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與歷史─漫談狸貓換太子(圖)

作者:雷洵 發表:2011-12-12 15:2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狸貓換太子》劇照(網路圖片)

狸貓換太子的故事最早見於元代的雜劇「金水橋陳琳抱妝盒」,清代小說「三俠五義」裡又把它編寫成了好幾個章回,大肆渲染了這個所謂的宋代的宮廷奇案。此後,小說和戲劇更又衍生了多個不同的版本,各說各話,愈說愈奇。
今只就京劇中一個較普遍的版本,拿來與歷史對照,作一評比。現先簡述京劇的故事如下:

宋真宗趙恆時,劉德妃和李宸妃爭寵,二人同時有孕,李妃先產,劉妃乃與太監總管郭槐合謀,買通產婆,將一個剝了皮的狸貓換去李妃所生的男嬰,令宮女寇珠先殺嬰,再棄屍滅跡,而向真宗謊報,說李妃生了一個怪物,真宗在盛怒下將李妃打入了冷宮。

隨後,劉妃也生了一子,當即被封為太子,劉妃也母以子貴的被冊立為皇后。但劉子不幸於數年後夭折,真宗又別無他子,乃將其兄八賢王之子趙禎過繼為嗣,立為太子,而這趙禎竟實為李妃於數年前被狸貓調包換去的兒子。原來當年寇珠奉命殺嬰滅跡時,不忍心殺害皇嗣,乃與一忠心太監陳琳合謀,將皇子藏於妝盒之內,偷送出宮,藏於皇兄八賢王的府中,對外則宣稱是八賢王府中新生的小王。

趙禎進宮為太子後,有一天漫遊進入了冷宮,見到了被囚的李妃,母子天性,竟各自流淚不止。劉後得知後起疑,乃用酷刑逼問寇珠,寇則抵死不招,觸階而亡。

劉後為恐日後再出意外,乃令人縱火,欲將李妃燒死在冷宮內,而奉命縱火之人又將李妃放走,且有宮女自願換穿李妃服飾代李妃被燒死,故未引起劉後的疑心。

李妃逃出冷宮後,流落在外二十餘年,以乞食度日,因思念皇兒,哭得竟致雙目失明。她聞知正直不阿的包拯至陳州放糧,乃向包訴冤求助,並以真宗所贈的題詩御帕證明她確為當年的李妃。

此時真宗早已龍御賓天,趙禎已即位為帝,是為仁宗,在經過包拯曲折設計的運作下,狸貓換太子的奇案終於真相大白,仁宗母子相認,此時身為皇太后的劉氏知道當年陰謀已經敗露,乃自縊身亡,同謀郭槐亦被處死,包拯則因此功而被升為宰相。

我們再來看宋史上是怎麼說的:

宋仁宗趙禎既非劉德妃所生,他的生母生他時,也沒有李宸妃的封號,而只是劉德妃身邊的一個小宮女,她在生時所得到的最高身份只是順容,宸妃的封號是在仁宗已登位十年多以後,她病危時,由劉太后(以前的劉德妃)所封,當時她處於彌留狀態,不知自己已升為宸妃了。

趙禎一出生,即為劉德妃據為己子,他的生母李氏因地位低微,不敢流露任何不滿的言談和情緒,以免母子均遭不測。
在趙禎出生前,宋真宗也曾有過好幾個皇子,但都不幸夭折。他在連失多個皇子後,中年又再得子,且是劉德妃故意安排她的侍女李氏侍寢的,自是非常高興,也就默許一直未能生育的寵妃劉德妃強據李氏兒子的這件事。

干興元年(公元一○二三年),趙禎十三歲時,繼位為帝,劉氏以皇太后身份垂簾聽政,其實她在真宗晚期早就已經掌控朝廷的實權,此時更是名正言順的大權在握了。

劉太后在世時,仁宗一直不知道他還另有生母,直到劉太后於明道二年(公元一○三三年)病逝後,才有人敢向仁宗透露隱情,並有對劉太后懷有怨望的人,更指仁宗的生母死因不明,劉太后難脫嫌疑。

此時仁宗的悲憤已到了極點,立即派兵包圍了劉太后的族人,並將生母李氏的棺木打開查驗。結果見到棺中的生母在水銀浸液中容顏如生,神態安祥,並且是身著華麗的皇后服飾,沒有半點生前曾遭迫害的跡象,乃嘆說:「人言其可信哉!」

隨即下令撤去包圍劉氏族人的軍隊,並在劉太后的遺像前焚香祝禱說:「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他已不再相信他的生母是被劉太后害死的流言了。

據宋史載,仁宗的生母於明道元年(公元一○三二年)病逝時,劉太后原想只以一般宮人的禮儀為她治喪的,但宰相呂夷簡奏請太后,該喪禮應要從厚辦理。

因仁宗當時也在座聽到,劉不予理會,並帶仁宗離去,少頃,再回來獨坐帘下,召呂問說,只不過是死了一個宮女,何勞宰相關心?

呂回說:「臣待罪宰相,宮裡宮外的事都有責任要管。」太后乃怒說:「你是否想要離間我母子間的感情?」呂回說:「太后如果不在意劉氏族人的將來,臣不敢多說;太后如果在意,則臣以為這個喪事就應從厚辦理。」

劉太后是聰明人,一點就通,乃對呂實說:「死去的乃是李宸妃,那我該怎辦?」呂乃建議請用一品禮殯殮。呂又告訴承辦的太監都知羅崇勛說:「宸妃當以後服收殮,再用水銀實棺,以後你不要說我沒有先告知你。」

所以後來仁宗開棺查驗時,見到其母竟是以後禮收殮的,劉氏才得保全;而仁宗對劉太后的感情也因此沒有受到流言的影響,而嘆說「人言其可信哉!」

宋史對劉太后的評價也是很高的。說劉太后稱制,雖政出宮闈,而號令嚴明,恩威加天下,左右近習,亦少所假借,宮掖間未嘗妄改作,內外賜與有節。曾有承風順旨的臣下上書,請依武(則天)後故事,立劉氏廟,還有獻武後臨朝圖者,都想聳她行武後故事(自己當皇帝)。她都一概不理,並將所上勸進的書奏丟棄於地說:「吾不作此負祖宗事!」

劉太后對仁宗一直都是愛護備至的,也由於有她強有力的保護,仁宗才能在十三歲的稚齡登上皇帝的寶座。宋初皇位的承傳原有兄終弟及的前例,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後,即是由其弟宋太宗趙光義繼承了皇位的。

宋真宗亦有一個非常能乾和有實力的皇弟涇王趙元儼,只因劉後在真宗生前即已掌控了朝政,才壓得住涇王。涇王為了自保,在劉太后有生之日,都閉門隱居,不敢再參預朝政。

目前,在臺灣彰化縣鹿港鎮海埔裡的三級古蹟慶安宮,供奉著全臺唯一的大宋天後娘娘,據說就是宋仁宗的生母章懿皇后李氏。劉太后在當皇后時的尊號則是章獻皇后。

筆者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出版的兩種不同的畫冊中,見到有同一個畫像,卻有著兩個不同的標示。在「故宮圖像選萃」中,該畫像標示為「宋真宗後坐像」;在「故宮人物畫選萃」中,則更進一步的標示為「宋真宗章懿李皇后坐像」。這一發現引起了筆者探究的興趣。

宋真宗的第一位皇后是章穆皇后郭氏,她於三十二歲時即因病晏駕。第二位皇后就是章獻皇后劉氏,她是在六十五歲時去世的。章懿皇后李氏生時最高的頭銜只是宸妃,受封時已在彌留狀態,章懿皇后的尊號乃是後來她的兒子宋仁宗封給她的,她逝世時是四十六歲。這幅畫像中的皇后已是中年以上的人,所以這個畫像不會是早逝的郭皇后的。

畫像身著後服坐在龍椅上,所以也不會是在世時沒有穿過皇后服飾的仁宗生母李氏,當時宮裡也沒有人會敢替她這樣身份敏感,活在握有天下大權的強勢女主陰影下的人去畫像留影的。劉太后終年六十五歲,所以筆者以為這幅畫像應是劉太后中晚年時的畫像,應標示為「宋真宗章獻劉皇后坐像」才對。

最後,筆者再提一下包拯在狸貓換太子戲劇中和在宋史中的對照。包拯在狸劇中是舉足輕重的主角。陳州放糧、斷太后、夜審郭槐和打龍袍等,都是演包拯的淨角重頭戲,有的劇中還把包拯因此被李太后提升為宰相。

但在宋史上,仁宗認母是發生在明道二年,那時包拯還只是一介布衣,和皇室恩怨之事根本就沾不上邊。而包拯一生最大的官職只不過是個樞密副使,後遷禮部侍郎,辭不受,不久即以疾卒。

来源:世界新聞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