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協議正式崩塌 聯合國恢復全面制裁 伊朗陷入十年來最深孤立(圖)


联合国安理会 联合国总部
美東時間2025年9月27日晚間,聯合國安理會正式恢復了對伊朗的全面性制裁,此舉不僅標誌著2015五年《聯合全面行動方案》(JCPOA,通稱伊核協議)的實質性崩潰,更將本已緊張的中東局勢推向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新階段。這項制裁的恢復,是由英國、法國和德國(E3)聯手啟動,其背後複雜的法律機制、國際社會的尖銳對立,以及對伊朗國內經濟與社會造成的毀滅性衝擊,共同構成了一幅錯綜複雜的地緣政治圖景。(圖片來源:ANGELA WEISS/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9月29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綜合報導)在國際外交舞台上,一項沉寂近十年的重大制裁行動於美東時間9月27日晚間再度啟動。聯合國安理會正式恢復了對伊朗的全面性制裁,此舉不僅標誌著2015五年《聯合全面行動方案》(JCPOA,通稱伊核協議)的實質性崩潰,更將本已緊張的中東局勢推向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新階段。這項制裁的恢復,是由英國、法國和德國(E3)聯手啟動,其背後複雜的法律機制、國際社會的尖銳對立,以及對伊朗國內經濟與社會造成的毀滅性衝擊,共同構成了一幅錯綜複雜的地緣政治圖景。

制裁的啟動與「回彈機制」的運作

此次制裁得以繞過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而自動生效,關鍵在於伊核協議內一項極具爭議性的條款——「回彈機制」(Snapback Mechanism)。根據該機制,任何一個伊核協議的原始參與方,若認定伊朗嚴重違反協議承諾,即可向安理會提交違約報告。報告提交後,除非安理會通過一項決議繼續中止制裁,否則所有在協議簽訂前(2006至2010年間)對伊朗實施的聯合國制裁,將在三十天後自動恢復。最關鍵的是,這項阻止制裁恢復的決議案可以被常任理事國否決,這意味著像美國、英國或法國這樣的協議參與方,可以單方面否決任何維持現狀的努力,從而確保制裁「回彈」。

此次事件的導火線便是歐洲三國(英國、法國、德國)在8月28日共同向安理會提交報告,正式指控伊朗持續違反其在JCPOA下的核承諾。儘管伊朗辯稱其行為是對美國2018年單方面退出協議並重啟制裁的回應,但歐洲三國認為德黑蘭在鈾濃縮活動上的擴張已遠遠超出協議限制,對國際核不擴散體系構成嚴重威脅。

隨著三十天期限屆滿,一系列嚴厲的制裁措施自動恢復,其範圍之廣泛,幾乎涵蓋了伊朗的國家命脈。具體內容包括:

  • 武器禁運: 全面禁止向伊朗出口或從伊朗進口任何類型的武器及相關技術。
  • 核活動限制: 嚴格禁止伊朗進行任何程度的鈾濃縮活動、重水相關活動,以及發展可搭載核彈頭的彈道飛彈技術。
  • 金融與旅行制裁: 凍結被列入名單的伊朗實體與個人的海外資產,並對其施加全球旅行禁令。
  • 貨物檢查授權: 授權世界各國在必要時,攔截並檢查進出伊朗的空中貨物,以及在公海上的伊朗政府船隻(包括油輪),以防止違禁品運輸。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回彈機制」在程序上自動觸發了制裁的法律效力,但其實際執行仍需各國更新國內法規並採取具體行動。截至目前,英國與歐盟尚未公布詳細的執行步驟,這也為制裁的落實程度留下了一些變數。

國際社會的多元反應與立場分歧

制裁的恢復猶如向國際社會投下了一枚震撼彈,各方反應迅速且立場鮮明,凸顯了全球主要國家在伊朗問題上的深刻分歧。

美國與西方盟友的強硬立場: 美國作為此輪施壓的主要推動者之一,對制裁生效表示歡迎。國務卿盧比明確表示,此舉旨在追究德黑蘭的責任,並向全球宣告,國際社會不會對其威脅性行為坐視不理。他也保留了外交解決的可能性,稱美國總統川普始終表明,若伊朗以善意重返談判桌,達成協議仍是最佳選項。川普總統本人則在社交媒體上以樂觀的語氣表示,這是在中東實現「偉大」的機會,暗示這可能是重塑區域格局的一步,但未提供更多細節。作為制裁的發起方,歐洲三國與歐盟的立場則略顯微妙。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9月28日表示,歐盟將配合實施相關制裁,但她同時強調,恢復制裁絕不能成為外交的終點,談判才是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唯一長期途徑。

區域宿敵的樂見其成: 以色列作為伊朗在中東地區的主要對手,對制裁的恢復表達了明確的支持與歡迎。以色列政府認為,這是對伊朗持續違反核協議行為的直接且必要的反應,有助於遏制其核野心和區域擴張。

伊朗的強烈譴責與反制: 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國際壓力,伊朗政府擺出了決不妥協的姿態。伊朗外交部9月28日發表聲明,嚴厲譴責重啟制裁是「毫無道理」且「非法」的行為,並呼籲國際社會抵制這一決定。伊朗外長阿拉奇同日則敦促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介入,阻止制裁機制的實施。與此同時,伊朗總統裴澤斯基安9月27日透露,伊朗已拒絕了美國提出的一項提議,即以交出全部濃縮鈾換取僅僅三個月的暫緩制裁。作為外交抗議,伊朗同日召回了駐英國、法國和德國的大使。一位伊朗強硬派國會議員更將「回彈機制」形容為西方用盡辦法的「最後一招」,暗示其威嚇效果有限。

中俄反對: 俄羅斯與中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及伊核協議的簽署方,始終反對通過極限制裁來解決問題。俄國外長拉夫羅夫直指恢復制裁「不合法且無法執行」。此前,中俄曾聯手在安理會提議延後「回彈」機制的進程,但該提議在9月26日遭到否決。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對此結果表示遺憾,重申了中方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的立場。中俄的反對,雖然無法阻止制裁的自動恢復,卻預示著在未來執行層面上將會面臨巨大的國際阻力。

對伊朗經濟與社會的沉重打擊

對於伊朗國內而言,聯合國制裁的恢復無疑是雪上加霜。在美國長達數年的單方面制裁、政府長期的治理不善及普遍的貪腐問題影響下,伊朗經濟早已岌岌可危。此次安理會的行動,更是在一個極其艱難的時刻降臨。

就在6月,伊朗才與其區域宿敵以色列爆發了為期12天的激烈軍事衝突,最終以美國出動B-2匿蹤轟炸機摧毀伊朗三處核設施告終。此外,持續數月的嚴重水電短缺危機,已導致國內許多城市頻繁斷水斷電,民生凋敝。

制裁恢復的消息一出,伊朗國內市場應聲劇烈波動。其貨幣「里亞爾」兌美元的黑市匯率迅速崩盤,創下歷史新低。根據貨幣追蹤網站的數據,9月28日,一美元可兌換約一一二萬里亞爾,而僅在一個月前,這個數字還是一百萬。外界普遍將黑市匯率視為伊朗真實通膨情況的風向標,貨幣的急劇貶值預示著新一輪的物價飛漲即將到來。

對於普通伊朗民眾來說,這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他們早已在超過百分之四十的官方通膨率、節節攀升的失業率以及對國家未來走向的深切不確定性中掙扎求生。新一輪的國際制裁將進一步壓縮進口,推高生活成本,使得本已艱難的生活更加困苦。社會的普遍絕望情緒和對政府的不滿,可能因此進一步加劇,為伊朗國內的穩定埋下更深的隱患。

總結而言,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回彈機制」恢復對伊朗的制裁,不僅是伊核協議時代的正式落幕,更是一個充滿風險的轉折點。它在法律程序上展現了西方國家制衡伊朗的決心,卻也因中俄的明確反對而面臨執行上的巨大挑戰。在德黑蘭,強硬的回應與國內日益惡化的經濟民生形成了鮮明對比。雖然各方仍將「外交」掛在嘴邊,但在制裁大棒高舉、信任基礎蕩然無存的當下,重返談判桌的道路顯得異常崎嶇與漫長。未來,伊朗將如何在內外交困中應對,以及國際社會的分裂將如何演變,都將深刻影響中東乃至全球的和平與穩定。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