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移民潮 偷渡者富裕背後的一生鄉愁(圖)

發表:2012-12-10 00:1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4個留言 列印 特大


11月23日,長樂市猴嶼村村口,美國猴嶼同鄉會捐建的牌樓剛剛落成。

福州長樂市猴嶼村正經歷著移民風潮。

去年一年,這個七八百人的村子,一百多人申請了移民。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有親屬在海外。

曾經,八九十年代,這個村子乃至整個長樂市、閩江入海口地區,曾經歷大規模偷渡潮。偷渡者大多去了美國,很多人在中餐館工作,或干建築、當裁縫。「賺外匯」是大部分偷渡者的目標。隨著國內經濟發展等因素,偷渡潮消退,「出國留學」的孩子們多了。

猴嶼村慢慢發生了變化。蓋起了很多別墅,不過人越來越少,成了空心村。

每天上午10點,33歲的陳麗萍會與在紐約的丈夫鄭聖亮通過QQ視頻聊天。

陳麗萍已經11年沒見過丈夫,女兒已10歲,從沒見過父親。

這種生活,可能就要改變了,陳麗萍盼著跟丈夫團聚的日子。

去年11月,鄭聖亮的父親鄭仁力終於獲得了美國國籍,此時距離他偷渡到美國已25年。鄭仁力正在申請三個兒子的美國國籍。如果因父親而獲得美國國籍,鄭聖亮就可以申請妻子、女兒移民。

在陳麗萍所在的福建長樂市猴嶼村,不只她和女兒在等待移民,整個村子都在經歷一輪「親屬移民潮」。目前猴嶼村有居民700多人,去年一年約有100人申請了親屬移民。

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很多當地青壯年偷渡出國「打洋工」,經過二三十年的打拼,取得外國國籍後,再申請家屬移民。

據長樂市委宣傳部新聞科科長吳俊華介紹,長樂全市常住人口70萬人,而海外僑胞有50多萬,其中在美國27萬多。

猴嶼鄉派出所所長鄭貞雄介紹,近些年,親屬移民成為猴嶼鄉乃至閩江入海口地區的主要移民方式。親屬移民者多為老人、婦女、兒童,去與早年偷渡的親人團聚。

偷渡的誘惑

猴嶼村是遠近聞名的華僑之鄉,隸屬福建省長樂市猴嶼鄉,地處閩江入海口南岸。從村裡走出去的僑胞有13620人,其中90%在美國。

猴嶼村的「移民史」由來已久。鄭貞雄介紹,在2000年以前,80%的移民都是偷渡的。

早在新中國成立前,猴嶼村就有很多青壯年「闖南洋」,在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地當海員,或到印尼、緬甸、泰國打工。

到了上世紀60年代,東南亞的政策發生變化,當地人又開始把目光轉向美國。

1983年猴嶼村包產到戶,村支書鄭心航記得,分地不久,農民發現「種地相當於白種」,紛紛把地又退給村委,選擇偷渡出海。

今年63歲的鄭孝梨回憶,自己當年辛苦種田,但過年時連孩子的新衣服都買不起。

1986年10月的一天,鄭孝梨和同鄉在村口踏上了偷渡船,目的地是美國紐約。當時他對紐約「兩眼一抹黑」,不知道叫New York,更不知道與中國有13個小時的時差。

遠涉重洋,他和100多偷渡客躲在輪船艙底,吃喝拉撒全在裡面。1個多月後到了泰國,剛上岸就被警察逮住,關了一個月後被釋放,蛇頭又將他們帶到尼泊爾……如此多地輾轉和滯留,歷經8個多月,鄭孝梨終於到了美國。

鄭孝梨說,在當年的偷渡者中,他的經歷還不算波折。很多人命喪途中。在猴嶼村,「某某落水了」、「某某被打死了」、「某某病死了」,這樣的故事並不新鮮。

1993年5月,「金色冒險號」載著200多名福建籍偷渡者抵達紐約市附近海域,但計畫中的接頭人在黑幫「福清幫」的仇殺中死亡。在公海上等待兩週後,蛇頭決定將船擱淺,讓偷渡者游泳上岸,導致10人死亡。

不過死亡的恐懼沒有阻止偷渡的誘惑。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偷渡達到高峰,僅猴嶼村,每年就有一兩百人偷渡。這些人被稱為「第一代移民」。

據介紹,那個時期在長樂市的各個碼頭,蛇頭們公開招攬生意:「開船了,要走的趕緊收拾東西。」

蛇頭一般在各個國家和港口有關係,甚至一直以來跟黑社會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據統計,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偷渡集團每年可獲得高達30億至95億美元的犯罪利潤,比毒品走私利潤還高。世界各地偷渡不斷,這個利潤也就能夠保持。

「躲藏」的生活

福州當地有一種說法,華僑在國外靠「三把刀」起家:菜刀,開中餐館;剪刀,當裁縫;瓦刀,搞建築。

從上世紀80年代一直到現在,初到海外的長樂人因不精通英文也沒一技之長,一般是到同鄉開的中餐館打工。

長樂市政協委員鄭孝煌說,在紐約有很多福建同鄉會組織,會幫助新移民找工作、適應社會。

鄭聖亮新婚不久,借了60萬人民幣,2001年出發,歷時一年多,到達紐約。

到紐約後他進入了一家猴嶼村人開的餐館打雜,每天工作12小時,工資每月1200美元,相當於美國工人的三分之一。

十年來,鄭聖亮和另外8名員工都住在廚房後面的貨倉裡,這為他省去了一筆不菲的租金。現在鄭聖亮已當了主廚,工資漲到了3000美元。

陳麗萍介紹,因為沒有合法身份,鄭聖亮白天不太敢走出唐人街,晚上也不太敢睡覺,擔心被執法局帶走。生病了也是到私人診所去看。

在紐約11年,鄭聖亮只有到商店買東西時會說幾句簡單的英語,其他時間都是與福州老鄉說福州話。他每天看的電視也跟在國內時一樣,CCTV、東南衛視。

鄭聖亮已這樣過了十一年。「拿不到綠卡,不能空手回家。」陳麗萍說,如果丈夫拿不到綠卡,在村子裡抬不起頭。

有部分福建偷渡者獲得綠卡很早,1986年的時候美國國會通過了《移民改革與控製法》,赦免了約310萬非法移民。

鄭孝煌介紹,更多偷渡者則要過二三十年東躲西藏的生活,然後才可能獲得合法身份。為了拿到身份,非法移民會想盡辦法,例如「假結婚」,例如到移民法庭申請庇護,舉出「被迫偷渡」的證據。

偷渡潮減退

經過數十年的移民經歷,「移民文化」已深入長樂人的骨髓。猴嶼華僑中心幼兒園園長說,在長樂,如果你借錢出國,大家都願把錢借給你。

鄭貞雄介紹,在猴嶼村乃至整個閩江入海口地區,如果誰家沒親人在國外,會覺得是件丟臉的事情。有家人在國外,即使欠幾百萬的債,也覺得很有面子。

據介紹,以前,紐約的「唐人街」以廣東移民為主,如今福建移民已經超過廣東移民,成為紐約最大的華裔移民群體。

目前長樂人的出國方式已發生變化,偷渡熱潮已減退,取代的是親屬移民和「留學」。

「現在很少聽說誰偷渡了。」長樂市政協委員鄭孝煌說,偷渡減少,一個很大原因是國內經濟發展了,「有幾十萬塊(拿去偷渡),在國內隨便做點什麼不好嗎?」

另一方面,打洋工的吸引力也在減少。許多年下來,在美國的中餐館打工,工資漲得不多,偷渡費則由3萬美元漲到8萬多美元了。

此外,鄭孝煌分析,現在的年輕人也不像父輩那樣可以吃苦了。對於沒有親屬在國外的年輕人,他們會選擇另一種方式,「出國留學」。

連江縣琯頭鎮歸國華僑聯合會副主席林祖勛說,「出國留學」的移民每年都在增加,多以學生群體為主。

琯頭中學的一名語文老師說,近五六年每年大概都有一半的學生畢業後出國了。這些學生,要麼是被在國外的父母接走,要麼是通過中介出國。

據她瞭解,父母在國外的孩子,出去後會繼續讀書,而通過中介出去的,一般都步入社會,例如在餐館打工。

改變的僑鄉

被問及後不後悔偷渡出國,鄭孝梨說:「不好說。換來的是物質上的充裕,卻帶來了一輩子的鄉愁。」退休後的鄭孝梨,每年都會從紐約回到猴嶼村,住上半年。

現在的猴嶼村裡,樣子像美國國會山的別墅,一棟接一棟。

村裡也有一些牌樓和祠堂,都是出去闖蕩的人回鄉建的。

「一看房子怎麼樣,就知道他家有沒有人在國外。」猴嶼村村支書鄭心航說,華僑們在國外工資微薄,但換算成人民幣還是比較可觀的,能讓家人在國內的物質生活過得不錯。

賺取外匯後寄回老家,曾是偷渡最原始的動機。鄭心航介紹,每到週一、週日,紐約華埠多家華資銀行的營業大廳會出現排長隊等候匯款的福建移民,春節前更是如此。

在猴嶼村,有中國銀行等四大銀行,都開通了西聯匯款等國際匯款業務,據村支書鄭心航介紹,猴嶼村每年的外匯大概是3000萬美元。

村子裡有老人去世,參加葬禮的人不僅不用上禮金,還能從主人那裡分到500元人民幣以上的紅包。

猴嶼村建有文化宮,以滿足村民的文化生活。不過,經過接力移民,猴嶼村其實已變成名副其實的「空心村」。因無人種田,猴嶼村村委將1000多畝稻田承包給了外地人種。

走在村子裡,行人罕見,偶見有老人在晒太陽或搓麻將,桌邊放著百元美鈔。

猴嶼鄉下轄的猴嶼村、張村、像嶼村、浮岐村,都是典型的「僑鄉」。全鄉常住人口4000多人,有2萬多華僑。

因為移民導致生源銳減,猴嶼鄉撤銷了三所小學,僅保留猴嶼華僑學校,目前在校學生僅90人。而猴嶼中學也合併到了隔壁的城關中學。

「村子裡能走的都走了。再過20多年,就沒有猴嶼本地人了。」村支書鄭心航說

来源:新京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