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2019年1月23日,俄羅斯國防部官員在莫斯科郊外的愛國者公園軍事基地展示了俄羅斯的9M729巡航飛彈。同日,莫斯科方面堅稱,導致華盛頓表示將退出關鍵冷戰武器條約的飛彈系統的射程符合該條約的規定。(圖片來源:VASILY MAXIMOV/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1月1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編譯/綜合報導)烏克蘭外交部長西比哈(Andrii Sybiha)近日向國際社會證實,俄羅斯軍隊在與烏克蘭的衝突中,已多次動用9M729型巡弋飛彈對烏克蘭境內目標發動攻擊。這項官方證實標誌著基輔當局首次公開確認俄軍在戰場上使用這種曾引發美國前總統川普退出《中程核飛彈條約》(Intermediate-Range Nuclear Forces Treaty, INF Treaty)的爭議性武器。此消息一出,立即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對武器管制、區域安全以及大國戰略意圖的廣泛關注和深度討論。
俄羅斯9M729飛彈在烏克蘭戰場的部署與攻擊頻次
烏克蘭外交部長西比哈在一份書面聲明中明確指出,俄羅斯軍隊在近幾個月來,持續使用9M729型巡弋飛彈攻擊烏克蘭。這不僅是烏克蘭官方首次對外證實此類攻擊,也揭示了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武器使用策略的重大轉變。
據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烏克蘭高級官員向路透社透露的具體數據,自今年8月以來,俄羅斯已經向烏克蘭發射了多達23枚9M729飛彈。此外,該官員還補充說,早在2022年,俄軍就曾有過兩次使用此型飛彈的紀錄,這表明9M729飛彈的部署和使用並非突發事件,而是俄羅斯軍事戰略中逐漸浮現的一環。
對於烏克蘭方面的指控,俄羅斯國防部迄今尚未作出任何官方回應,這使得外界對俄羅斯此舉的真實意圖和未來走向產生了更多疑問。然而,烏克蘭提供的證據,包括攻擊殘骸的照片,其中清晰可見標示著「9M729」字樣的飛彈碎片,以及學者對其結構特徵的分析,都為這些指控提供了堅實的依據。例如,在2025年10月5日,一枚9M729飛彈在飛行超過1200公里後,精準地擊中了烏克蘭西部拉派伊夫卡(Lapaiivka)村莊的一棟住宅,導致4名平民喪生。這起事件不僅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也進一步坐實了俄羅斯使用該型飛彈的事實。
軍事專家分析指出,9M729飛彈的投入使用,為俄羅斯提供了從其境內更深處、更安全地點發動陸基打擊的能力。這種從不同攻擊軸線發射的飛彈,使得烏克蘭現有的防空系統面臨更大的挑戰,因為它們必須應對來自多個方向和不同類型的威脅。此外,有分析認為,俄羅斯軍隊發射的部分9M729飛彈可能並未搭載傳統炸藥,而是裝載了遙測設備或重型誘餌。這種做法可能結合了對飛彈性能進行實戰測試的目的,同時也可能是一種戰略威懾手段,旨在向烏克蘭及其西方盟友展示俄羅斯不斷升級的遠程打擊能力。
9M729飛彈的技術特性與《中程核飛彈條約》的歷史淵源
9M729飛彈在軍事技術和國際軍備控制領域都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款巡弋飛彈,根據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旗下「飛彈威脅」(Missile Threat)網站的詳細資料,具備搭載核彈頭或傳統彈頭的雙重能力。其最大射程可達2500公里,使其成為一款具備強大遠程打擊能力的戰略武器。然而,北約軍事專家對其射程的評估則略為保守,他們估計9M729的最大射程可能約為2350公里。無論是哪個數字,都遠遠超出了國際軍備控制條約所設定的限制。
在技術層面,9M729飛彈擁有先進的雷達匹配導引系統,能夠將命中誤差控制在極小的2公尺範圍內,這賦予了它極高的精準打擊能力。此外,它還可以配備多種類型的彈頭,包括溫壓彈頭和電磁脈衝彈頭,甚至具備癱瘓敵方防空雷達系統的能力。這種多功能性使得9M729在現代戰爭中具備了極大的戰術價值。烏克蘭外交部長西比哈曾稱其為「革新家」,這不僅是對其技術先進性的認可,也暗示了其在戰場上可能帶來的顛覆性影響。
9M729飛彈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前蘇聯,它最初於1980年代末期開始研發。在《中程核飛彈條約》簽署之前,已有少量此型飛彈投入服役。然而,隨著條約的生效,這些飛彈一度遭到銷毀。然而,在2017年,美國方面開始指控俄羅斯秘密研發並重新部署了9M729飛彈,這為後來的國際爭端埋下了伏筆。
《中程核飛彈條約》本身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該條約於1987年12月8日由時任美國總統雷根和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戈巴契夫簽署,並於1988年6月1日正式生效。這項條約的核心內容是禁止美蘇兩國擁有、生產或飛行測試射程介於500公里至5500公里的陸基發射彈道飛彈和巡弋飛彈。條約的簽署旨在限制兩大核武強國在歐洲部署中程核飛彈,從而降低爆發核戰爭的風險。根據條約規定,美國銷毀了包括陸基版戰斧巡弋飛彈BGM-109A以及潘興IA和II型中程彈道飛彈。相對應地,俄羅斯(當時的蘇聯)則銷毀了R-12等多款中程彈道飛彈。這項條約在冷戰後期為全球軍備控制樹立了典範,被視為國際安全與穩定的一個重要基石。
然而,俄羅斯對9M729飛彈的秘密研發和部署,以及其射程遠超條約限制的事實,最終導致了《中程核飛彈條約》的瓦解。美國多次指控9M729飛彈的實際射程遠遠超過500公里的限制,這直接衝擊了條約的根本精神。儘管俄羅斯在2019年曾聲稱9M729的最大射程不到500公里,並邀請美國及歐洲國家國防官員參觀試射,但這些邀請均遭到了拒絕,因為西方國家堅信俄羅斯在數據上做了手腳。
川普政府退出INF條約
正是俄羅斯秘密研發和部署9M729飛彈的行為,成為了美國總統川普在2019年任期內決定退出《中程核飛彈條約》的直接導火線。川普政府認為,俄羅斯長期以來對條約的違背,使得美國單方面遵守條約變得不公平且不利於國家安全。2019年2月1日,美國宣布暫停履行條約義務,隨後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宣布暫停履行,最終美國於同年8月2日正式退出該條約。這標誌著冷戰時期最重要的軍備控制協議之一正式終結,也為全球軍備競賽的潛在升級打開了大門。
烏克蘭外交部長西比哈在聲明中特別指出,俄羅斯近月動用《中程核飛彈條約》中明文禁止的9M729飛彈攻擊烏克蘭,這不僅是對國際法規的公然蔑視,更是對俄羅斯總統普京本人所宣稱的、以及美國總統川普為結束戰爭所作外交努力的嘲諷與輕視。西比哈進一步向路透社表示,基輔方面支持川普提出的和平方案,並且主張國際社會應對俄羅斯施加最大壓力,以迫使其結束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他強調,大幅提升烏克蘭的長程打擊能力,將是迫使莫斯科最終停戰的關鍵因素。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烏克蘭多次向華盛頓呼籲,希望美國能夠提供未被《中程核飛彈條約》限制的長程「戰斧」(Tomahawk)巡弋飛彈。由於當時「戰斧」飛彈主要從海上平台發射,因此並未受到陸基飛彈條約的約束。然而,俄羅斯方面對此發出了嚴厲警告,聲稱向烏克蘭提供此類武器將導致「危險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曾引述知情官員的報導,指出美國國防部已批准向烏克蘭提供「戰斧」巡弋飛彈,評估認為此舉不會對美國自身的飛彈庫存造成負面影響。當時,這一決定只待總統川普做出最終的政治決定。然而,在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通話後,川普改變了原先的立場,表示美國「需要」這些「戰斧」飛彈,因此暫時不會提供給烏克蘭。
9M729飛彈部署的國際反應與深遠戰略影響
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動用9M729飛彈,不僅對烏克蘭造成了直接的軍事威脅,更在國際層面引發了連鎖反應,對歐洲乃至全球的戰略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西方軍事分析人士普遍認為,9M729飛彈的使用,實質上擴大了俄羅斯攻擊烏克蘭的長程武器庫,這使得俄羅斯能夠從更安全的距離對烏克蘭全境進行打擊,進一步加劇了戰事的複雜性和破壞性。
此外,這種高戰略價值的飛彈在戰場上的出現,也被視為莫斯科在川普推動和平協議之際,向歐洲國家發出的一種明確的威懾訊號。智庫太平洋論壇(Pacific Forum)的資深研究員威廉·奧伯克(William Alberque)直言:「我認為普京試圖藉此升高談判的壓力。」他進一步指出,9M729飛彈在設計之初,其主要目標就是為了打擊歐洲境內的戰略目標。這意味著,俄羅斯不僅是在針對烏克蘭,更是在向整個歐洲釋放一種潛在的威脅,迫使歐洲國家在未來的談判中做出更大的讓步。英國前駐俄羅斯與駐烏克蘭防務武官約翰·福爾曼(John Foreman)也警告說,如果俄羅斯在烏克蘭使用中程、可搭載核彈頭的飛彈的行為得到證實,這將不再僅僅是烏克蘭一個國家面臨的問題,而是對整個歐洲安全架構敲響了警鐘,預示著可能導致衝突的進一步升級。
9M729飛彈問題對美俄關係也造成了深遠而持久的影響,尤其是在軍備控制領域。隨著《中程核飛彈條約》的失效,全球戰略平衡被打破,核軍備競賽的陰影再次籠罩。在美俄兩國因條約失效而失去自我約束的時期,其它國家也開始重新評估自身的軍事戰略。例如,中共便利用這段時間大力發展其中程飛彈能力。儘管中共的中程飛彈尚無法對美國本土構成直接威脅,但它們足以對美國在東亞地區的盟友形成間接嚇阻,從而改變了印太地區的戰略平衡。
近期,俄羅斯進行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核武器試驗,其中包括核動力「海燕」(Burevestnik)巡弋飛彈和「波賽冬」(Poseidon)核動力魚雷。與此同時,川普政府也曾下令美國軍方恢復核試驗。這些舉動,加上俄羅斯於2025年8月4日宣布將不再限制具備核彈頭搭載能力的INF射程導彈的部署地點,都進一步加劇了全球核安全系統的緊張局勢。國際社會普遍擔憂,這些行為可能引發新一輪的軍備競賽,甚至增加核衝突的風險。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