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5月21日發表文章說,美國在加勒比地區的影響力逐漸退縮之際,中國長足進入,大筆投資。
文章說,中國對加勒比海國家的投資顯然有了戰略轉變,從最初的打壓臺灣、對那些承認北京的「一個中國」政策的加勒比國家提供援助,到大規模的戰略性投資。
投資戰略的轉變
《金融時報》說,中國在加勒比海地區的存在日漸顯著。
該報引述英國智囊組織加勒比協會的負責人傑索普的話說,中國對加勒比海地區的政策看上去變化不定,但實際上一直在加強。
他舉例說,中國派往加勒比海國家的代表團和設立的機構規模不斷擴大,許多加勒比海國家也在北京設立機構,政府高層官員的互訪也很頻繁。
《金融時報》說,中國在加勒比海地區最大的投資項目,是在巴哈馬投資26億美元興建的大型旅遊度假村。
在巴哈馬拿騷海灘興建的這座大型旅遊度假中心總投資為34億美元,其中中國投資26億美元。
今年4月,牙買加從中國獲得了近3億美元的貸款,用以修建道路橋樑等基建工程。
影響消長
《金融時報》分析說,中國在加勒比海的日漸顯現,與華盛頓的興趣漸失形成鮮明對照。
文章說,美國似乎只關注古巴、海地和波多黎各,使得其它加勒比國家對美國很失望。
格瑞那達總理米切爾說,中國對幫助加勒比海國家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或許它注意到了加勒比國家的不滿。
《金融時報》引述原中國拉美研究協會副會長,中國社科院榮譽院士許士誠的話說,北京與更廣泛的拉美國家發展關係,是出於經濟原因,而不是「意識形態」的考量。
来源:BBC 中文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