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台灣人」徽章爆紅 台灣遊客配戴以自保(圖)

赴韓旅遊護身符


2025年2月20日,支持者在首爾中央地方法院附近的螢幕上觀看韓國領導人尹錫悅(中)演講的存檔片段,這位被罷免的韓國領導人成為該國第一位因實施戒嚴而接受刑事審判的在任國家元首。
2025年2月20日,支持者在首爾中央地方法院附近的螢幕上觀看韓國領導人尹錫悅(中)演講的存檔片段,高喊「CCP OUT」。(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0月26日訊】(看中國記者翁友德綜合報導)習近平預計前往韓國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首爾政府高度戒備。然而,南韓國內反中情緒卻達到多年來高峰,從街頭示威、社群輿論到消費市場都瀰漫著對中共國的排斥氛圍。面對這股浪潮,不少赴韓旅遊的台灣遊客選擇配戴印有「我是台灣人」字樣與國旗圖案的徽章,以免在韓國街頭被誤認而遭受不當對待,這股「台灣徽章潮」甚至意外成為台海兩岸與韓國社會情緒的縮影。

APEC前夕 首爾反中浪潮升溫

韓國將主辦APEC峰會,美國總統川普與習近平有可能在峰會前會晤。面對各國元首雲集,首爾街頭卻掀起新一波由保守派團體發起的「反中共示威」。示威者聚集在中國駐首爾大使館與光化門一帶,高喊「CCP OUT」(中國共產黨滾出)、「習近平下台」、「天滅中共」等口號,有人舉著韓美兩國國旗、敲鑼打鼓遊行,場面震撼。

《韓聯社》報導,近月來,明洞與東大門每週都可見上千民眾集會抗議中國勢力影響,有大學生戴著象徵反抗的面具,也有退休軍人與保守派團體揮舞標語。主辦方「自由大學」成員表示,他們要「喚醒韓國民眾對共產主義威脅的警覺」。

韓國總統李在明上任後試圖降溫這股浪潮,公開譴責極端示威「傷害國家利益與形象」,但反中共活動仍頻繁登場。李政府所屬共同民主黨更在國會推動禁止仇恨集會的法案,卻遭保守派陣營以「壓制言論自由」為由抵制,社會裂痕進一步擴大。

放寬陸客入境引爆民怨

引發抗議升溫的導火線之一,是韓國政府於9月29日恢復中國團體遊客免簽政策。當局原本希望藉此提振觀光業、刺激消費,卻被民間輿論視為「向中共示好」。許多民族主義團體認為,開放陸客恐導致治安惡化與經濟壓力,紛紛上街抗議。

在汝矣島與明洞,中國免簽政策公告後短短幾日,就有數百人集會,高喊「抵制中共影響」、「剷除反政府勢力」。另有「滅共節」活動於中國大使館前舉行,群眾高呼「滅共」與「CCP OUT」。

除了集會示威,南韓社會也出現針對中國籍人士的仇恨犯罪。今年稍早,一名30多歲韓籍男子因敵視中國人,先後攻擊中國籍與台灣籍遊客,甚至持酒瓶傷人。法院最終判處其有期徒刑10個月,認定為「針對特定族群的仇恨犯罪」。

中國駐首爾大使館則呼籲中國遊客提高警覺,並強調多數韓國人仍歡迎中國觀光客。然而,部分旅韓中國人表示感到不安,甚至選擇繞道避開示威現場。

反中共情緒成政治象徵

自尹錫悅政府去年因戒嚴爭議遭國會彈劾後,韓國政局動盪。部分保守派團體將「反中」與「挺尹」相結合,將抗議中共勢力視為「愛國表現」。而尹的支持者與自由派青年共同參與的示威,讓「嫌中」不再只是外交議題,更演變為國內政治認同的象徵。

專家指出,反中情緒的根源可追溯至2016年「薩德事件」。當時中國報復韓國部署美製防禦系統,祭出「限韓令」,封殺韓流、禁止旅遊團赴韓,造成南韓高達156億美元損失。此後,韓國輿論普遍將中國視為「制裁者而非夥伴」。

根據《中央日報》與《韓聯社》今年10月聯合民調,高達66.3%的韓國民眾對中共國抱持負面觀感,為全球最高之一;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更指出,近97%的韓國人對中共國持負面態度。

「薩德後遺症」與中韓經濟競爭,加上網路輿論中流傳的「中國人濫用韓國健保」、「陸客炒房推高房價」等事件,使反中言論持續升溫。

台灣遊客自保 「我是台灣人」徽章爆紅

在這波情緒下,赴韓旅遊的台灣遊客首當其衝。外媒報導指出,部分台灣旅行團領隊已提醒團員,避免在示威區講中文,並建議配戴印有「我是台灣人」字樣或國旗的徽章,以免被誤認為中國大陸人。

台灣領隊林永彬透露,他帶團時約每20人就有1人配戴此類徽章,「若被誤認為中國人並遭騷擾,出示徽章後通常就能化解誤會」。

社群平台上,韓文版「我是台灣人」徽章掀起搶購潮。台灣業者在Threads表示,徽章因登上韓國媒體報導而爆紅,「這幾天訂單超多」,甚至有自稱中國籍網友留言:「請問能賣我一個嗎?我怕在澳洲遇到韓國人。」

不少台灣網友也分享實測經驗,有人表示「戴了徽章後,店員態度立刻變親切」,也有人指出「韓國人確實分不出中國與台灣口音」。徽章因此被戲稱為「赴韓旅遊護身符」。

從經濟焦慮到排斥大外宣黨文化

分析人士指出,南韓反中情緒的高漲,既反映政治安全焦慮,也與經濟依賴矛盾有關。過去20年,中國是韓國最大貿易夥伴,卻也是韓企外移與技術流失的主要競爭者。近年中國在半導體、AI、電動車等領域崛起,使韓國產業界感受巨大壓力。

韓國貿易協會資料顯示,該國74%的稀土金屬仰賴中國進口,而北京近日再度收緊稀土出口管制,讓韓國輿論擔憂「被卡脖子」。一名經濟學者指出:「中國既是市場,也是風險。」

此外,歷史文化因素也推波助瀾。從孔子文化起源爭論、泡菜命名紛爭到韓劇遭中國網民抵制,都讓韓國年輕世代感到不滿。韓國龍仁大學教授朴勝贊指出,「對中國國力上升的焦慮,使韓國社會出現集體防衛心理,嫌中成了宣洩焦慮的出口」。

台灣人:「一枚徽章換來心安」

對許多台灣旅客而言,「我是台灣人」徽章不僅是安全象徵,也是一種身份宣示。旅客陳小姐表示,她在首爾明洞購物時遇到示威,當地人看到她胸前的台灣徽章,笑著比讚,讓她鬆了一口氣。

旅行業者指出,近月赴韓團體詢問量不減,但遊客普遍對反中示威保持警覺,許多人事先上網購買徽章,「就像準備護照一樣自然」。

反中共浪潮未歇 習訪韓前夕挑戰重重

習近平即將抵韓之際,首爾政府正面臨雙重壓力:一方面要維護外交禮儀,確保峰會順利;另一方面必須防止反中群眾在國際鏡頭前失控,損及國家形象。

分析認為,若李在明政府處理過於強硬,將被保守派指責壓制自由;若放任抗議蔓延,又可能使中韓關係雪上加霜。

在政治對立與民意高張的夾縫中,「反中」已成為韓國內部情緒的象徵符號,也映照出這個東亞民主國家在地緣政治與全球供應鏈變局中的焦慮與掙扎。

對台灣遊客而言,這場與自己無關卻無法置身事外的氛圍,只能以一枚徽章提醒世界:「我們不是中國人,我們來自台灣。」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