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曾使中國人真正站起來(圖)

作者:顏昌海 發表:2020-01-16 12: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蔣介石曾使中國人真正站起來
蔣介石(攝影:yi-hsin Lu /看中國)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國總投降的簽字儀式於停泊在東京灣的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軍艦密蘇里號上舉行。各國代表登密蘇里號戰艦時,公推中國代表第一個登艦。中國代表徐永昌上將一登上密蘇里號戰艦,雄壯的軍樂立即奏起,青天白日國旗冉冉升起。各國無數人群一齊肅立致敬。早9時整,簽字受降儀式正式開始。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以盟軍最高統帥身份在受降書上簽了名。其後就是中國代表徐永昌上將簽字。以後才是蘇聯、英國等國的代表。簽字的順序也代表了中國對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巨大貢獻與重要地位。

領導中國人民堅持了14年之久的抗戰,讓我們的民族和我們的國家真正地揚眉吐氣。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在全世界值得驕傲和炫耀的大事,它結束了百年來中國受列強欺侮的尷尬局面,讓中國在世界有了強有力的發言權,由於抗日戰爭的勝利,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對所有列強強加在中國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均遭廢除,而且《開羅宣言》談判過程中蔣介石也一攬子地提出瞭解決香港、澳門等問題。蔣介石真正洗清了中國蒙受百年之久的奇恥大辱,使中國人民在全世界真正地站立起來了。

蔣介石退守臺灣後,臺灣人民至今懷念蔣介石對臺灣的貢獻:光復臺灣、建設臺灣與保衛臺灣。首先,清朝割讓給日本的臺灣,是蔣介石光復的;其次,建設方面除了土地改革、9年國民義務教育及發展經濟外,更重要的是蔣介石在政府剛遷臺、韓戰方酣的動盪之際,毅然推動地方自治,對臺灣民主發展有很大的貢獻。蔣介石還支持婦女解放、廢除養女制,對臺灣的人權進步有很大貢獻。當初若沒有蔣介石保衛臺灣,臺灣可能已淪入鐵幕,也就沒有後來的經濟發達與教育普及。也許是冥冥中有所安排,臺灣孤島遠離大陸,中間以臺灣海峽為天然屏障,對臺灣主島構成了天然的護衛,使蔣介石得以努力以臺灣為中華民族復興基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使中華文明的一部分精華得以在臺灣保存,未受毛澤東發起的各種政治運動的影響。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國恢復對中華民國政府的軍事及經濟援助,並派遣第七艦隊協防臺灣,自此,中華民國轉危為安。蔣介石也加緊著手構建臺灣的軍事防禦體系及政經體系。7月,蔣介石首先進行國民黨的黨務改造,確立國民黨屬性為「革命民主政黨」,並在農林工商文教等機關團體建立黨組織,任命蔣經國為國防部總政戰部主任,主掌軍隊、政工、情報及指揮對大陸游擊戰;憲政方面,維持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之體制,並開始實施地方自治。1952年4月28日,中華民國與日本簽訂中日和約,12月2日與美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為臺灣建立了軍事安全保障,為其後的一系列建設臺灣措施奠定了穩定基礎。隨後正式全面展開了各項改革、建設臺灣的措施,包括:

土地改革:實行「三七五減租」改善租佃制度,「公地放領」將公有土地移轉為現耕農民所有,「耕者有其田」徵收放領私有耕地,創設自耕農戶,促使臺灣農村復興,並實施「平均地權」規定地價,照價徵稅,照價收買,漲價歸公,所得用來擴大社會福利建設,促使農村的人力和資本向城市中的工商業移動,實現了孫中山「平均地權」的理想。

地方自治:制定臺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使各縣市以下各級政府首長與民意代表均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臺灣的民主是以選舉為濫觴,1946年即臺灣回歸中華民國的第二年,就辦了臺灣第一次選舉,民眾直接選出鄉、鎮、區代表,再由代表選縣、市議員,再選省議員,再選國政參議員。俟後政府遷臺,陸續舉辦選舉,包括里長、鄉鎮市長、代表、縣市長、議員、立法委員、國大代表,最後1996年完成總統直選。

普及國民教育:教育預算依照憲法規定,從不低於總預算15%,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國家教育以儒家思想為主軸,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及禮義廉恥更是教育重點;擴展高等教育,建立完整職技教育體系,使臺灣人力素質得以提升,成為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因此而造就了日後的臺灣經濟奇蹟。

發展各項經濟建設,擴大社會福利建設:興建國民住宅,辦理低利貸款,鼓勵外資、私人投資。蔣介石從解放農民、農業自給自足開始,沿著「以農養工」,然後重點由農轉工,「加工出口」,發展「外向型經濟」,走向經濟騰飛。1963年,臺灣工業產值首次超過農業。1968年增長率達到223%,居世界首位。1975年蔣介石逝世時,臺灣人均年收入己達到697美元,在整個亞洲中僅次於日本。

維護與發揚中華傳統文化,整理保存文化遺產,矢言建設臺灣為「三民主義模範省」,作為反共復國的自由基地。比如1966年大陸開始大革文化的命時,破四舊、立四新,將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明毀壞殆盡;而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則相反地積極推動恢復固有的中華傳統文化。蔣介石在臺灣發起復興中華文化運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是中華民國以復興文化為名開展的思想文化運動。為了保護中華文化,並與大陸文革運動分庭抗禮,1966年11月由孫科、王雲五、陳立夫、陳啟天、孔德成等一千五百人聯名發起,要求以每年11月12日(即國父孫中山誕辰日)為中華文化復興節。次年(1967年)7月臺灣各界舉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後改名為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發起大會,蔣介石中正親自任會長,運動即在臺灣和海外推行。

1966年10月10日,中華民國55週年國慶暨辛亥革命紀念日,蔣介石發表了《告全國同胞書》。他說:「今年元旦中正曾經鄭重警告,姦匪正以其『毛擇東思想』的突出政治,及其義和團拳匪式的人民戰爭,橫暴恣睢,以造成恐怖之時代!大家都知道,凡是一個民族之存亡消長,全視其傳統文化之優劣文野而定。如其優秀文化,一旦毀滅,則民族精神,隨之喪失,而整個民族,亦等於名存實亡!我中華民族之所以可大可久,歷五千年而不墜者,就是其文化能綿延不絕,永恆保持,並隨其時代而進步,所以他能發揚光大,歷久彌新!……如今日毛賊之紅衛兵,必欲毀滅我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為其目標的思想行動。」蔣介石在文告的最後強調:「只有我們實現三民主義,維護歷史文化、保衛人權自由、反共復國的戰爭,獲得全面勝利,而後方得相與世界各國、共同衛護國際的和平與安全!這就是我們軍民一體不可搖的信念,這就是我們繼承辛亥革命、保衛民族文化正史於不墜的責任!」

臺灣的學術出版促進委員會負責整理出版古代思想典籍,向年輕一代普及學術精華,前後出版了大量中國古籍書目,像《周易今注今譯》、《老子今注今譯》、《詩經今注今譯》、《孟子今注今譯》等,還有《白話史記》、《白話資治通鑒》等。負責倫理道德發揚工作的國民生活輔導委員會,則發起了「復興中華文化青年實踐運動」,制定出「國民生活須知」,對人們的衣食住行諸多生活方面提出基本要求,以期弘揚禮儀之邦的文明。經過修訂的「國民禮儀範例」1970年正式頒行,把對青年的培養目標擴展為全社會的生活理想。

學校教育堅持以「民族教育」和「道德教育」並重政策。蔣介石指示:「國文是一國文化的根基,無論學習文科和理科的學生,都要特別注意。」中小學校國文、歷史與中國文化相關的課程至少佔了一半。各級學校都必須開設《生活與倫理》、《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等,重視學生的古文訓練和傳統文化的熏陶。蔣介石給各個學校共同校訓幾乎都是「禮義廉恥」,即使傳統文化生根發芽。同時,蔣介石還通過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進行民族精神教育。學校教材讀的很多是文言文,要考《古文觀止》、《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學生們由此知道了如何為人、為學,知道了什麼是士,什麼是君子;中國人的道德修養、教學、倫理、禮樂文化等內容,一步步的進入心中,形成靈魂,形成生活思考模式,普遍都存有禮義廉恥的道德觀念,什麼是好壞善惡,如何分是非曲直,都有來自於傳統的基本依準。

在1960年代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政策下,臺灣在當時從小學教育到大學的入學考試,以及政府的公務人員的考試,都大量強化了學習古典中華文化的相關科目。尤其是以孔子為主的儒家學說,受到特別的推崇。原因也是因為大陸當時為了政治上的鬥爭,進行所謂「批林批孔」的運動,把孔子的儒家學說,打成「反動派的文化」。蔣介石為了反抗大陸對孔子學說的打壓,在臺灣成立了以維護孔子學說為使命的「孔孟學會」,也以復興中華文化為教育的目的,成立了「中國文化大學」,以進行中華文化的發展和研究之任務。

對於民眾受義務基本教育的權利,俱在憲法中予以規定,且皆已落實:憲法除了在第二章人民權利部分規定人民有受教育權之外,在第十三章第五節以整節內容專門規定了國家有興辦扶助教育事業之義務。對於公民受基本教育權,憲法規定「六歲至十二歲之學齡兒童,一律受基本教育,免納學費。其貧苦者,由政府供給書籍。已逾學齡未受基本教育之國民,一律受補習教育,免納學費,其書籍亦由政府供給。」憲法還額外限定國家教育經費不得低於預算15%,省則不得低於預算25%,市縣則不得低於預算35%之規定,並要求對從事教育卓有成績的人士提供獎勵,對學行俱優無力升學的學生予以補助。而反觀大陸教育,多年教育預算不到3%,低於非洲最窮國家烏干達,教育成了百姓揹負的多座大山中的一座。

蔣介石以「復興中華文化,光復大陸國土」為口號,推行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清除了日本殖民文化的影響,全面恢復了中華傳統文化,使得臺灣成為今日全球華人居住地區,最能承繼中華傳統文化的地區。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為臺灣幾代人打下了良好的國學基礎,在島上培植出豐富的文化土壤。民風淳樸,道德自律,社會和諧,是臺灣區別於大陸的最明顯的特色。

蔣介石一生致力維護中華民國法統,不論是剛遷臺的危機期或是之後的安定期,堅決反對台獨和國際託管臺灣,重視中華民國利益及臺灣人民意願,是真正的愛國者。二戰末期,特別是1940年後美國曾一度準備軍事佔領時由日本控制的臺灣,後來情勢改變。在國共內戰期間,又傾向推動臺灣託管。臺灣本土的廖文毅、廖文奎兄弟與美國當時駐臺副領事葛超智,於1947年7月向美國特使魏德邁提出「處理臺灣問題意見書」,其中就有應准臺灣人先脫離中國,而暫由聯合國托治理事會管理之意。1948年9月1日,廖姓兄弟又與黃紀男等人以七百萬臺灣人的名義,向聯合國提出第一號請願書,再度要求臺灣應暫由聯合國託管,再由全體臺灣公民投票決定臺灣的前途是隸屬於中國或獨立自主。對此分裂中國之行徑,蔣介石予以堅決之反對。

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後,一直唸唸不忘光復大陸,解救大陸民眾免於共產主義荼毒。但是,對於美國方面提出的對中國大陸使用原子彈的建議,他一直採取堅決反對的態度。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同年11月30日,時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在記者招待會上宣稱,美國方面在積極地考慮對抗美援朝的中國軍隊使用原子彈。第二天即12月1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杜魯門與美國朝野主張對大陸官方使用原子彈,應設法打破之。」到了1954年10月20日,蔣介石又在日記中表示說,美國空軍部計畫處長提議,臺灣方面可以向美國申請借用「原子武器」,他自己的態度是對反攻在國內戰場,萬不得已「亦不能使用此物」。1968年12月,美國國務卿魯斯克第二次到臺灣訪問,蔣介石希望美國方面支持國民黨反攻大陸。魯斯克表示,美國人不想在一場反對中國的常規戰爭中流血。蔣介石立即憤怒地表示說:「你們永遠不應設想以核武器對付中國。」

蔣介石在臺灣時期最大的願望是「復興中華文化,光復大陸國土。」他一度認為韓戰會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國民黨在美蘇交戰的大局面下就可以反攻大陸,但韓戰迅速結束,美蘇關係亦得到相當緩和,美國並不支持他的反攻計畫。國民黨軍隊雖不斷嘗試小規模對大陸反攻,但敗多勝少。在國民政府與美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後,發生共產黨自行停戰的金門炮戰。1958年發表中美聯合公報,中華民國政府在公報中宣布放棄軍事反攻大陸口號,稱恢復大陸人民之自由的主要途徑為實行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而非憑藉武力。在1960年代中期中華人民共和國研發出原子彈後,國府軍事反攻大陸的可能不復存在,但蔣介石中正仍堅稱中華民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對包括外蒙古在內的中國全部領土擁有主權。在冷戰的背景下,大部分西方國家承認中華民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聯合國及其他組織內的中國席次亦是由中華民國代表。

1949年3月,蔣介石在日記《上月反省錄》中,列出了檢討失敗的13條原因。其中的最後一條,是沒有能夠「宣傳」社會經濟政策與民生主義,並且認為這是自己的「唯一之致命傷」。在此之前的2月3日,蔣介石回到奉化家鄉,發覺當地鄉村40年來毫無改革,痛感自己當政20年,黨政機構守舊、腐化,只重做官,不注意實行三民主義,「對於社會與民眾福利毫未著手」。因此,他在日記中表示,此後要以民生為基礎,亡羊補牢,尚不算晚。3月9日,他開始設計土地制度實施方案。但由於國民黨方面敗局已定,蔣介石想「造福於農民」的民生主義設想,並沒有在中國大陸得到落實,而只能在臺灣島上開花結果。1950年1月3日,蔣介石決定在臺灣開展「社會經濟運動」,限期耕者有田,臺灣全島的土地改革和農村復興由此啟動。

蔣介石在致力於發展社會各項事業的同時,痛定思痛,深感共產紅禍對人類的危害至深至重,故為使世界各國免受荼毒,親自總結了在大陸的與「共匪」鬥爭史,披肝瀝血,傾盡心血,著成皇皇24萬字《蘇俄在中國》一書於1956年發表,以當事人的身份,以大量的事例為證,對共產黨進行了極為深刻精到的分析研究,是二十世紀中不可多得的國際共運史特別是大陸官方歷史研究的珍貴資料。他在書中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共產黨不是中國的產物,乃是蘇俄共產帝國的螟蛉。蘇俄的共產主義不適於人類的生存,更不適於中國的氣候,所以他發育的初期,必須寄生於中國國民黨內,施展其滲透、分化、顛覆的陰謀,透過本黨的機關來組織其工農群眾,並假借本黨的名義來隱蔽其階級鬥爭,而其目的是在中國國民革命的獨立戰爭過程中,建立其蘇維埃傀儡政權,製造其在亞洲第一個典型的附庸國。」

「第二個論點是『共產黨可能消滅,共產主義不能消滅』。蘇俄及其侵略工具國際共黨認唯物辯證法與唯物史觀是他的思想武器。他這一思想武器最重要的用途,是要證明共產主義自原始社會已經存在,更要證明現代社會必然轉變為共產主義社會。共黨依據這個論點,在他潰滅的時期,就發出『共產黨可以消滅,而共產主義不會消滅』的『理論』。當然,在馬克斯列寧主義之前,人類社會中已有均產和共產的思想,但是我們必須分辨,那種思想是基於人道主義的一種社會理想。而今日馬克斯的共產主義與此完全不同,可說他是徹底反人道主義的階級仇恨和階級鬥爭的思想系統,並且是國際共產黨製造仇恨和製造鬥爭的行動方針。而自俄國蘇維埃政府實行其所謂共產主義的社會主義之後,這種共產主義又是什麼?他是殘忍慘酷的暴君極權主義,他是大斯拉夫主義詐騙人類,征服世界的魔術圈套。這種共產主義是與馬克斯列寧以前的均產和共產思想完全相反的,而且他並不是單純的社會思想,而為蘇俄帝國集團侵略政治的一種武器。因此,只要蘇俄共產帝國主義集團存在一天,人類社會就不應該容許這冒用社會主義的名義來實行其侵略世界奴役人類的共產主義存在。」

「共產黨雖具備一個黨的形式,而在其本質上不是一個普通政黨。他的黨之核心乃是一個陰謀暴動的組織。他的黨之周圍,乃有多數外圍與群眾組織。他從群眾組織中訓練幹部、吸收黨員,更以其幹部和黨員組織群眾,來製造其武裝暴動。所以無論他怎樣高唱『和平共存』的口號,宣傳其『和平合作』的政策,而實際上,他不僅隨時準備武裝暴動,並且隨時可作武裝叛亂。共黨的外衛團體和外衛分子,有各種組織方式,亦有其各種的用途。最顯著的就是共黨沒有合法地位而無法公開活動的時候,他指使左派份子或其同路人代理他來活動。即令共黨有其合法地位而可公開活動時,他仍然利用左派份子或同路人對他敵人的後方或側面,迂迴襲擊。所謂中立主義的活動,也不過是這種外衛團體的各個分子,在其自由和民主的偽裝之下,煽惑一些是非不明和敵友不分的政客們,替他共黨間接作戰而已。」

1971年,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內代表中國席位議題獲得多數國家的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堅持「臺北不出,北京不入」,「驅逐蔣幫」。蔣介石中正則堅持「漢賊不兩立」的政策,堅決反對接受美國的「兩個中國」提議,於聯合國通過第2758號決議前夕,宣布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

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