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婭之死:道德問題,還是技術問題?

作者:羽戈 發表:2014-03-03 00: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4年03月02日訊】扶,還是不扶,這本來不該是一個問題,如今卻成為問題。

不妨細究下去,這是什麼性質的問題:道德問題,還是技術問題?無疑,大多國人的答案都傾向前者,而且由此形成了一種思維慣性或者說惰性:一旦事故爆發,針對路人與圍觀者的道德批判便蜂擁而至,控訴社會冷漠的悲聲更是不絕於耳,有時,批判者甚至不問青紅皂白,不計事故真相,出手就是一記道德重拳,直掏心窩。

梁婭之死的輿論反應,堪為佐證。

2月17日上午10點29分,35歲的IBM深圳公司管理人員梁婭暈倒在深圳地鐵蛇口線水灣站C出口的台階之上,並保持這一姿態長達50分鐘,直至11點18分,深圳市急救中心工作人員到達現場,發現梁婭已經死亡。此間,無人相扶,無人急救,在梁婭通往死亡的路上,沒有一絲愛心與溫情。

這些冷硬的細節,足以使批判者大發宏論:梁婭的死因,不是疾病,而是道德;梁婭事件,是社會道德冷漠之必然,社會良知喪失之惡果,是社會之殤,人心之痛……

多麼熟悉的腔調,多麼熟悉的情懷。正如呼籲法治、民主,可謂「政治正確」,批判社會冷漠、良知淪喪,可謂「道德正確」。正確的言辭,誰都會說,誰都願意說。不過,當我們所遭遇的問題,不是,或者不僅僅是一個道德問題,「道德正確」的批判難免流於空談,甚至淪為一種病毒,麻痺了人心而敗壞了理性。

梁婭之死,的確折射了人心的冷漠。根據監控視頻,在她倒地之後三分鐘,共有七人路過,這些人顯然都注意到了她的慘狀,卻無一伸出愛心之手,而是退避一側,生怕被事故牽連。直到10:32,才有一對男女施與救援,「女孩俯下身去拍了拍梁婭」,男子走進地鐵站求助。那七人的冷漠,自當受到批判。只是,縱觀梁婭死亡的全過程,可以斷言,哪怕第一個路人,一位中年女子,在梁婭倒地後一分鐘,便向地鐵工作人員反映情況,恐怕都難以改寫悲劇的結局。

10:35,地鐵工作人員趕到現場;11:04,民警趕到現場;11:18,姍姍遲來的急救人員趕到現場,將梁婭抬到地鐵口有光線的地方。檢查發現,梁婭已經死亡。有待反思的恰恰是這一段時間,這異常寶貴的43分鐘,為什麼地鐵工作人員與民警沒有對梁婭採取任何急救措施。他們的理由是:「不清楚梁婭當時的狀況」,不敢亂動,等待專業的救護人員到場。事實上,地鐵工作人員曾詢問梁婭是否需要幫助,「死者當時能動,但不能發出聲音」,如此,要梁婭怎麼表示,才能得到急救呢?而且,11:08,曾有一位老人示意地鐵工作人員實施急救,「從監控視頻看,他的兩個手一直在做往下壓的動作」,可惜他的提醒未被採納。

事後,市民質疑「地鐵站的人不懂一點急救常識嗎?」如當日天冷,不該讓梁婭躺在地上,寒氣入體,加劇病情。我以為這一質疑,當可成立。地鐵工作人員與民警縱然沒有急救之責,卻有必要掌握這些急救知識,甚至這應該納入我們的日常教育。

因此,我不能同意,將梁婭之死歸罪於道德,相比之下,這更是一個技術問題。如果地鐵工作人員和民警懂得急救,敢於急救,就像一位中醫理療館的工作人員表示,假如她們在現場,第一時間急救,「馬上扶起來,拍背掐人中,餵點糖水」,也許可緩過來。退一步講,不論能否緩過來,都該嘗試急救。

技術問題的背後,暴露了國人急救知識的欠缺。在中國,急救知識普及率僅有1%,一些發達國家則達到了10%。我看過一組數據:美國每4人就有1人具備基礎急救知識,新加坡每8人就有1人、悉尼每20人就有1人接受過急救知識的專門培訓;澳大利亞每百人就有1至2名急救員,新加坡每5人就有1名急救員,美國西雅圖每3人就有一名急救員。

強調技術建設,並非貶低道德建設,這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關係。然而我們必須注意到,道德批判風靡一時,效果未必見佳。我們時時刻刻、聲嘶力竭,討伐社會冷漠、良知淪喪,那麼社會溫暖了麼,良知復甦了麼?有時,所謂道德批判,只是用於掩藏自己的冷漠與怯懦,通過對他人的批判,搶佔道德制高點,沈迷於一種虛幻的道德感,隨之遺忘了自身的幽暗。這樣的批判者,倘從倒地的梁婭身邊路過,其反應,也許如他們所批判的那七人一樣,不是俯身攙扶,而是退避三舍。

就梁婭之死而論,一味張揚道德批判,不僅誤導了公眾的視線,還可能妨害我們從中汲取教訓:在霧霾漫天、災難遍地,同時冷若冰霜、人心惟危的今日中國,急救、逃生、防範性侵害等知識的普及,才是當務之急。這些教育,必須從孩子做起——其實他們已經有所覺悟了,有一回我帶十歲的康蛀牙去書店,在葉聖陶《怎樣寫作》與克里克·斯圖爾特《逃生背包》之間,他選擇了後者。現在想來,真是令人欣慰。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