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後一名狀元的科舉試卷竟如「印刷體」(圖)

發表:2022-10-05 16:4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9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劉春霖(1872年-1942年),末科狀元。圖為劉春霖便服像與其書法。
劉春霖(1872年-1942年),末科狀元。圖為劉春霖便服像與其書法。(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提到書法家,我們最先想到的,往往是書聖王羲之,具有「顏筋柳骨」之稱的顏真卿、柳公權及趙孟等書法名家,但此文想為大家介紹一位有些特別的書法家--字跡堪比「印刷體」的劉春霖。,他同時也是中國科舉制度中最後一位狀元

劉春霖(1872年-1942年),字潤琴,號石篔。他是清朝晚期德宗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的甲辰狀元,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他在60歲生日時,作有「第一人中最後人,只今四海剩孤身」之句。時有「大楷學顏,小楷學劉(劉春霖)」的美譽,劉春霖從小便在古文學上展現出過人的智慧,在詩書畫上均有較高的造詣,並且對書法情有獨鍾,即使在晚年為了生存,也依舊堅持靠寫字賣文賺取酬勞。尤其擅長寫小楷,小楷的字跡之間流露出靈動之氣,清新中不乏堅毅剛勁之感。

他的不少佳作如行雲流水般順暢,一氣呵成,落筆如雲煙,給人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而且劉春霖在平時書寫時,字跡也頗為工整,他參加科舉考試時,所書寫的試卷,令很多人在看完之後,都感到很驚訝。因為劉春霖使用毛筆寫出來的小楷字體竟然像印刷出來的一樣,字跡非常的乾淨、工整。這在當時還不存在電子印刷術的社會中是很難得的。因為他平時如印刷般的工整字體,當時人們經常把他的字體稱為「印刷體」。同樣,劉春霖的小楷字跡娟秀端莊、清新雋永,深受很多人的喜愛與追捧,他的作品在民間流傳甚廣。

直至今日,劉春霖的真跡仍有較高的文學價值,被諸多書法愛好者所收藏。劉春霖的一生雖起起伏伏,崎嶇坎坷,卻為後世留下了不少書法佳作,主要作品有小楷《大唐三藏聖教序》、《蘭亭序》等。

對於劉春霖這樣乾淨工整的「印刷體」,有不少醜書大師認為這種字體太死板,毫無藝術的美感,他們覺得真正的書法不能太過於拘束,應該要能展現自己的線條美,讓書寫過程跟隨著自己的想法而不斷變化。在他們這些醜書大師眼裡,劉春霖這般堪比「印刷體」的字跡雖然工整,卻沒有自己的特點,讓人無法感受藝術美感。

不過,部分醜書大師的書法水平不足,卻仍要找出其他書法家作品的缺點,以此來彰顯自己書法作品的「特別」,此行徑不可取。再者,許多醜書大師為了提高身價,騙取利益,打著「打破傳統書法壁壘,追求更高層次藝術」的旗號,如一個個跳梁小丑般,在大庭廣眾之下用什麼所謂「自我獨創」的口書、盲書、吼書、射書甚至是尿書等荒唐羞恥、可笑至極的方式來博人眼球,這種行為無疑是在譁眾取寵。

從一方面來說,醜書大師的各種行為無疑是傳統書法藝術界的「濁流」,玷污華夏民族幾千年來的藝術瑰寶,影響書壇千年的聖潔。從另一方面來說,醜書大師的行為和所謂的「佳作」扭曲了年輕一代人對於書法的認識,抹黑了書法藝術在他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這在培養年輕一批的書法人才,以及繼承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上會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影響與後果。

其實,劉春霖的作品字跡乾淨工整、清新雋永,不僅像「印刷體」,更應該值得我們這些後人所喜愛、欣賞。劉春霖留於後世的書法佳作,其珍貴程度與收藏價值同樣詮釋了什麼才是真正的書法應具備的美感。

責任編輯:淡然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