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習通話「談台灣」?美中焦點南轅北轍。圖為台灣外交部門口。(示意圖/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5年11月25日訊】2025年11月24日晚上,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透過電話進行對話,多家西方媒體解讀兩國公布內容焦點明顯不同。據中國官方報導,雙方除了就俄烏戰爭局勢進行討論外,報導中稱習近平在談話中再次提出「台灣回歸中國」的主張,川普則向習近平表示,「美方理解台灣問題對於中國的重要性」。川普隨後在社群媒體發文表示和習近平通話,隻字未提台灣,僅表示兩國關係「超級強勁」。
中方報導
習近平強調,「台灣回歸中國是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提及中美曾並肩抗擊法西斯與軍國主義,「當前更應共同維護二戰勝利成果」。川普則在通話中指出,雙方正全面落實於韓國釜山會晤所達共識。據報導,他也表示美方理解台灣議題對中國的重要性。
美方態度
據中央社報導,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The German Marshall Fund)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以電子郵件回覆記者詢問時表示,川普明白台灣是美中關係中的敏感議題(third rail issue)。
她指出,川普談及台灣時一直非常謹慎,包括在被問及若台灣遭到攻擊,美國是否會協防時也是如此。
中共對台軍事威脅不斷,台海情勢備受關注之際,川普10月底和習近平在韓國舉行雙邊會。這是川普重返白宮以來,兩人首度面對面會晤,川普會後表示,會中未討論台灣議題。
日媒分析
日本媒體分析認為,此次通話中習近平的主要目的為「警告川普」:一方面展現中美關係穩定與合作的姿態,另一方面則借機向美國與日本政府針對台灣議題的立場施壓。
這通電話也發生在日中關係持續緊張的背景下。日本首相 高市早苗 早前曾公開談及若「台灣有事」可能啟動日本自衛隊的集體自衛權行動,中方對此反應強烈。
報導指出,中方透過此次通話拉高台灣議題的國際層級,意在傳遞拒絕外部勢力介入中國所謂「內政」的訊號。
至於通話中有關俄烏戰爭的部分,習近平表示中國支持所有致力於和平的努力,希望各方縮小分歧,早日達成公平、持久、有約束力的和平協議。
整體而言,這次通話顯示中美兩國在表面維持合作氛圍的同時,台灣議題仍是中國向美國提出強烈立場與警告的焦點。對台灣而言,此種通話內容及背景變化,將使區域安全、外交政策及兩岸關係的未來變數更加複雜。
各方後續反應
中國(北京):透過官方通稿重申原則立場,將台灣議題定位為「戰後國際秩序」的一部分,並以外交、輿論與軍事姿態對區域夥伴(主要是日本)施壓。
美國(白宮 / 川普政府):白宮確認通話並強調雙邊談話涵蓋貿易、俄烏等議題,但公開聲明對台灣議題表述較為克制/模糊;媒體解讀為川普在公開場合未直接對台灣表態以維持戰略彈性。
日本:通話亦被視為對近期日本內政(首相高市早苗就「台灣有事」言論引發的爭議)的回應。外媒與區域評論認為北京此次主動聯絡華府,部分就是希望在日中因台灣議題的緊張中向美國施壓,避免日本言論引發更直接的同盟行動。
台灣(政府與學界評論):官方立場通常呼籲冷靜、強化防衛與國際交流;學界與評論者則分別就美國是否會改變「戰略模糊」、日本是否更積極介入等議題提出警惕與分析。媒體報導也關注通話是否意味美中關係因高層互動而短期緩和,但台海風險並未因此消解。
責任編輯:立明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