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政壇再次發生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政治地震,其震波不僅撼動了這個東亞民主國家的根基,更在國際舞台上掀起了巨大漣漪。從7月前總統尹錫悅的再次入獄,到8月12日深夜其夫人金建希的被捕,再到國內反中情緒的急劇升溫,這些看似獨立的事件背後,是否隱藏著更深層的政治博弈和國際角力?(圖片來源:Kim Hong-Ji - Pool/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8月13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綜合報導)韓國政壇日前再次發生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政治地震,其震波不僅撼動了這個東亞民主國家的根基,更在國際舞台上掀起了巨大漣漪。2025年8月12日深夜,一紙逮捕令將前總統尹錫悅的夫人金建希送入首爾南部看守所,她因涉嫌違反資本市場法、政治資金法與特定犯罪加重處罰法被法院認定「有滅證之虞」而遭羈押,創下韓國憲政史上「前總統伉儷同囚」的驚人先例。然而,更加引人深思的是,就在這個歷史性的同一天,現任總統李在明在首爾國務會議上發出異常嚴厲的聲音,痛斥國內反中示威已「超越言論自由界限,充斥著辱罵與暴力」,並要求政府部門制定「制度性補充對策」加以管控。
從7月前總統尹錫悅的再次入獄,到8月12日深夜其夫人金建希的被捕,再到國內反中情緒的急劇升溫,這些看似獨立的事件背後,是否隱藏著更深層的政治博弈和國際角力?
政治危機的歷史性深化
韓國政壇在2025年8月迎來了憲政史上的重要時刻。前第一夫人金建希於8月12日深夜被首爾中央地方法院以「有滅證之虞」簽發逮捕令,隨即收押於首爾南部看守所;同日稍早,現任總統李在明在首爾主持國務會議,對近期反中示威作出明確而嚴厲表態,指韓國近來針對外國人或社會弱勢群體的仇恨、歧視和暴力事件頻繁發生,特別是多個地區出現的反中集會已經「超越了言論自由的界限,充斥著辱罵與暴力的仇恨示威」,並要求相關部門「徹底採取必要措施」,必要時制定「制度性的補充對策」。
檢方指控金建希涉嫌違反「資本市場法」、「政治資金法」與「特定犯罪加重處罰法」,案件涉及德意志汽車炒股、政治掮客介選及宗教人士請託等案情。法院當日先就逮捕必要性審查進行逾四小時聽審,深夜裁准收押。這使韓國憲政史上首次出現前總統與其配偶同時遭羈押的情況;前總統尹錫悅已於7月10日因涉嫌濫用職權、妨害執行特殊公務、偽造公文、違反總統警衛法等罪名再度被捕,羈押於首爾看守所,其前總統維安亦已取消。
金建希的被捕並非孤立事件,而是韓國政治清算的延續。早在7月10日凌晨2時7分,她的丈夫、前總統尹錫悅就已被首爾中央地方法院簽發逮捕令。這距離他因涉嫌發動內亂被捕後獲釋,僅僅過去了四個月時間。
法院認定尹錫悅存在「湮滅證據的重大風險」,特別是其指使共犯刪除通話紀錄等行為情節嚴重。更加耐人尋味的是,尹錫悅的辯護律師被指涉嫌介入相關人員的調查過程,誘導證人做出有利陳述。
值得注意的是,尹錫悅被捕後的待遇已與普通嫌疑人無異,入住約3坪的單人牢房,享有與其他被押人員相同的飲食標準。根據《前任總統禮遇法》原本可享有的基本維安措施與相關禮遇,已在逮捕令下達後被韓國總統警衛處同步取消。這一變化象徵著其「前總統」身份在法律待遇上不再享有任何特殊保護,體現了韓國法治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這一系列事件使韓國社會輿論呈現明顯的兩極分化。支持者認為這是反腐敗與維護法治的重要體現,顯示韓國民主制度的成熟和司法獨立的堅持;批評者則質疑這是政治清算和執法機關濫用權力的表現,擔心會進一步加劇政治對立和社會分裂。
李在明罕見回應日益上漲的反中情緒
與政治危機並行發展的是韓國國內反中情緒的顯著升溫。現任總統李在明於8月12日在首爾主持的國務會議上對此做出了明確而嚴厲的表態。他指出,韓國近來針對外國人或社會弱勢群體的仇恨、歧視和暴力事件頻頻發生,特別是多個地區出現的反中集會已經「超越了言論自由的界限,充斥著辱罵與暴力的仇恨示威」。
李在明強調,這類事件嚴重有損韓國國家形象,與韓國作為「重視多樣性和包容性的民主國家」的地位「完全不相稱」。他要求相關部門「徹底採取必要措施」防止再次發生,並在必要時制定「制度性的補充對策」。這一表態顯示了韓國政府對於平衡言論自由與防止仇恨犯罪之間的明確立場。
反中示威的具體表現包括支持前總統尹錫悅的右翼團體「自由大學」於7月22日晚間在中國駐韓大使館附近舉行集會,撕毀印有中共國旗、黨魁習近平和中國駐韓大使戴兵頭像的橫幅,並對使館方面進行侮辱。韓國警方已於8月9日傳喚該團體相關成員接受調查,要求其於8月11日到案說明。
中韓外交摩擦的升級
面對韓國境內日益頻繁的反中示威,中國駐韓國大使館於7月9日曾罕見地發布公開警告,提醒中國民眾在韓國注意安全。大使館在聲明中指出,韓國「個別政治勢力」捏造所謂「中國干涉韓國大選」的說法,對中國進行指責抹黑,並稱一些人在中國遊客集中的首爾明洞等地區舉行反中集會遊行,「不排除個別人員採取過激行為」。
這一外交表態反映了中方對韓國境內反中情緒的嚴重關切。中國駐韓大使館還向韓國外交部發送公函,反映近期使館附近反中示威愈演愈烈的情況,並促請韓方關注。韓國外交部則已致函首爾警方,要求確實管理相關情勢,防止過激行為的發生。
值得關注的是,韓國民眾對中國的不信任感確實在持續上升。根據韓國民調公司「韓國研究」2022年的數據顯示,韓國民眾對中國的不信任程度已經超越了對日本的不信任。聯合國也於2024年5月警告,韓國境內針對中國人的仇恨言論及反中情緒大幅攀升,已達到令人憂慮的程度。今年2月發生的韓國男子試圖闖入中國駐首爾大使館事件,以及該男子被判處18個月刑期的結果,都進一步加劇了兩國民間的對立情緒。
雙重危機的深層影響與未來挑戰
當前韓國面臨的政治動盪和外交摩擦相互交織,形成了複雜的內外困局。前總統尹錫悅夫婦的被捕不僅標誌著韓國政壇內部鬥爭的白熱化,也引發了對司法獨立與政治清算界限的深度思考。與此同時,韓國社會對中共滲透與干預的疑慮不斷加深,這種擔憂已經從政治層面擴散到社會各個角落,影響了中韓兩國的民間關係和外交互動。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對韓國在政治、經濟、輿論等多個層面的影響力,已經成為韓國內部日益嚴重的爭議焦點。這種情況下,韓國政府需要在確保國內司法正義、維護政治穩定與平衡對外關係之間尋求微妙的平衡點。
李在明政府提出的「制度性補充對策」將是觀察韓國如何處理這一挑戰的重要指標。這些政策措施需要在保護言論自由與防止仇恨犯罪之間找到適當的平衡,同時也要考慮到對中韓關係可能產生的長期影響。
國際關注與未來展望
韓國當前的複雜局面已經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作為東亞地區重要的民主國家和美國的重要盟友,韓國如何處理內政危機和對華關係,不僅關係到其自身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也將對整個東北亞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產生重要影響。
未來的關鍵觀察點包括:尹錫悅案件的後續司法程序是否會擴及更多政界人士;韓國政府推出的「制度性補充對策」的具體內容和執行效果;以及中韓兩國是否能夠通過外交管道有效管控分歧,防止民間對立情緒進一步升級。
韓國需要在堅守法治與民主原則的基礎上,妥善處理內政與外交的雙重挑戰。這不僅考驗著韓國政治制度的成熟度和韌性,也將決定這個東亞民主國家能否成功走出當前的政治陰霾,重新獲得國內外的信任與支持。國際社會將密切關注韓國在內外壓力下的政策選擇和實際行動,這些都將成為評判其民主制度品質和外交智慧的重要標準。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