讓人「受不了」的日本人(圖)

發表:2011-09-14 14: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日本一週,不可能深入體察研究,倒也留下一些直觀印象。在這樣一個高度現代化的發達國家裡,發現他們的節省近乎「摳門」,細心近乎「繁瑣」,禮貌幾近叫人「受不了」……這些經過長期積澱的國民性格,讓一個初來乍到的中國人倍感新鮮。

「我身上的這件衣服雖已穿了4年,但質量還是很好。」在考察名古屋綠區區政府德重分所時,所長安籐秩弘在致辭中,花了一分鐘介紹自己的襯衣,「這是用本地扎染的麻布做的,價格雖然貴點,但是天然麵料,非常環保,可以用很長時間。」

最後,他又用兩分鐘「推薦」一塊綠色布巾:「這也是苧麻的,攤開是一塊方巾,可以包裹很多物品,不用的時候折疊成手掌大小,易攜帶。以前中老年人常用,現在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年輕人去超市購物也經常帶上它。」

一位政府官員7分鐘的講話,花費3分鐘時間大講節省之道,「推銷」環保理念,可謂用心良苦。

在日本,「節」字無處不在。它貫穿於日常生活的每個細節。比如說,日方會在代表團上車時給每人發瓶礦泉水,並讓大家隨身攜帶,參觀訪問的各個單位就無需備水迎客了,因此,不會出現走一處、發瓶水、喝不完、隨處丟的現象,既節約,又環保。商店裡,手絹、購物布袋以及上述的方巾隨處可見;在超市裡,日本人一般都會取用一種標明不用塑料袋的購物筐,結賬時售貨員就不會提供塑料袋。日本料理種類齊全,營養豐富,形狀色澤「養眼」,但都份量適中,日本人吃飯時絕對保證「顆粒歸倉」。如果誰剩飯剩菜,都會被視為太「另類」而處於尷尬境地。積蓄和利用雨水隨處可見,很多日本民居都有類似風鈴的導管把屋頂的雨水引入設在地下的雨水沉沙槽,經沉積後流入蓄水池,加以利用。

這次東日本地震致使全國電力緊張,走在大街小巷,看到最多的字眼就是「節電中」。路邊的飲料自動售賣機,至少有一個是不製冷或「節電中」;參觀政府或景點,電梯也經常停用一個;很多公共場所,空調安裝在地面,從下往上送風,高效率滿足製冷需求;大型室內社區活動場所,白天儘可能利用自然光,或者燈開一盞關一盞。

「日本現在每天除了天氣預報,還會有‘電力預報’,實時預報各地的電力供應和需求情況。」據工作人員介紹,政府要求大型耗電企業節電15%,辦公樓都將空調溫度設置為28攝氏度。過去日本職員上班都要求西裝革履,但現在推行清涼夏裝行動,允許員工不打領帶,穿開領短袖襯衣上班。

「地震發生後,政府對建築設計和使用都有限制,要求減少一定百分比的用電量。」一名建築設計師告訴我,其實早在地震之前,日本企業和民眾對建築的審美觀念早已轉變,以前是利用能源達到美和現代效果,現在則盡量減少能源的使用、以求環保。

抵達日本,每人首先發一手冊,事無鉅細,內容詳細之極,讓人嘆為觀止。手冊有每天每個時間點的訪問日程、接待受訪人員的姓名職務、就餐和討論分組名單,還有如何使用馬桶、參觀單位能否帶礦泉水入內、怎樣撥打長途電話以及購買電話卡等說明。更有甚者,還註明諸如「魚肉骨頭要集中放在盤子邊上,不要放到餐桌上」「泡溫泉不要站著沖洗身體」「有的公共衛生間不預備手紙,請隨身攜帶小包紙巾」等細微末節。

手冊最後,竟然附有每個入住賓館的平面地圖和詳細內容。地圖標注了到達和集合地點、前臺、餐廳、電梯和住宿位置;賓館的詳細介紹包括客房鑰匙類型、房間內提供哪些起居用品、房內有哪些語言的文字介紹、便利店地址和營業時間、是否有外幣兌換處。日方接待之細,讓人很是感動。每次用餐時都會給那些有不同飲食禁忌的團員予以特別安排,用中文標注出預留位置。

我們這個分團有30多人,每到一處,便忙壞了翻譯鈴木小姐。她會耐心一一回答問題,最後在車上再匯總一次,共同分享信息。鈴木與大家第一次見面就給每個人發了一張卡片,上面用日語寫著「我現在處於困難,請聯繫鈴木,電話……」,讓我們在緊急時候請求他人幫助。

最令人感動和難忘的一個細節是,有天早上7點打開賓館房門,發現代表團每個房間門口都插著鈴木小姐留的一張中文紙條:「今天天氣預報下午有陣雨,請別忘帶傘。」

日本人在公共場所大多無語,必須要說話時,音量類似於我們的低聲耳語。在餐廳、地鐵等地,大聲講話、接聽手機等都被視為不禮貌的行為。在地鐵裡,除了廣播,幾乎聽不見有人說話,十分安靜。只有「人人拇指運動」——由於不打手機,大部分人都低頭髮簡訊。在商場、地鐵裡隨處可見的場景是:無論有多少人,大家都安靜排隊,乘扶梯時自覺站在一側,留出一側供有急事者使用。一次,在一家電器城陪同事購物,由於減稅程序複雜,耽擱了二十來分鐘,其他顧客自覺地在一米開外,排起了二三十米的長龍,造成賣場小小的擁堵。同事很是不好意思,但排隊的顧客卻非常安靜耐心地等待,沒有絲毫抱怨的神情。

還有一次,準備過一條小巷,遠遠看見一輛車要開過來,我和同伴習慣性地「人讓車」,停下腳步,站著聊天,等車先開過去。兩分鐘後,發現車始終未動,後面跟進的車輛已排成長條,以為車在等燈。前後一看,沒有紅綠燈,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在日本是「車讓人」。

日本人最標誌性的「禮」就是那如同彈簧般伸屈的頻繁鞠躬。去吃一頓飯,老闆和工作人員會認真地給每個人鞠躬,然後像唱歌般來一句常用問候語。出入各一次,再加上其間客人洗手走動接受的問候,算下來,招待我們分團吃一頓飯,一個服務人員要點頭鞠躬約100次。當然,這種「禮」對於中國人來說,也有些水土不服,但大家一致認為,此項禮節一定有助於關節運動,由此推斷,日本人患頸椎病的概率較低。

日本的「禮」也有點「不近人情」。我們分團一位日方服務工作人員,每次吃飯必畢恭畢敬站立一旁,自己顆米不進,專心安排張羅服務員端茶倒水。即便我們已觥籌交錯,盛情邀請他入席,他也執意堅守「崗位」。

雖然禮節週全,但卻有分寸與底線。訪問一個單位提前5分鐘可以認為是禮貌,提前15分鐘就為「非禮」。以至於有次交通非常順暢,提前15分鐘到了,只有開車繞原地轉圈10分鐘,才進入訪問單位。

想起吾國吾民,要麼是姐們哥們,兩肋插刀;要麼就不理不問,視同陌路。在日本,人與人之間,就是那段中間的距離——親熱不會熱乎到哪去,冷漠不會壞到哪去。到處可見流水線般的點頭鞠躬,永恆定格的職業微笑。不過,究竟有多少個性和真情的流露,就不得而知了。

臨走前分手當晚,大夥酒酣耳熱,依依不舍之情油然而生。我分團的一位帥哥記者,恭恭敬敬走到每個團員跟前,還以為要敬酒或者乾脆來個熱情擁抱之類。始料未及的是,他竟立正,認真抽出名片,雙手遞出,彎腰成45度,正兒八經來了個典型的日本式「以後請多多關照」,竟一副真誠狀,無絲毫玩笑之意。

六天就熏陶成這樣,這讓我一時沒緩過神來。

来源:yahoo 海外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