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無人機突襲庫斯克核電廠 戰火延燒俄國本土引發核安全危機(圖)


核電廠示意圖
烏克蘭無人機於2025年8月24日襲擊了位於俄羅斯西部的庫斯克核電廠,這是俄烏戰爭進入第三年來最為引人關注的核設施攻擊事件之一。圖為庫斯克核電廠示意圖。(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2025年8月24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編譯/綜合報導)烏克蘭無人機今日(8月24日)襲擊了位於俄羅斯西部的庫斯克核電廠,這是俄烏戰爭進入第三年來最為引人關注的核設施攻擊事件之一。

核設施攻擊凸顯戰爭激烈程度

中央社報導指出,儘管俄羅斯軍方聲稱擊落了這架無人機,但隨後核電廠仍發生火災,廠區一座輔助變壓器遭到損壞,導致3號機組的發電量降低50%。

這起事件的重要性不僅在於火災本身被及時撲滅、未造成人員傷亡,更在於它反映了戰爭已經直接威脅到俄羅斯境內的關鍵基礎設施。庫斯克核電廠位於俄烏邊境附近,靠近人口約44萬的庫斯克市,此次攻擊顯示烏克蘭軍隊有能力深入俄羅斯腹地,對其戰略目標實施精確打擊。

值得注意的是,廠方在攻擊後迅速確認「核電廠廠區與周圍的輻射值並無改變,維持在正常範圍內」,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可能的核災難,但也凸顯了戰爭中核設施安全的脆弱性。

庫斯克地區:戰爭新前線的戰略意義

庫斯克核電廠遭襲事件並非偶然,它發生在俄烏戰爭的一個關鍵轉折點。端傳媒的深度分析顯示,2024年8月6日,烏克蘭軍隊首次派遣大規模正規地面部隊越過蘇梅州北部邊境,進入俄羅斯庫斯克州境內,這是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烏軍首次大規模入侵俄國本土。

根據多方軍事分析,截至今年8月中旬,烏克蘭在庫斯克州已經建立了一個正面至少40公里、縱深10至20公里的佔領區。烏軍不僅控制了重要城鎮蘇賈(Sudzha),還逼近了克倫涅沃(Korenevo)外圍,對連接庫爾斯克市和庫州西部的E-38公路構成威脅。

這一攻勢的戰略意義深遠。BBC分析指出,軍事專家估計俄羅斯已聚集多達7萬名士兵試圖奪回庫爾斯克,其中約1.2萬名是朝鮮軍人,顯示這一地區已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

根據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的數據,俄羅斯自全面入侵以來已損失超過57.9萬名士兵,僅8月1日一天就有1,370人傷亡。同時累計損失8,399輛戰車、16,203輛裝甲戰鬥車輛等大量裝備。然而,這些損失並未阻止俄軍在東線的推進。

烏克蘭總司令瑟爾斯基在視察東部前線後承認,俄羅斯正在遭受重大損失的同時,仍部署具豐富經驗的突擊部隊,繼續集中攻擊頓涅茨克州波克羅夫斯克,以及哈爾科夫州的多個戰略要點。

國際軍事援助的持續與變化

在國際支持方面,烏克蘭獲得的軍事援助呈現出複雜的變化趨勢。最新消息顯示,挪威聯同德國向烏克蘭提供新一輪軍事援助,挪威承諾貢獻70億挪威克朗(約7億美元)用於烏克蘭空中防禦系統。

然而,美國的援助政策出現了重大調整。川普政府上台後,對烏軍事援助政策從直接軍援轉為「使用者付費」模式,即由歐洲盟國出資購買武器再轉交給烏克蘭。這種變化雖然延續了對烏支持,但在援助規模和速度上可能產生影響。

經濟制裁效果的複雜現實

在經濟戰線上,西方對俄制裁的效果呈現出複雜的圖景。DW報導指出,儘管歐盟及西方盟國對俄實施廣泛經濟制裁,但效果有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俄羅斯2024年GDP成長率將達到3.6%。

當前的俄烏戰爭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折點。烏克蘭通過庫斯克攻勢奪回了部分戰略主動權,但這種主動權能否長期維持仍存變數。戰爭研究所分析指出,自2023年11月以來俄羅斯一直掌握戰區主動權,能夠設定戰鬥的地點、時間和規模,烏克蘭在庫斯克的行動首次迫使俄軍作出反應性調整。

然而,專家也警告烏軍缺乏足夠預備力量繼續大規模進攻。衝突情報小組分析認為,烏軍在庫斯克投入的兵力不到1萬人,相當於4-5個旅的規模,這一力量雖然足以建立和維持現有佔領區,但難以支撐更大規模的攻勢。

同時,俄軍並未從東線頓巴斯前線大規模抽調部隊支援庫斯克,而是調集了相對「混亂」的援軍,包括從其他戰線調來的部隊和新招募的訓練部隊。這意味著烏軍在東線仍將面臨不利局面。

核安全與國際關切

今日的庫斯克核電廠襲擊事件再次提醒國際社會,核設施在戰爭中的脆弱性。聯合國官員強調烏克蘭戰爭傷亡人數不斷增加,「核事故」威脅上升。據報導,自烏克蘭8月6日開始入侵庫爾斯克地區以來,至少已有12人死亡、121人受傷,超過13萬人撤離該地區。

核電廠的安全問題不僅關乎當地民眾,更可能對整個歐洲地區造成影響。雖然此次攻擊未造成輻射洩漏,但隨著戰線向俄羅斯境內延伸,類似的風險可能會增加。

綜合分析顯示,俄烏戰爭正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烏克蘭通過庫斯克攻勢展示了其跨境作戰能力,但戰爭的根本態勢尚未發生決定性改變。東線戰場的膠著、國際援助政策的調整、經濟制裁效果的有限性,以及核安全風險的上升,都使這場衝突變得更加複雜。

今日的核電廠襲擊事件雖然未造成重大災難,但它象徵著戰爭已經深入影響到雙方的關鍵基礎設施。隨著戰線的延伸和戰術的升級,如何在軍事目標與人道主義責任之間找到平衡,將成為國際社會面臨的重大挑戰。戰爭的最終走向,仍將取決於各方的戰略選擇、國際調解努力,以及雙方在戰場上的實際表現。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