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神秘重力 聖盃號再探索(圖)

發表:2012-01-04 18:2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聖盃號2艘太空船進入環月軌道。(圖/臺北天文館網站)

正當全球跨年之際,美國航太總署(NASA)兩具名為「聖盃」的探測器正抵達月球軌道,當年阿波羅11號以及太空人阿姆斯壯登月時曾遇到神秘重力,許多陰謀論者認為,月球上應該存在外星生物,因此建議科學家應該在月球表面尋找外星人的遺蹟,讓探索月球議題再度被炒熱。

美國航太總署過去執行100多項月球任務,但從未掌握月球內部的秘密;美國航太總署聖盃號(GRAIL)2艘太空船在2011年與2012年交接之時,進入環月軌道,準備展開月球重力場的探測任務。聖盃號其實是「月球重力重建與內部結構實驗室(Gravity Recovery And Interior Laboratory)」的縮寫。這對太空船中的GRAIL-A於2012年1月1日5:21進入環月軌道,GRAIL-B隨後在1月2日的6:43進入軌道。

GRAIL-A約花了40分鐘點燃推進器,GRAIL-B則花了39分鐘,讓太空船的速度降低到足以進入月球軌道為止。進入軌道後,兩艘太空船環繞月球一週約為11.5小時。再過幾週,工程人員會進行一系列點燃推進器的工作,讓太空船的軌道週期逐步降低到2小時以下。到2012年3月開始正式科學觀測工作時,這兩艘太空船的軌道將變成接近行的繞極軌道,距離月表僅約55公里高度而已。

聖盃探測月球重力的任務,勾起了1969年阿波羅11號所遇到的離奇現象。當地時間1969年7月16日上午9時32分,阿波羅11號發射升空,展開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太空人分別為指令長阿姆斯壯、指令艙駕駛員科林斯與登月艙駕駛員奧爾德林,全世界包括美國總統尼克森在內,共有6億人觀看了現場直播。

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的登月小艇「老鷹號」在月球背面準備登月時,一度離奇與休士頓控制中心失聯,登月前更傳出老鷹號被月球神秘重力牽引,差點撞上一堆大石頭的大坑洞。當時新聞主播播報時,「我們證實了從阿波羅11號傳來的訊號中斷了,阿波羅11號現在正在月球背面。」直到阿波羅11號指揮官阿姆斯壯答覆地面控制中心說,「我們現在在黑暗崎嶇岩石上。」才確定已經登月。

當老鷹號登月艙啟動推進器脫離指令艙開始下降時,太空人阿姆斯壯和奧爾德林就已經意識到「飛過頭」了,計算機過載的警報器開始響起。這時,阿姆斯壯冷靜地以手動方式,才將老鷹號順利移動到安全地點,卻已經偏離著陸點將近4英里。當太空人說「老鷹號降落了」時,其實休士頓的人員心臟都快跳出來,因為燃料箱只夠再多推進不到30秒的時間。

阿姆斯壯隨後踏上月球後,講了一句經典名言,「這是我個人一小步,卻是人類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控制中心也回覆,「老鷹號,我們收到了,狀況良好。」

陰謀論所持理由,NASA在月球上看見了不該看的東西

老鷹號登月一波三折,出現所謂「阿波羅登月計畫陰謀論」,認為一系列認為美國阿波羅登月計畫(1961年-1972年)並未實施。此外,許多陰謀論者認為,月球暗藏外星生物。其實在登月之前,多名太空人曾經發表報告表示,月球上出現許多異常天文現象,還一度提醒NASA注意,這讓陰謀論者拿來大作文章。

陰謀論者認為,既然阿姆斯壯的這一小步,數十年後依舊留存在月球表面,如果外星人曾經造訪過月球,應該能夠找到依些蛛絲馬跡,還反嗆NASA不願重返月球,證實了當年NASA在月球上看見了不該看的東西。如今隨著NASA重返月球研究,讓月球蘊藏外星生物說法再度引爆話題。

地球到月球的距離接近40萬2336公里,美國阿波羅任務(Apollo)從地球出發,花了3天的時間才抵達月球。聖盃號太空船從2011年9月10日發射升空後,花了比阿波羅任務多30倍的時間,旅行了將近400萬公里才抵達月球。

這種低能量、長時間的旅行方式,讓任務科學家與工程人員有更多時間可以計畫並檢查太空船本體和科學儀器的運作是否正常,尤其是太空船上唯一的科學儀器「極穩定振蕩器(Ultra Stable Oscillator)」,必須耗費很長的時間,才能在正式開始工作前達到所需的穩定工作溫度。

来源:ETtoday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