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只有一種度假酒店:親子度假酒店(圖)

作者:網際網路怪盜團 發表:2025-09-03 13:2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img6.secretchina.com/pic/2024/10-1/p3544901a925118051-ss.jpg
武漢市長江大橋上的遊客在參觀熱門旅遊景點時欣賞風景。(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9月3日訊】兩個星期前,我去了北戴河的阿那亞——說來慚愧,那還是我第一次去。酒店價格很貴,而且很難訂到,整個社區的人特別多。雖然不是週末,海邊還是人山人海,字面意義的「下餃子」。所有看得到海景的餐廳、酒吧、咖啡館都被佔滿了,晚上吃飯到處要排隊,不管你吃的是社區食堂還是「主理人小酒館」。

我在微信上對一位好友吐槽:「誰說大家沒錢了的?有錢又不用上班的人還真多,彷彿都跑阿那亞來了。」

對方回答:「喔,這不是放暑假嗎?等暑假結束你再看看?」

作為一位學生家長,這位朋友耐心地告訴我:大部分家長會把年假集中到暑假期間去休,哪怕實在沒有年假,也會讓孩子的爺爺奶奶帶娃出去玩,又或者是讓全職媽媽(註:現在已經比較罕見了)帶出去玩。等到暑假結束,這些親子游消費者就會暫時消失,直到寒假或下一個暑假歸來。當然了,不止是阿那亞,所有離大城市比較近而且對體力消耗不太高的地方,都會擠滿了親子游消費者。

確實如此。上個月我在張家口的崇禮,翠雲山是一個親子游小鎮,太舞是一個親子游小鎮,富龍是一個親子游小鎮,雲頂是一個親子游小鎮,崇禮阿那亞也是一個親子游小鎮……到處都少不了兒童水上樂園、觀光小火車、ATV小賽車。所有的酒店和民宿都擠滿了拖家帶口的遊客,我一個人顯得十分不合時宜。

要在這種地方找到適合成年人的娛樂活動,幾乎不可能:馬場是給小朋友準備的,僅提供拍照慢走的騎行活動;水上樂園是給小朋友準備的,毫不驚險刺激;ATV也是給小朋友準備的,坡度十分平緩,不需要什麼駕駛技術。餐飲街上沒什麼像樣的酒吧,就算有也不開門,因為眾所周知,親子游顧客不太會光臨酒吧。翠雲山小鎮每天晚上有人表演二人轉,我認真聽完了,確認是全年齡向的內容。

根據我多年來沈迷休假的經驗,中國境內只有一種度假酒店:親子度假酒店。如果有室外泳池或屋頂泳池,那一定會是兒童泳圈、水槍和小黃鴨的天下。如果酒店組織活動,不管免費還是付費,絕大部分都會是親子活動或兒童單獨的活動。大型度假村附近一定會有幾個適合親子游的地方,例如兒童樂園或遊樂場。假設某個季節小朋友來得太少,酒店運營方寧可關閉部分消費場所,也不願只接待成年人——這就是我去年經常遭遇的命運。

我好奇地詢問一位有兩個娃的朋友:「帶娃出去玩的時候,娃在兒童樂園玩,你們自己玩什麼?」

對方困惑地望著我:「什麼?我們自己?」

我說:「呃,比如說,你們去哪兒尋找更適合大人的遊樂項目或觀光場所?」

對方搖頭:「想多了,我們自己根本不需要玩。」

他說的是實話,這也暴露了我沒有孩子、完全不接地氣的事實。我的朋友當中,約有半數已經為人父母,其中很多還不止一次。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反覆地告訴我:自己的消費和娛樂活動完全圍繞孩子進行,無論孩子是三歲、七歲還是十二歲。哪怕孩子在住校,而他們自己有年假,他們也不會想著自己出去玩,首先是浪費錢,其次是沒有這樣的意識。

情況似乎很明顯:中國普通人不是沒有消費能力,但絕大部分消費意願集中在孩子身上。旅遊度假只是一方面,在其他大宗消費乃至小宗消費上,其實也差不多。即使有些家長確實希望把錢花在自己身上,對外也得做出一副「我自己不捨得花錢」的姿態。在90年以前出生的家長身上,這種心態尤其常見;在年輕人身上似乎好一點,不過我也沒有很多具體案例。

過幾天就要開學了。我的一位家有小學生的朋友,在微信群裡哀嚎:「開學交費,交得真猛!各位,結婚生孩子請慎重!」

一位沒結過婚的朋友弱弱地問:「不是義務教育嗎?能交多少錢?」

第一位朋友無奈地說:「您不妨自己生一個,等他上小學的年齡,自己體驗一下。」

第二位朋友說:「別別別,我看你的樣子就看夠了。」

有趣的是,上述第一位朋友,其實是我認識的極少數「有了孩子還重視個人娛樂」的人之一,曾經多次只攜帶夫人或者獨自一人出去旅遊。不過,我覺得他能如此瀟灑的原因,是家境殷實,而且是北京人,毫無後顧之憂;另外他長期從事網際網路行業,思想總歸開放一些。他曾多次在群裡說:「如果不結婚不生孩子的話,一個人,不論男人還是女人,其實過得挺滋潤的。」

我們反問他:「那你怎麼十幾年前就結婚生孩子了呢?」

接下來的場景在《孟子》裡有記載:「王顧左右而言他。」

我由此產生了一個嚴肅的疑問:少子化究竟會對消費產生什麼影響?從反面講,既然大部分人早就習慣了只在孩子身上花錢,那孩子變少本身豈不是一個重大消費利空嗎?從正面講,很多人是因為孩子才不敢花錢,那孩子變少豈不反而構成了一個重大消費利好?不知道有沒有經濟學家認真研究過這個課題?

話說回來,最近幾年我生娃的朋友普遍胖了很多(有男有女)。其中不止一個表示:「生娃了壓力山大,暴飲暴食,胖了不少。」這就是所謂的壓力性肥胖,我之前也有過,後來是通過把自己餓到半死的方式解決的。每當我自己的小群裡有人現身說法,就會引發一陣恐懼情緒,已婚未育的嚇得睡不著覺,未婚的嚇得不敢相親。

不過也有樂觀的。我的一位前同事(後來通過英偉達賺了不少錢)每次都豪邁地表示:「一切恐懼都源於金錢不足!回頭我一定要搞出12個娃,每人都有家業,有專屬保姆和保鏢,到了學校也沒人敢欺負。大家一定要勇於賺錢、勇於生娃,把自己的優質基因傳承下去,族譜單開一頁。」

我疑惑地問:「那你怎麼到現在還一個娃都沒有呢?」

對方回答:「廢話,那當然是因為我還沒賺到足夠多的錢啊!」

我苦笑道:「所以你就販賣盲目樂觀主義情緒?」

對方爽朗地大笑:「總比販賣焦慮好。諸位,日哭到夜,夜哭到明,能哭出個解決方案不?」

我說:「我就算有那麼多錢,我也不生12個,免得他們多年以後打出狗腦子。」

對方以一貫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表示:「那跟你有啥關係?他們打他們的,你又不參與。」

我不禁又想起了十多年前,北京青年戲劇節上,看過的一個「都市情感題材話劇」。在話劇結尾,女主角面朝觀眾,聲情並茂地說:「你們知道嗎,對於女人來說,最重要的不是事業,不是金錢,甚至不是感情,而是孩子!沒有孩子,女人的生活就毫無意義!」

倘若今天有人敢在舞台上,不,敢在任何場合說這番話,肯定會被砸爛三次:第一次是被拳師,第二次是被廣大父母,第三次是被廣大吃瓜群眾。當然,這種台詞講給我的父輩聽,他們肯定很愉悅,因為他們至今覺得年輕人不生孩子都是自己作的,都是為了騰出更多時間玩遊戲——他們是認真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網際網路怪盜團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