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9月29日簽署了一項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行政命令,明確宣示「美國應把對卡達領土、主權或關鍵基礎設施的任何武裝攻擊,視為對美國和平與安全的威脅」。這項命令進一步規定,若發生此類攻擊,美國將採取「所有合法且適當的措施,包括外交、經濟、必要時甚至是軍事手段」來捍衛美國與卡達的共同利益。卡達外交部對此表示歡迎,稱這是強化雙邊防務關係與合作的重要里程碑。圖為2025年9月9日卡達首都多哈發生爆炸後濃煙滾滾。以色列軍方稱,9月9日對位於卡達首都多哈的哈馬斯高級領導人進行了空襲,多哈是旨在結束加沙戰爭的多輪談判的舉辦地。
【看中國2025年10月2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9月29日簽署了一項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行政命令,明確宣示「美國應把對卡達領土、主權或關鍵基礎設施的任何武裝攻擊,視為對美國和平與安全的威脅」。這項命令進一步規定,若發生此類攻擊,美國將採取「所有合法且適當的措施,包括外交、經濟、必要時甚至是軍事手段」來捍衛美國與卡達的共同利益。卡達外交部對此表示歡迎,稱這是強化雙邊防務關係與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以色列攻擊行動的催化作用
這項政策的直接觸發背景是以色列上個月對卡達首都杜哈發動的攻擊行動,該行動旨在獵殺哈馬斯領導人。更重要的是,這次行動事先未充分通知川普政府,這讓華盛頓感到震驚和不滿。這種情況凸顯了一個關鍵問題:在以色列持續對加沙地區進行軍事行動,並將打擊範圍擴展到其他中東國家的背景下,盟友間在軍事行動協調上存在嚴重缺陷。
以色列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除了在加沙地區與哈馬斯作戰外,還頻繁在黎巴嫩、敘利亞等地進行定點打擊,對哈馬斯和伊朗支持的武裝網絡施加壓力。然而,將軍事行動延伸到卡達這樣的海灣盟友領土,觸及了美國在中東地區戰略布局的敏感神經,特別是考慮到美軍在卡達的重要駐紮。
卡達的戰略價值與調解角色
卡達對美國具有多重戰略價值。首先,該國境內駐有美國在中東地區最大的軍事基地——烏代德空軍基地,這是美國在該地區軍事行動的重要樞紐。其次,卡達在加沙衝突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調解角色,是美國與以色列、哈馬斯之間進行間接溝通的重要橋樑。這種調解功能在當前中東局勢緊張的情況下顯得更加珍貴,特別是在尋求加沙戰爭長期解決方案的過程中。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簽署這項行政命令的時間點極具象徵意義——正值他在白宮接待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並討論終結加沙戰爭提案的同一天。這種時間安排傳達出明確的政策信號:美國在支持以色列對抗哈馬斯的同時,也要保護關鍵的調解管道和地區穩定機制。
各方影響
對美國而言,這項政策具有多重戰略考量。它不僅威懾任何國家或非國家武裝力量將戰火引向卡達,保護美軍基地和關鍵後勤樞紐,更重要的是維持對加沙戰爭的調解通道。同時,這也向以色列發出明確信號:在海灣盟友領土內的軍事行動需要更高層級的事前協調,以降低「驚嚇盟友」的風險。
對以色列來說,這項政策可能對其針對哈馬斯域外指揮鏈的「獵殺戰」構成實質約束,特別是在卡達、海灣國家以及其他美國核心夥伴的領土上。以色列可能需要轉而依賴更加隱蔽、可否認的方式,或將火力更多集中在黎巴嫩、敘利亞等既有戰區。如果再次出現未經充分通報的行動,可能引發美以之間的外交齟齬和軍事協調爭端。
對卡達而言,其地位被進一步「安全化」和「仲介化」。這使得卡達更有底氣繼續調解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的停火與人質交換談判,同時也要承擔可能成為攻擊目標的風險,儘管有美國的威懾承諾作為保險。
儘管川普的承諾在政治上具有重要意義,但其法律約束力存在明顯局限性。與需要聯邦參議院批准的正式集體防禦條約(如北約第五條)不同,行政命令可以被未來任何一任美國總統撤銷。這種政策工具的靈活性雖然允許快速回應地緣政治變化,但也意味著長期承諾存在不確定性。
此外,政策執行中還存在幾個關鍵的模糊地帶。首先是啟動門檻的界定問題:何種程度的行動才構成「武裝攻擊」?小規模無人機襲擊、暗殺行動或其他「灰區」操作是否會觸發美國的軍事回應?其次,如果攻擊行動具有可否認性,華府如何確定責任方並採取相應行動?這些問題的答案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具體情況下的政治判斷。
相比之下,川普的這項命令確實比拜登政府2022年將卡達指定為「非北約主要盟邦」的政策更進一步。後者主要允許加強軍事合作和武器銷售,但並未明確承諾在卡達遭受攻擊時美國將出手防衛。
地區安全格局的重新塑造
這項政策反映了中東地區安全格局的重要變化。它有助於抑制戰火向海灣核心區域擴散,但黎巴嫩戰線、敘利亞戰線等「高溫地帶」可能仍會持續升溫。整體而言,這種政策取向呈現出「邊界內高強度作戰、海灣區域低容忍度」的分層安全態勢。
美國此舉也體現了其在支持以色列打擊哈馬斯與威懾伊朗的同時,越來越重視「戰場外溢效應」的管控。卡達事件凸顯了以色列單邊軍事行動與美國聯盟管理之間日益加劇的結構性矛盾。
要評估這項政策的實際效果和影響,需要密切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發展:
首先是以色列軍事行動模式的調整。觀察以色列是否會降低在海灣國家的行動頻率,並將域外打擊更多集中於黎巴嫩和敘利亞等傳統戰區。其次是美以之間通報機制的制度化程度,包括是否建立更高層級的事前審議機制。
第三是美軍在卡達軍事態勢的變化。美軍是否會在卡達部署更多可見的兵力或加強防空系統,以提升威懾的可信度。第四是卡達對哈馬斯施壓力度的變化,以及加沙停火與人質交換談判是否會因此出現實質性進展。
最後,需要觀察海灣國家和歐洲盟友的跟進表態,是否會形成「保護調解者」的多邊共識,以及這種共識如何影響整個中東地區的衝突管理機制。
川普對卡達安全承諾的升級,標誌著美國中東政策在複雜地緣政治環境下的重要調整。在以色列將軍事行動外溢到多個鄰國、並首次觸及卡達之後,華盛頓通過行政命令將卡達安全「準同盟化」,這既是對海灣盟友和美軍基地的保護,也是對以色列跨境軍事行動的軟性約束。這項政策的核心目標是在維持對哈馬斯壓力與保護加沙談判渠道之間找到平衡點,將戰火擴散的風險降到最低。然而,其長期效果和執行力度仍將取決於地區局勢的演變和各方的實際行動。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