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是社保五險一金中的一項。(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8月11日訊】(看中國記者尹華綜合報導)中國政府將於9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強制實施五險一金繳納政策,此舉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爭議和強烈反響。多位時評人分析,這一政策不僅加重了中小企業和低收入群體的經濟負擔,還可能導致大規模的關店潮和失業潮,進一步暴露了中國經濟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與此同時,金磚國家期待中國經濟「救濟」的希望也因中國自身經濟困境而變得渺茫。
據官方規定,從9月1日起,所有企業和個人必須強制繳納五險一金(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及住房公積金),且任何規避繳納的私下協議均被視為無效。這一政策的出臺,表面上是為了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勞動者未來的權益,但實際上卻引發了廣泛的民怨和社會危機。
關店潮與失業潮:中小企業生存危機
強制社保政策的實施對中小企業的衝擊尤為明顯。以北京為例,最低社保繳納基數為7353元,即使員工實際工資僅5000元,企業需為每人繳納約1950元,員工個人需承擔約780元。這對於利潤微薄的小微企業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一篇廣為流傳的微信文章《家門口的包子鋪要關門了》揭示了這一困境:一家包子鋪店主表示,原本微薄的利潤難以支撐為五名員工繳納的近萬元社保成本,甚至連自己都未繳納社保。面對高昂成本,店主只能選擇關門,而員工則面臨失業。
類似情況在全國範圍內蔓延。許多中小企業主選擇註銷企業,主動關門以規避風險。據網友反映,數十萬人湧入國務院網站表達不滿,顯示出政策的普遍反對聲浪。中小企業是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其倒閉潮不僅導致失業率上升,還進一步削弱了國內消費能力,加劇經濟下行壓力。
強制社保本質是「割韭菜」
唐靖遠指出,強制社保政策的本質是一種「逼捐」和「割韭菜」的行為,旨在榨取百姓的最後一點私房錢,以維持中共經濟的「大盤穩定」。他認為,這一政策並非真正為百姓提供社會保障,而是政府在經濟下行、財政枯竭的情況下採取的「搶錢」手段。唐靖遠強調,中共歷史上從未擅長創造財富,其經濟手段始終以「搶奪」為核心,從早年的「打家劫舍」到如今以法律形式強制徵收,本質未變。他舉例指出,中共官員私下甚至坦言:「若干年後還有沒有共產黨都不知道,誰管你能不能拿到社保?」這種赤裸裸的態度顯示出政府對未來社保兌付的漠視。此外,唐靖遠提到,當前中國社會已出現「株連」現象,例如不交社保可能導致孩子無法上學,與過去的農業稅、公糧或疫苗強制政策如出一轍,凸顯了政策的強制性和壓迫性。
凸顯經濟下行壓力
流亡美國的八九學運領袖王丹認為,強制社保政策反映了中共的執政困境,凸顯了社會不公和經濟下行壓力。他指出,中國社保費率高(佔工資35%-40%),但回報低,普通職工養老金難以維持基本生活,而體制內公職人員卻享受高額待遇,體制內外差距「肉眼可見」。這導致民眾普遍不信任社保,寧願拿現金也不願繳納。王丹強調,強制社保引發全民吐槽,放大社會不滿情緒,進一步暴露了養老金缺口和財政危機。他警告,這種「薅羊毛」政策只是開始,未來可能出現更多以公益名義的稅費徵收,最終錢款多流入財政黑洞或維穩開支,而非改善民生。王丹認為,強制徵收無法建立民眾信心,只會加劇社會矛盾,埋下更多「情緒地雷」。
「劫貧濟富」
時評人方偉則從中小企業和低收入群體的角度分析了強制社保的惡果。一位法學院畢業的女孩在網上哭訴,月薪僅2500元,卻因社保繳納標準按照重慶平均工資4400元計算,實際到手工資僅剩700元,相當於「付費上班」。另一位年輕人甚至每月淨虧損3000元,不得不依靠父母資助。高潔指出,這種情況在中國廣泛存在,尤其是對小型企業(如早餐店、包子鋪)來說,強制社保意味著巨大的成本壓力。以一家包子鋪為例,雇佣三名員工,每人需按7000多元的基數繳納社保,企業每月額外支出數千元,根本無力承擔。時評人高潔擔憂,大量中小企業因無法承受成本而倒閉,將導致就業崗位大幅減少,進一步加劇經濟不平衡,最終形成「劫貧濟富」的局面。
反向分配機制加劇貧富差距
時評人石山則從社保制度的設計缺陷出發,分析了強制繳納的深層原因。他指出,中國當前社保體系是「以老養老」模式,退休人員享受高額養老金(部分人月領上萬元),而這些資金主要由年輕勞動者繳納。然而,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減少,這種模式已難以為繼,社保基金面臨巨大缺口。石山批評這種制度為「劫貧濟富」,將負擔轉嫁到中小企業和普通勞動者身上。他對比西方國家,指出美國和歐洲的社保體系通過向富人徵稅來保障窮人,而中國卻反其道而行,強迫最貧困的階層(如小微企業和低收入工人)為高收入退休人員買單。這種反向分配機制加劇了貧富差距,損害了勞動者的切身利益。
經濟畸形:黨富民窮的結構性問題
強制社保政策的出臺,暴露了中國經濟的深層問題:黨富民窮的畸形結構。時評人分析,中國經濟過度依賴出口和基建,而國內消費能力嚴重不足。老百姓的購買力僅佔國家經濟的不到40%,遠低於美國的近70%。在經濟下行時期,民眾消費更加謹慎,導致內需進一步萎縮。
此外,中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也遭遇瓶頸。美國和歐洲對華關稅的提高使得中國產品難以進入主要市場,而國內市場又因購買力不足無法消化過剩產能。時評人指出,中共過去依賴的「三駕馬車」(消費、基建、出口)均已失靈:消費因貧富差距而疲軟,基建因政府債務高企(高達120萬億元)而難以為繼,出口則受制於國際貿易壁壘。
楊蘭蘭事件成社會危機加速器
近期,23歲的楊蘭蘭因在澳大利亞駕駛勞斯萊斯引發車禍而成為輿論焦點。網路傳言其保釋金高達8000萬澳元,銀行賬戶餘額2700億澳元,引發了對紅色權貴財富的熱議。儘管唐靖遠認為這些數字誇張且不可信,但楊蘭蘭的豪宅、豪車及低調身份仍指向其可能來自紅色權貴家庭。唐靖遠指出,這一事件在全民強制社保政策即將實施的背景下,恰如其分地成為社會危機的「加速器」,凸顯了中共「黨富民窮」的本質。普通百姓為社保負擔掙扎,而權貴階層卻擁有天量財富,這種巨大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激化了民怨。
金磚國家的「救濟」幻想破滅
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曾被視為對抗西方經濟霸權的重要力量。然而,隨著中國經濟陷入困境,金磚國家期待中國「救濟」的希望逐漸破滅。時評人分析,金磚國家希望中國以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財力購買其出口產品,以彌補美國市場關閉的損失。然而,中國自身經濟已無力承擔這一角色。國內消費不足、基建債務高企、出口受阻,使得中國難以成為金磚國家的經濟支柱。時評人形象地比喻,金磚國家已從「金磚」淪為「板磚」,缺乏凝聚力,無法形成對抗西方的統一戰線。
社會影響與展望
強制社保政策的實施,不僅加劇了中小企業和低收入群體的生存危機,也暴露了中共經濟政策的短視和掠奪本質。唐靖遠警告,中共以法律形式「搶錢」,與當年三年大飢荒搶奪種子糧並無二致,顯示其治理方式從未改變。石山則呼籲改革社保制度,讓富人承擔更多責任,而非壓榨底層民眾。高潔則擔憂,中小企業倒閉潮將導致就業和經濟進一步惡化,形成惡性循環。
在國際層面,金磚國家的經濟幻想難以實現,中國自身的經濟困境使其難以扮演「救世主」角色。國內民眾的不滿情緒正在累積,數十萬人湧入國務院網站抗議便是明證。若政策不調整,社會矛盾可能進一步激化,經濟下行壓力也將持續加劇。
正如幾位時評人所說,該政策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社會公平與治理能力的危機體現。未來,北京倘若繼續以「搶錢」方式掩蓋危機,中國經濟走出困境恐怕難上加難。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