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危機離中國有多近?

作者:王曉夏 發表:2013-01-10 10:2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2008年,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教授和中國問題專家加百利•科林斯(Gabriel B . Collins)和他的夥伴出版了他們的著作——《中國能源戰略:對北京海洋政策的影響》,質疑「美國對華圍堵」的能力和效果。

正是對美國這一想像中能力的擔憂,中國戰略家們對「馬六甲困局」有著深深的恐懼。這種恐懼促使中國決策者不顧緬甸的複雜局勢,修建了一條可以避開馬六甲海峽的中緬石油管道。

這些擔憂可以被科林斯的現實分析化解了。在考察了大量國際石油貿易和海運市場的情況後,他認為,國際石油貿易的大宗商品的屬性使其市場規模巨大,而高度市場化的石油又使得國際間的交易十分靈活多變,使得美國不可能也沒有實力掐斷中國的能源命脈。

以馬六甲海峽為例,每天要經過的油輪大致有50艘,運載約1170萬桶石油。如果美國海軍封鎖中國,必須確定哪艘油輪是駛往中國的。

但是中國進口石油只有10%的運力由中國籍船隻運輸,這樣美國必須識別和攔截其他90%的船隻,而從裝貨港和目的港之間,這些船隻上的石油可能已經倒賣轉手30次以上。石油貿易這種靈活性使得美國無法甄別這些石油是否最終流入中國港口。

事實上,如果美國真要這樣大張旗鼓地去「圍堵中國」的話,不僅會遭到國際輿論的批評,也將使得全球石油市場產生巨大波動,由此帶來更加複雜和嚴重的全球性問題……

在分析了眾多的可能性之後,科林斯認為,基於太多現實難題和不可控的後繼影響,美國對中國石油安全線的「圍堵」將始終是徒勞無益的。如果說國際石油市場的特性讓中國可以排除美國這個隱患,那麼中國依然需要擔心另外一個多變的因素——伊朗。

中國擔心美國在重要海運節點堵截中國的能源生命線,而伊朗能夠在石油源頭對中國能源安全產生深遠影響。伊朗的核武爭議可能隨時為中國帶來「石油危機」。

伊朗和「石油危機」

現實中,中國和伊朗兩國擁有友好的外交關係和密切的石油貿易。如果說伊朗是中國海上石油安全線的威脅,原因只能是霍爾木茲海峽。

這條人字形海峽是波斯灣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東西長約150公里,幾乎全部被伊朗國土擁抱。因為這種地緣優勢,伊朗海軍司令在面臨美國的石油禁運處罰之前輕言「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比喝杯水還容易」。這種自信來自於海峽的地理特點,因為海峽最窄處只有不到39公里,甚至用普通火炮就能完成火力覆蓋,平均水深70米的環境也成為部署水雷的理想海域。

因此伊朗輕易地將霍爾木茲海峽作為國際政治的博弈工具。

1984年,兩伊戰爭的戰火燃燒到了波斯灣海面。為了迫使伊朗停火,伊拉克開始襲擊波斯灣水域的伊朗油輪,伊朗也隨即開始攻擊任何駛往伊拉克以及沙特、科威特的商船。在1984年5月13日,伊朗的F-4E戰鬥轟炸機攻擊了8萬噸的科威特油輪「烏姆卡巴西」號,當時該船裝載著運往英國的汽油正駛離沙特港口。這次攻擊也拉開了兩伊戰爭直接攻擊中立國商船的序幕。到兩伊戰爭結束時,伊朗攻擊了31個國家共190餘艘商船,造成63名船員死亡,這種漫無目的隨意攻擊式的封鎖激化了正處在萌芽期的全球第二次石油危機。

當時,中國剛剛打開國門,自給自足的經濟體剛剛搭上全球經濟的脈,尚且感受不到全球性石油危機所帶來的衝擊。近40年過去了,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也成為了石油淨進口國。在中國海外石油進口的版圖之中,波斯灣的份量變得越來越重。目前,中東石油已經超過了中國石油進口總量的40%,石油消費總量的22.4%。

國際能源署對石油危機有過界定:如果一個國家的石油供應量減少7%,這個國家就陷入了石油危機。伊朗如果鋌而走險,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中國顯然將遭遇嚴峻的「石油危機」。

目前中國是伊朗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佔伊朗出口總量的22%,雙方擁有重大利益依存關係。但良好的雙邊關係並不能避免中國的石油運輸線受損。

伊朗一旦宣布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它就沒有了迴旋餘地,如果對中國網開一面,封鎖的效果是否被削弱?這是一個伊朗需要考慮的問題。此外,即便伊朗決定對中國網開一面,也會面臨科林斯教授分析中的與美國一樣的困境:無法分辨哪些油輪是前往中國。

雖然巡航在霍爾木茲海峽的有人駕駛的武器平臺能夠識別中國籍油輪或開往中國的第三國油輪,部署在海峽航道中的水雷沒有這樣的能力。1987年5月16日,當時前蘇聯和伊朗關係十分曖昧,但6.8萬噸的蘇聯油輪「朱可夫元帥號」在進入科威特必經的米納艾哈邁迪(Minaal-Ah-madi)水道時,不幸被伊朗布設的水雷炸傷。這個事件引起了兩國之間的外交衝突。

在航道部署水雷會威脅到友邦,但伊朗在危急時可能不會放棄,因為這樣做不僅成本最為低廉,也能產生最佳的封鎖效果。雖然水雷未必能夠對航行在這一海域上的國際船隻造成巨大傷亡,但卻能在心理上造成最大效能的震懾和阻嚇效益。

兩伊戰爭期間,各方的反應證實這一點。

在這種背景下,無論中國和伊朗存在怎樣的友好關係,如果伊朗選擇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那不僅意味著中國從波斯灣其他國家的石油進口會受到限制,同時也會因第三方可能採取的軍事行動,無法從伊朗繼續進口石油。那時,中國的「石油危機」將不可避免地到來。

更讓人揪心的是,伊朗核武爭端似乎也一步一步升級。

被逼入牆角的「伊朗核問題」

中東目前最大的爭議是伊朗核武問題。

現實主義政治學家的漢斯•摩根索把國家間爭端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單純爭端」,即爭端本身不會造成雙方關係緊張;第二類是「國家間關係緊張一部分的爭端」,即爭端只是國家間矛盾衝突的冰山一角;第三類是「國家間緊張關係的代表或象徵的爭端」,即爭端是兩國整體關係緊張的匯聚點,儘管可能是雙方矛盾和爭端的表象,卻具有標誌性和核心性。

無論基於歷史和現實來看,伊朗核武危機在美伊兩國之間基本屬於第三類爭端。

從歷史來看,對於美國而言,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自建立以來,美國始終沒有接受這個帶有宗教色彩的政權,總在尋求推動伊朗現政權的垮臺。防止美國的顛覆和入侵是伊朗現政權最核心的利益,因此其目標是迫使美國的意識形態及其軍事、政治和經濟影響退出中東地區。

在這種勢成水火的國家間矛盾之中,伊朗核問題成為兩國最直接也最具標誌性的衝突。

在軍事上,核報復能力是伊朗國防的最後一道防線。由於常規軍事力量無法滿足防衛的要求,核武成為伊朗最合理也是最現實的選擇。一旦伊朗擁有核武,就等於化解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威懾,削弱了美國的影響(朝鮮模式從某種意義上刺激著伊朗在核武問題上越走越遠)。

在政治上,國內核活動,特別是鈾濃縮活動(濃度為20%),是一個正常國家的權利。如果美國同意伊朗在本國領土從事鈾濃縮活動,這就意味著美國承認伊朗享有一個正常國家的權利,而否定這一權利,就意味著美國對伊朗存在敵意,因此伊朗也有必要發展核武器。

對於這一點,長期介入伊朗核問題的國際原子能機構前主席穆罕默德•巴拉迪看得十分清楚。他認為,所謂的伊朗核問題不是根本問題,那只是美國與伊朗爭端的一個象徵。

對於美國,伊朗獲得核武器不僅將削弱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常規軍事影響力,更可怕的是一系列周邊國家的不可控的後繼反應。

2012年初,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在接受《大西洋月刊》專訪時明確指出:「中東是一個動盪地區,很多國家都不能容忍伊朗擁有核武器,而它們自己卻沒有。伊朗支持恐怖主義,核擴散的危險也非常嚴重。一旦伊朗擁核,中東其他國家就會跟進。這太危險了。」

在訪談中,歐巴馬簡化了美國的選擇範圍:要麼伊朗棄核,要麼美國發動戰爭。在美國已經清晰界定自己的底線之後,剩下的就是伊朗的反應。

隨著伊朗在核濃縮問題上的不斷堅持,雙方迴旋的餘地越來越小。伊朗的核問題最終或將成為點燃霍爾木茲海峽戰火的導火索。

更讓人擔憂的是,自新一輪以石油禁運為主要制裁措施以來,伊朗陷入了困境。按樂觀的估計,新制裁將使伊朗的石油收入在2012年減少50%。

對於石油產業貢獻了70%政府收入的伊朗,這意味著巨大打擊。反美立場在伊朗民間的聲勢越來越大,這也使得主張緩和矛盾的改革派的活動空間越來越小。誰也無法保證伊朗內部的政治矛盾不會隨時演化為外交賭博。

屆時,中國將面臨海外石油進口源地的瓶頸,波斯灣戰火也將使國際油價飛上天。即便是時下以色列對哈馬斯動武,已經使得國際油價迅速上漲(以色列對伊朗核武問題的強硬態度也是地區不安定因素之一)。如果這一切發生,中國必將面臨一場嚴峻的「石油危機」。

所有這一切,使得伊朗危機離中國太近了。

来源:BWCHINESE中文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