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債緣何失控

作者:鄧聿文 發表:2013-06-18 11:0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06月18日訊】審計署日前發布的審計報告稱,截至2012年底,抽查的36個地方政府本級政府性債務餘額超過3.8萬億元人民幣,較2010年底增長近13%,其中,11個省本級和13個省會城市本級2012年債務規模比2010年有所增長,尤其4個省本級和8個省會城市本級債務增長率超過20%。

這的確看起來很嚴重,也難怪一些國際評級機構和國內專家對地方債風險表示「悲觀」,他們認為,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已經「離開可控的範圍」,可能引發比美國住宅市場崩潰更大的金融危機。

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的大幅增加是從2008年開始的。那一年中國政府放鬆了借款限制,以推動中國經濟安然渡過全球金融危機。到目前,各級地方債務總額據估計介於10萬億至20萬億元人民幣之間,在規模上相當於中國經濟的20%至40%。

國家曾在2010年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地方債務摸底調查,時隔兩年後再抽查,也表明國家對一再失控的地方債務規模的擔憂。用審計署的話講,是為了摸清2011年以來地方政府性債務的增長變化情況,揭示債務管理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和風險隱患,促進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防範和化解債務風險。結果顯示,在地方政策性債務管理中存在償債壓力大、借新還舊率高、變相融資突出等問題。

雖然對中國地方債務的規模和風險在專家中可能還有爭議,但我們認為,寧可把事情估計得嚴重一些。因為對中國脆弱的經濟結構來說,一旦因地方債的風險問題引發金融危機,並傳導到實體經濟,進而引起連鎖反應,其對社會經濟發展乃至國家穩定產生的危害,可能確實要超過美國的次貸危機。這並非危言聳聽。

從中國地方債產生的原因來看,追本溯源,是地方政府財權、事權分配不協調,舉債意願與舉債約束失衡的結果,因而,具有獨特的生成邏輯和發展路徑。具體而言,地方政府過於龐大的事權與有限的財權之間的矛盾是形成地方債風險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其次,地方政府強烈的投資衝動與投資約束不足之間的矛盾,也導致借貸投資居高不下。再者,公共投資體制不健全、民間資本准入門檻高,使得投資風險不斷向地方政府集中。此外,中央政府的轉移支付政策不到位也對地方債務風險的形成負有一定責任。

對於這些問題,應當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抓緊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性債務規模管理和風險預警機制,實現對地方政府性債務的全口徑管理和動態監督,切實防範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目前,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國家尚未出臺統一的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制度,雖然部分地方政府出臺了一些債務管理制度,但地方政府性債務的規模控制、預算管理和風險預警等管理仍顯薄弱。所以,必須加強這方面的制度建設。但最根本的,是要改革財政體制,建立公共預算,使地方政府做到財權和事權相一致;同時,各級政府也要改變決策方式,加強對政府公共投資的約束和監督。

這是一個相對需要花費時間的改革。當前而言,在地方債問題上,一個緊迫的任務是建立起地方籌資和處理債務問題的法律框架。事實上,財權和事權劃分的不明確以及政府間轉移支付中的討價還價,與這種法律上的模糊性也是有直接關聯的。因此,為強化地方政府的舉債約束和債務管理,使地方債務的發展走向規範化,與經濟發展現狀相適應,並儘可能與國際接軌,需要國家不斷修改和完善有關法律規定,特別是盡早完成《預演算法》的修訂。

来源:和訊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