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和楊朔 寫頌歌卻死於頌歌!(組圖)

發表:2016-03-30 11: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首位寫頌歌者:李斯

寫頌歌的第一人,是秦朝的丞相李斯

秦始皇巡遊,每一次幾乎都有儒生陪伴專門為秦始皇寫頌歌頌詞,勒石流傳。史書記載秦始皇第一次泰山封禪的時候,由於沒帶專門寫頌歌的人,就召來山東很多儒生商議,寫下頌歌刻在石頭上,以紀念秦始皇和秦朝的功德。

南登琅琊,登芝罘,臨碣石,秦始皇都命令隨行儒生或是當地儒生寫頌歌刻於石上,歌頌自己的豐功偉績。頌歌的產生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皇帝都是喜歡聽頌歌的人,第二個是儒生們都是以寫頌歌為榮的人。

秦朝最大的頌歌寫作者當屬李斯。秦始皇晚年出遊,就帶著丞相李斯。一是李斯堪與信任,而是李斯寫頌歌的水平,大秦帝國還沒有人比得上。秦始皇最後一次巡遊,行雲夢,望九嶷,過丹陽,至錢塘,上會稽,望南海。不但秦始皇心潮澎湃,李斯也是心花怒放。寫下了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頌歌,刻於石頭之上。不但秦始皇高興,自己也高興。

李斯因頌歌喪命

但是秦朝寫頌歌的人,結局也是很可怕的,秦始皇把他們的頭顱耙掉了。只有李斯這個建議焚書坑儒的頌歌大師漏掉了。秦二世也是喜歡聽頌歌的,李斯為了保住性命,寫了一封很長的頌歌獻給秦二世,但是喜歡聽頌歌的秦二世被殺掉了,李斯這個寫頌歌的也被殺掉了。看來寫頌歌的人死於頌歌,是歷史的必然,是寫頌歌的人不可抗拒的。

李斯是發黃的書頁裡的頌歌寫作者,距離我們太遙遠了。他的命運似乎和我們也太沒有關係了,我們想忘掉他,但是歷史不讓我們忘掉他,並且還會永遠存在下去。

楊朔的《荔枝蜜》

過了2000多年,也有一個寫頌歌的人,死於頌歌,那就是作家楊朔。

我讀楊朔的著名散文《荔枝蜜》,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師範畢業了,到一所初中教語文,有篇課文就是《荔枝蜜》。楊朔的散文作為1960年代前後的散文樣板,成為一個時代的文學楷模。一個風景一個人,然後結尾歌頌一下他要歌頌的時代,也就是我們按照教科書要求講的情景交融結尾升華。大家大概都知道,1960年,國家處於建國以來最困難的時期,也就是現在說的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全國餓死人4000萬左右,平均每年餓死1000多萬人。餓死1000多萬人的1960年,在散文家楊朔的筆下,卻是比荔枝蜜還要甘甜。他的《荔枝蜜》這樣說:喝著這樣的好蜜,你會覺得生活都是甘甜呢。

國家困難的時候,人民餓死,但是對於作家楊朔,還是很不錯的,他到廣東從化的溫泉賓館裡住了幾天,喝到了荔枝蜜。人民飢餓的難以忍受,楊朔看到的卻是比荔枝蜜還要甘甜的生活。楊朔這樣描寫釀造荔枝蜜的蜜蜂:只見成群結隊的蜜蜂出出進進,飛來飛去,那沸沸揚揚的情景,會使你想:說不定蜜蜂也在趕著建設什麼新生活呢?

楊朔寫頌歌的時候,也無意間流露出了他自己對於蜜蜂一樣只知道勞動,生命卻很短暫也無意得到回報的蜜蜂的描寫:

我想起一個問題,就問:「可是呢,一隻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回答說:「蜂王可以活三年,一隻工蜂最多能活六個月。」

我說:「原來壽命這樣短。你不是總得往蜂房外邊打掃死蜜蜂麼?」

老梁搖一搖頭說:「從來不用。蜜蜂是很懂事的,活到限數,自己就悄悄死在外邊,再也不回來了。」

楊朔歌頌的蜜蜂多麼像餓死的人民啊。因此楊朔這樣歌頌蜜蜂:

「我的心不禁一顫:多可愛的小生靈啊,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不是為自己,而是在為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卻又多麼高尚啊!

透過荔枝樹林,我沉吟地望著遠遠的田野,那兒正有農民立在水田裡,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他們正用勞力建設自己的生活,實際也是在釀蜜——為自己,為別人,也為後世子孫釀造著生活的蜜。

這黑夜,我做了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變成一隻小蜜蜂。」

蜜蜂是高尚的,人民也是高尚的,但是高尚的人民挨餓的時代,楊朔寫出了頌歌,您說作家楊朔就是高尚的嗎?

作家楊朔因寫頌歌喪命

1993年,我在從化的溫泉賓館住了一個星期。我們住的地方挨著的那套房子,曾經住過朱德總司令和董必武副主席,管理溫泉的人指著一棵荔枝樹說:那是總司令和董必武下棋的地方。我問:「寫《荔枝蜜》的楊朔住在哪兒呢」?

管理賓館的人回答:「不知道。在這兒住的人多了,誰還能記住一個寫荔枝蜜的人」。

時間過去三十年,楊朔被荔枝林忘記了,他的散文《荔枝蜜》還在用一種歌頌形式來記憶餓死人的時代。我們讀他的散文,那個時代簡直就是人間仙境,根本就不會發生餓死人的事情。假若把楊朔的《荔枝蜜》和楊繼繩的《墓碑》放在一起,人們怎樣評價兩個姓楊的人筆下的同一個時代的歷史。就是把《荔枝蜜》和新編的黨史放在一起,我們也會看到黨史也記憶了餓死人的年代而楊朔卻在餓死人的年代留下了頌歌,無論如何也不能說楊朔的人格是健全的,思維是正常的。

楊朔是個寫頌歌的作家,但是楊朔也因為頌歌吃了安眠藥自殺了。楊朔其中一個罪行就是頌歌《荔枝蜜》裡說的蜂王被蜜蜂供養,是在影射毛主席。看看一個寫頌歌的人,也會在頌歌裡留下把柄,成為寫頌歌的人死去的理由。楊朔的散文《海市》、《雪浪花》、《茶花賦》,都是六十年代初期頌歌的典範,但是人們都在裡邊找到了楊朔反動的一面。因此,楊朔在寫完了頌歌之後,就死在自己的頌歌裡。

楊朔死的很慘,甚至沒有留下自己的身體。在他的骨灰盒裡,裝著的是他的鋼筆和眼鏡。這就是一個頌歌寫作者的生命代價。

李斯和楊朔,年代相距很遠,命運卻極其相似。寫頌歌得人死於頌歌,讓人唏噓,也讓人震撼。

責任編輯:鳴建 来源:共識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