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少吃瓜多吃果(組圖)

發表:2013-08-22 00:4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08月22日訊】 有句俗話,叫做「一無病三分虛」,這個「虛」包含脾虛、胃虛和氣虛。人們在夏天普遍會消瘦一些,就是因為脾胃虛弱的緣故。

其實,按照中醫的理論來講,在四季中還有一個「長夏」。長夏位於夏末初,涵蓋了小暑、大暑、立秋、處暑四個節氣。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感覺,每到夏末秋初,無論是衣物還是食物都特別愛發霉,就是因為此時正處長夏時節,而「濕」為長夏的主氣。

夏末秋初 「」字輩的要少吃

中醫認為脾的特性是喜燥惡濕,長夏濕氣本來就重,如果這個時候不小心淋雨,或是沒有及時更換被汗水浸透的衣物,就極易使脾臟為濕邪所困,從而出現食慾不振、大便稀溏、肢體困重等症狀。這個時候你再多吃寒涼食物的話,就會更加加重脾胃的負擔,所以這個時候拉肚子的人也特別多。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特別注意飲食,護好腸胃,特別是冰鎮西瓜,這時能不吃就不吃了。

夏季人們對西瓜情有獨鍾,特別是涼爽可口的冰鎮西瓜,幾乎成為人們消解暑熱的必備品。但可能大家還不知道,其實西瓜還有一個外號,叫「寒瓜」。西瓜性寒解熱,食之冰涼,因此才有了這個稱呼。西瓜本來性寒,若這「寒瓜」再在冰箱裡一放,簡直就是「雪上加霜」,儘管其清熱解暑的效果較好,吃上去很過癮,但多食對脾胃的傷害卻是很大的。有些人西瓜吃多了會拉肚子,甚至出現頭昏乏力、身體困重等現象,就是因為濕邪困脾所致。

其實不只是西瓜,甜瓜、黃瓜、冬瓜、苦瓜等瓜字輩的食物都屬於寒涼食物。這個時候脾胃本就虛弱,若過食寒涼之物只會「火上澆油」,引起腹瀉也就是在所難免的了。所以過了夏天,西瓜基本上也該退出「歷史舞臺」了。

秋後暑熱 「豆」字輩要多吃

不宜吃瓜類,但是夏末秋初暑氣逼人該如何應對呢?

綠豆

其實,生活中有些食物即可消暑又可化濕邪,最廣為人知的就是綠豆湯了。那汁液碧綠的綠豆湯不僅可解暑熱之毒,還可化濕,助你的脾胃解圍。

紅豆

其實不只是綠豆湯,綠豆的兄弟「紅豆」(也稱赤豆、赤小豆)也有這樣的功效。李時珍曾稱紅豆為「心之谷」,中醫認為其有健脾利水、清熱除濕、消腫解毒的功效。由於紅豆性善下行,通利水道,所以經常服用還有減肥的功效。對於愛美的女士而言,若是擔心因「貼秋膘」而致身材變形的話,可以配合著多喝些紅豆湯,即有消暑化濕,還可以維持你的曼妙身材,何樂而不為!

初秋養脾 少吃秋瓜多吃秋果

瓜類不能吃,那吃什麼好呢?秋瓜不宜多吃,秋果卻是可以吃些的。

秋梨

秋梨就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秋梨又被稱為「果宗」、「玉乳」,有「百果之宗」的美譽。中醫認為梨性涼味甘,能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功效,對於燥邪猖獗的秋季來說,是去燥的最佳選擇。

秋梨吃法不同,功效也不同,民間有「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腑之陰」的說法。如果有咽乾喉痛等上火症狀,生吃就好。如果想要起到滋陰潤肺、潤喉祛痰的功效,熟吃更佳。可以將梨隔水蒸過,煮湯或者做成粥來吃,這樣也可以將梨的寒性除去,食用起來更加安全。

大棗

另外大棗也是比較適合的佳品。大棗有「木本糧食」的稱呼,因為古人認為它可代食物食用。《本草綱目》認為棗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對於「脾虛弱、食少便糖、氣血虧虛」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坊間甚至流傳有「一日吃仨棗,紅顏不顯老」的俗言。用紅棗加大米熬成粥,對保肝護肝也有很好的效果。

但是大棗不宜食用過多,「多食令人寒熱,凡贏瘦者不可食」,每天吃棗不要超過50克為好。

来源:愛美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