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結束雙方進入了「帶笑的冷戰」(圖)

作者:Dennis Weng 發表:2025-10-31 01:4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習近平
川習會(圖片來源: Photo by Andrew Harnik/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0月31日訊】Dennis全球政治筆記快評:川習會結束,短短百分鐘,美方宣布削減芬太尼關稅、中方恢復大豆採購,臺灣未入議程

新聞摘要:

在韓國釜山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期間,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了六年來的首次正式雙邊會晤,會後川普宣布,美國將立即下調部分對華關稅,作為中方加強打擊芬太尼原料出口合作的交換條件。

川普(特朗普)表示,對中國商品的「芬太尼關稅」將從20%降至10%,使得整體中國進口商品的平均關稅從約55%降至45%。他同時宣布,中國同意「立即、大量」購買美國大豆,並放寬對稀土出口的管制。這些項目被納入雙方此前在馬來西亞達成的框架協議之中。

會談歷時約100分鐘,雙方氣氛相對友好。習近平在開場致詞時強調,「現實需要中美兩國成為朋友與夥伴」,稱「中國的發展與美國再次偉大的願景息息相關」。川普則稱習近平為「偉大國家的偉大領導人」,並表示雙方關係將「長期保持穩定」。

雖然川普宣稱「我們已經達成協議」,但他也承認,未來仍需「持續談判」。川普預計將於2026年4月訪問中國,習近平也預定稍後回訪美國。中方尚未發表正式聲明。

值得注意的是,臺灣議題在此次會晤中完全未被提及。這一點與會前外界關注的焦點形成鮮明對比。許多觀察家擔心,川普可能為了換取貿易讓步,而在臺灣問題上做出戰略模糊甚至退讓。然而,川普明確表示:「我們沒有談到臺灣。」

媒體評論認為,這次會談雖然有象徵意義,但缺乏實質突破。雙方並未就科技出口、AI晶元管制或南海安全議題達成共識。美方此前傳出可能放寬英偉達(Nvidia)AI晶元出口限制,但川普最終否認將其納入談判。

不過,或許最重要的是市場反應正面。全球股市上漲,中國上證綜指創10年新高。美豆期貨亦應聲反彈至15個月高點。短期內,中美關係暫時出現「技術性喘息」,但結構性矛盾依舊存在。

Dennis短評:

這場川習會,看似氣氛熱絡,實則更像一場「確認會」,而不是一次試圖「突破」的峰會。

雙方各自帶著劇本上場——

川普需要「交出外交成績單」,習近平則希望「釋出善意、穩定市場,但不讓步」。結果是:兩人都各取所需,拿回一些政治資本,但真正的結構性矛盾——完全沒動。

川普要成績,北京給面子

美國毒品問題嚴重,芬太尼(Fentanyl)早已成為選戰焦點。

中國是主要化學原料來源國,這次川普以「減關稅」交換北京「強化管制」,對川普而言,這是可被包裝成「讓中國讓步」的外交成就。

但事實上,這只是象徵性的動作,中國早已設立芬太尼出口監管制度。真正的關鍵在於:川普早在幾個月前就設好這個談判陷阱。川普先喊出「因為芬太尼所以要加征懲罰性關稅」,再藉與習會面「取消懲罰稅」,製造「成功談判」的印象。這是典型的川普式劇本:先製造問題,再宣告自己解決問題。

中國的「有聲無實」讓步

北京這次配合了兩個項目:大豆與稀土。

大豆採購,是低成本的政治禮物:能滿足川普農業州選票,卻不傷中國戰略。

稀土出口鬆綁,則是「信號型操作」:穩住市場、緩解緊張,但北京保留隨時再收緊的彈性。

這樣的手法,其實是北京慣用的「戰略退半步」模式:

表面妥協,實質維持主導權。

這次會談,北京給了川普一點「面子」,卻沒給他真正的「籌碼」。

臺灣議題:沒說出口,不代表不存在

很多人關心:川普到底有沒有談臺灣?

官方說法是——臺灣被排除在談判桌之外。

但對瞭解中美互動的人來說,「不談」本身就是一種信號。

對北京而言,當前首要任務是「穩定交流氣氛、重塑國際信任」。

既然中國對自身國力更有信心,就不急著拿臺灣議題開刀。

對川普而言,臺灣是「高風險、低收益」的話題,一旦處理不好,會得罪北京、又引起臺北緊張,不如避談。

所以,雙方選擇「經濟優先、政治延後」的互動,也是一種暫時的「戰略冷卻」。北京要維穩市場,華府要避免摩擦。這次川習會的真正目的,是「止血不對抗、降溫不退讓」。

北京的沉默,不等於軟弱

一定會有朋友認為,北京這次不提臺灣,是因為中國經濟衰退、內部壓力升高、習近平權力動搖,所以「不敢貿然處理臺灣」。這樣的解讀其實反映出一種單向勝負思維,相信美中競爭會以美國壓倒性勝利收場,而中國只會被動挨打。

時間會證明一切,但Dennis要提醒:政策判斷不能建立在單一假設上。作為政策決策者,面對國際局勢,臺灣只能針對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而不是只討論最樂觀的劇本。

北京的沉默,也可能是一種戰略耐心。它未必是退縮,而是選擇「等對手自亂」。當中國的戰略節奏進入「穩步推進」階段,它或許認為,等美國陷入內部政治混亂或選舉焦慮,再提出要求,籌碼反而更大。

所以,不提臺灣,不是放棄;而是把這張牌留到更有利的時刻。

最後,睽違六年的川習會可以下這樣的註解:

「短期止痛,長期拉扯;經濟降溫,政治升溫。」

芬太尼、大豆、稀土這些議題都只是可交易的籌碼;而科技、軍事、臺灣問題,才是無法交易的矛盾。

這場會談的本質,是兩大強權「換了一種不著痕跡的對抗方式」,讓外界去揣測美中競爭!這場競爭沒有結束,也不太可能這麼快分出高下,但雙方進入了「帶笑的冷戰」階段。川習各自笑容背後,盤算的都是雙方該如何延續這場拉鋸。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作者臉書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