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2日,四通橋事件三週年前夕,部分中國民主黨加拿大委員會黨員在中共駐多倫多總領事館前舉行「茉莉花快閃抗議」活動。陳珺(二排左三)手持藍色中國民主黨橫幅。
同一天,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
那一天,世界在兩個時空中展開了完全不同的畫面。
2025年10月13日,加拿大多倫多的街頭籠罩在秋日的金色光線裡。楓葉在風中輕輕飄落,空氣裡瀰漫著豐收的喜悅和南瓜的香味。超市裡人來人往,公園裡有孩子追逐玩耍,餐桌上是朋友與家人笑聲交織的團聚時刻。這一天是加拿大的感恩節,是自由國家一年裡最溫暖的節日之一——人們不必知道健康碼是什麼東西,也不必擔心因為一句話而被噤聲、甚至被失蹤。
而三年前的同一天,2022年10月13日,地球的另外一端,中國正陷入極端封控和精神窒息之中。無數普通人的生活被層層封控、核酸證明、健康碼和通行證牢牢束縛著,連走出家門都要看手機上的一抹綠碼,以此來證明自己沒病。就在這一天,一位勇士身穿橙色工作服、戴著安全帽,偽裝成施工人員,帶著早已準備好的橫幅與擴音器,登上四通橋。他燃起煙霧,吸引目光,然後用清晰的標語發出呼喊:「不要核酸要吃飯!不要封控要自由!不要謊言要尊嚴!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領袖要選票!不做奴才做公民!」、「罷課、罷工、罷免獨裁國賊習近平!」這場孤勇的抗議劃破了壓抑的黑幕,也刻進了許多人的記憶。北京四通橋,本是一座普通的立交橋,在三年前的10月13日,它成了當代中國的一個特殊坐標。
三年後,當我坐在加拿大的節日餐桌旁,感受節日的熱鬧與自由的溫暖時,心頭卻反覆浮現三年前走上北京四通橋的那位勇士的身影、那口號、那橫幅——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
同一天,截然不同的兩個畫面。一邊是節日的豐收與自由,一邊是鐵腕下的沉默與抗爭。歷史有時殘酷地讓這些瞬間並列,也正是這種並列,最能揭開世界的撕裂。
中共當局的反應迅速而嚴厲。
——四通橋事件相關信息在數小時內被全面清除;
——微信、微博、朋友圈出現的相關圖片和轉發被刪除;
——多名轉發者被「喝茶」或拘留;
——北京市多處橋樑開始出現「看橋員」24小時值守。
中共當局的舉動本身已經說明:他們害怕的不是「一個人」,而是這個人背後可能點燃的火種。
即便信息被封鎖,這場抗議還是在社會上激起了強烈共鳴。很多人用「橋」或「Sitong」作為暗號傳播信息,也有人悄悄保存了那張橫幅的照片。
一個多月後,烏魯木齊火災點燃了「白紙運動」。許多參與白紙運動的年輕人承認,他們第一次認真反思社會與體制,就是看到那條橫幅的那天。四通橋事件成了這場運動的精神種子。它沒有組織,卻喚醒了沉默。
這場抗議隨即迅速登上國際媒體的頭條。BBC、CNN、《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衛報》等國際主流媒體紛紛報導了這起震撼世界的事件。歐美、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多地的高校出現聲援行動。留學生貼出仿製橫幅、舉白紙、舉行快閃紀念活動。人權觀察(HRW)、國際特赦(Amnesty)、中國人權捍衛者(CHRD)等人權組織多次點名呼籲釋放彭立發。2025年7月,多家機構披露,他已被以「尋釁滋事罪」和「縱火罪」秘密判處9年徒刑,但中國官方至今未公布任何判決書或法律文件。
這場事件不是一場運動,而是一名普通人單獨的行動。正因如此,它的象徵意義反而更大。就像1989年「坦克人」那樣,一個人站出來,本身就是一個歷史的撕裂。他讓整個世界看到:在極權體制最森嚴的時刻,仍然有人選擇不跪!
那條橫幅比任何演講都更直白,比任何文章都更震撼!
從民主與人權的角度看,四通橋事件的積極意義在於:
首先,它打破了沉默:證明個人行動也可以對抗系統化壓制;
其次,它點燃了集體意識:成為後來白紙運動的重要精神源頭;
最後,它揭露了極權的脆弱:一個人、一條橫幅,就讓整個維穩系統如臨大敵。
它沒有推翻什麼,但它讓更多人看清了這個政權的恐懼和齷齪。
截至2025年10月,關於彭立發案件,仍有大量疑點未被公開:具體羈押地點不明;審判過程完全不公開;指控罪名「尋釁滋事」「縱火」缺乏透明證據;沒有官方判決書;以及家屬處境與探視情況不得而知。
這些都暴露出中國司法體系的黑箱特徵。當表達自由變成刑事罪行,法律就不再是保護公民的工具,而是鎮壓異議的武器。
這場抗議已成為國際社會衡量中國人權狀況的標誌性事件。它推動了海外華人社群的公共討論,也讓更多中國年輕人第一次用「公民」而非「臣民」的身份思考問題。在中國國內,雖然輿論被壓制,但這種力量正在人們的心底發酵。在國際上,彭立發成為民主與自由討論中繞不開的名字。
2025年10月13日,加拿大感恩節的夜晚,多倫多街頭溫暖如常。孩子們笑著跑來跑去,人們在節日餐桌上談笑風生。而就在三年前的這一天,北京四通橋的風是冷的,一位勇士被警車帶走,從此消失在歷史的黑暗裡。
地球的一邊是豐收與自由,地球的另一邊是鐵腕與沉默!這是同一天,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
我感恩自己今天可以在自由的國度寫下這些話,也清楚地知道:這份自由,並不是每個人都擁有的權利。
歷史不會立刻改變,但記憶不會被抹去。就像那橫幅,就像那座橋,就像那位勇士。他沒有推翻什麼,卻讓世界看見了裂縫。裂縫,就是光的入口。就像加拿大的詩人、歌手Leonard Cohen說過的一句話:「There is acrack in everything,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