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領養的中國女孩尋找自我(圖)

發表:2012-09-27 20:3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四名被領養的中國女孩是一部題為《中間地帶》(Somewhere Between)的新記錄片裡的中心人物。(視頻截圖)

中國1970年代末執行一胎化政策後,數以萬計的中國兒童(多數都是女孩)被世界各地的人領養。自從1999年以來,僅在美國就有8萬中國女孩被領養。

*記錄片由孩子眼中反映心路歷程*

四名被領養的中國女孩是一部題為《中間地帶》(Somewhere Between)的新記錄片裡的中心人物。製片人琳達.戈爾茨坦.諾爾頓記錄了已經成為美國人的華裔少女艱難尋找自我的人生經歷。

中心人物之一黑莉在影片中開了這樣的玩笑:「我是個香蕉,外黃裡白。」

諾爾頓說,她對這個話題的興趣來自她本人領養中國兒童的經歷。她和丈夫在收養了一個中國女孩一年後,參加了同一時間收養中國孩子的美國家庭的團聚活動。她說,這次團聚尤其激發了她拍攝記錄片的願望。

她說:「我當時真的希望探討身份認同感的問題以及在跨種族家庭長大的我的女兒是如何培養自己的身份認同感的。」

青春期尤其讓諾爾頓感興趣,因為用她的話說,「在這個時期,你有時想要與眾不同,而有時又想要合群。」

「我覺得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起點,談談跨種族的家庭的生活經歷,」她說,「我不找專家和家長等等的人交談,我意識到,有成千上萬的從中國被領養的女孩正在經歷青春期。我希望找他們交談,從她們的視角來拍這部影片。

*青春期女孩尋找自我*

影片追蹤黑莉、詹娜、安和芳四個女孩的生活。她們是典型的十幾歲的美國少女,唯一的特點是她們出生在中國,被美國人領養。在四年的拍攝期間,她們和其他被領養的孩子會面,有人會到中國尋根。她們要面對種族成見的問題。和所有的青少年一樣,她們都在尋找自我,界定自己的身份歸屬。

四個女孩背景各有不同,代表了城市和農村,有多元化的地區,有人口成份單一的地區。比如詹娜在新罕布希維爾州就讀名牌私立高中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學院,而黑莉生活在田納西納什維爾,篤信基督教,在家裡接受教育。

「我本想讓這幾名女孩中的每一名都能代表整個這樣一個大群體,」 諾爾頓說,「但是,被領養的感覺是什麼,在中國出生的感覺是什麼,做為一名十幾歲的少女的感覺是什麼,表述都不僅僅只有一種。」

她還說,不管是被領養的感覺,還是如何看待生身父母,還是他們如何苦苦地尋找身份認同感並應對種族成見,或者在身份認同和種族成見問題上根本沒什麼困難,談到些話題時,這些女孩的感覺彼此有很大不同。

比如黑莉和芳都在培養自己和中國的聯繫,她們都定期返回中國。自從被領養後,芳每年都回中國。她有更為不同尋常的經歷,因為她是在5歲而不是嬰兒時期被領養的。

諾爾頓陪著她回過一次中國並沿路攝影。

「我透過她的眼睛去看世界,目睹她經歷到的中國的變化。她觀察到的事情令她感到欣喜,」諾爾頓說,「她返回故鄉昆明,由她的口中說出:哇,發展起來了,不再是舊中國了,不是我記憶中的中國了。 」

諾爾頓說,黑莉通過她的家庭建立的慈善組織來維繫和中國的聯繫。這個慈善組織幫助那些仍然生活在中國孤兒院的孩子,向他們提供藥品和其它物資。不過,黑莉還有一個獨特的美國夢。她想成為納什維爾每週鄉村音樂盛會Grand Ole Opry的舞台上第一個表演的美國華人。

*到中國領養兒童近年難度加大*

製片人諾爾頓說,很難確切統計中國目前的孤兒人數,不過她使用「孤兒院」來稱呼中國各地那些被稱為「福利院「的機構。

「人們對這些機構的談論並不多,」她說,「其中有些引起了公眾注意,那是因為現在有些老人也生活在那裡。有點像老人院了。他們還把其中一些變成了學校,為那些沒人領養的孩子提供一些教育。」

雖然孤兒人數不詳,但是諾爾頓說,和幾年前相比,現在領養變得難了。

「現在的等候期要長了,」她說,「從我丈夫和我填好表格到抱起我們的女兒,我們等了14個月。現在,要領養到一個健康的孩子,人們要等待大約四年或五年。」

諾爾頓說,造成這一趨勢的有兩大因素。第一是中產階級人數上升,這意味著更多的人有錢生二胎然後支付罰款了。第二是中國試圖推動國內領養。

她說:「所有的國家都更喜歡讓本國的孩子留在本國。我猜想他們也在朝這個方向走。」

*廣泛共鳴 獨特經歷有普世性*

記錄片《中間地帶》獲得了不少好評。

「放映式後曾有白人過來跟我說,‘我不是領養的,我的孩子也不是領養的,我也顯然不是亞裔,更不是女孩,但這部影片反映的也是我的故事,」她說,「有各種各樣的人,他們既不是第一代移民,也不是第二代移民,他們對我說:這是我的故事。」

諾爾頓說,最近在昆明的一次放映式上,一名青年男子看過影片後說,他覺得自己也處在「中間地帶」,因為他來自農村,為了上學和掙錢,來到了城市。

諾爾頓說,「我希望為廣大的觀眾製作這部影片,因為在人生的不同時刻,我們每個人都處在某種中間地帶。家庭、歸屬感和身份認同這些主題,在我看來,是最具有普世意義的主題。」

在影片中,詹娜說了這樣一段話:「我不認為自己是純粹的中國人或者純粹的美國人。不管在我人生的哪一個階段,我都會處在某種中間地帶。」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