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立法院與香港反送中亂局背後都有中共鬼影 下個美國應警惕(圖)

作者:花來襲 發表:2024-05-26 16:4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3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臺灣民眾因國會擴權法案引法的爭抗
 臺灣民眾因國會擴權法案引法的爭抗(圖片來源:看中國攝影圖)

【看中國2024年5月26日訊】中華民國立法院因國會改革法案引發的爭抗持續延燒,由臺灣公民陣線、公投護臺灣聯盟等超過60個公民團體聯合發起抗議活動,已波及全臺。其中臺北立法院外圍湧入超過10萬百姓走上街頭,齊喊「沒有討論,不是民主」、「退回法案,實質審查」 、「臺灣加油」等等,他們舉牌子、拉橫幅、遊行、喊訴求、靜坐……此情此景,不得不讓人想到2019年香港市民反送中爭抗活動,兩者場面及造成的交通等社會表面影響多麼相似!

中共以「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諾言換得香港歸劃中國大陸,但是,中共對香港溫水煮青蛙式的干預從來沒有停止,在受到本土文化與制度抵制後,中共又製造出如今「台獨」之類的名詞,叫港獨,以此加禍、定罪部分港民,利用華人民族情懷打共產認知戰。經過2003年的反二十三條到2014年發生的雨傘革命,中共不斷總結經驗,推出行之有效手段。後來借孟晚舟被捕事件為求反制,就看中在香港掌握類似的法律籌碼,以運用於國際人員,將「觸犯中國法律」而身處香港的中國人及外國人移送至中國內地受審。這個惡名遠揚的《逃犯條例》修訂草案立即引來香港有識之士的抵抗,中共通過中央港澳辦公室、國務院港澳辦公室、中共駐港聯絡辦等不斷推動。中共授命的港府政治人物為討好中共,不斷出賣香港利益、價值、文化與制度。最終引起以十萬計的港民走上街頭高喊五大訴求!

而這次民國立法院國會擴權法案引發的糾紛,據媒體報導,就是中共中南海主管統戰臺灣事務的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的謀略踐行。早在胡錦濤時期,「三朝國師」王滬寧就向中共提交過一份題目為《在臺灣知識界中建立統一戰線的幾點思考》的報告,提出「亂臺和統」謀略,具體來說,就是權力、知識和資本結成的統一戰線,分化、離間臺灣政黨、政黨與民眾、知識份子與政治人物、政治人物與民眾之間的關係,以亂謀依、以和促統。

習中共欣然接受此條妙計,王滬寧是一定會相信:臺灣在經濟、民生降到臨界線以下,痛苦大於謀求和寧時,必會向中共提出依附的可能,相信臺灣必會走完反攻大陸——互不隸屬——求和促統的死亡經歷。現在 「互不隸屬」意識,沒有聯合世界文明國家解體中共價值,在王之流的人眼裡,民國正在讓步,中共開始走向勝利。

大陸之後是香港,香港之後是臺灣,藏獨疆獨港獨台獨,六四、九九年上訪、白紙革命……一切,多麼熟悉。

當然,中共是不會滿足於拿下臺灣的。共產黨宣言就是要「解放全人類」,統一全球,中共的進一步目標是要搞亂美國。眾所記憶,2020年,美國大選之際,美國社會就不斷有爭抗活動,2021年1月6日, 2500左右的示威者發生了國會山騷亂事件。據媒體報導,美國大選的背後,就有中共鬼影的干擾。

沒錯,中共鑽自由國家、地區的空子,通過送中條例撕裂了香港;通過離間、法案等手段撕裂臺灣;通過大選撕裂美國。在中國大陸,通過製造組織罪名、政治運動、迫害正信撕裂中國人……中共,是世界一切動亂的罪魁禍首。

7月,美國新總統的大選辨論就要開始了,今年11月,又要大選了。根據一份解密的情報報告和多傢俬營部門的調查,中共通過各種手段干預了美國2022年的中期選舉。干預的手段是,精心策劃了一系列技術手段,包括報復美國議員、宣傳引起分歧的內容以及在網上冒充美國選民等等。

世界當小心,對於邪惡,並不是守住自我不被侵犯就可以了,就如臺灣,不聯合世界正義國家告訴人類、告訴中國大陸人遠離共黨,就已經失敗了。美國,如果要守住立國根本與普世價值,必須負起國際警察的責任,為守護人類的平安與生存,點亮公平、正義與良知的明燈,警惕一切邪惡對道德與秩序的傷害。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