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个人信用消费尴尬刹车

发表:2001-12-26 07:2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个人信用消费贷款遭遇尴尬

曾经在全国率先开展的上海个人信用消费贷款,如今风光不再。由于运作当中频频发生信用危机,以致无利可图,这一新事物正陷入全面退出的尴尬境地。

中国青年报,有数据显示,1998年至2000年,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耐用消费品贷款共贷出14964笔,贷款金额达1.103亿元。而今年,只发放此类贷款983笔,金额仅1033万元。

作为上海最早开展个人信贷消费的商家,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曾经人流不断的个人信用消费部,如今也门庭冷清。1999年和2000年该店每年电视、电脑等耐用消费品的信贷销售总额都超过2000万元,今年却连500万元都不到。

现在,曾经与该商场合作过的5家银行,不是暂停了该项业务,就是缩小了贷款范围。

从今年8月开始,中行上海分行停发用于个人信用消费的额度卡,与华联、友谊集团等8家商场联手开办的个人信用消费贷款也陷入停滞。

曾经火爆了申城

作为一种面向个人的金融服务业务,个人信用消费贷款曾经火爆了申城。

早在1995年,工商银行就通过一个合资公司运转个人信用消费业务,推出后极受市民欢迎,盈利也颇为可观。

1997年,工行上海分行瞄准了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专门成立了耐用消费品信贷部,在全市最早专门开展此项业务。开张前两个月就贷出1000多万元。

一时间,“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成为申城居民最熟悉的广告词。由于市民都排着长队来申请这项贷款,当时银行出现了加班加点发放贷款的情形,甚至连银行行长都亲自上阵。

以耐用消费品为起点,银行个人信用消费市场迅速壮大,扩展到了汽车、旅游、助学、留学、存单质押等7大领域。

银行:紧急刹车实属无奈

就在个人信用消费市场被广泛看好的情况下,今年申城的商业银行几乎不约而同地提高了个人信用消费贷款的门槛,或缩小了放贷范围,或暂停了此项业务。

“出现这种情况,确属不得已而为之。”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个人金融服务部副总经理陈鸣忠说。

个人信用消费贷款拖欠率上升,是导致银行大幅缩减此项业务的直接原因。据陈鸣忠介绍,在工商银行发放的7大类个人信用消费贷款当中,耐用消费品贷款违约率最高。

他分析,原因之一,就是耐用消费品的主要客户群体以中低收入的工薪阶层为主,包括下岗职工。由于该群体收入的相对不确定性,再加上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拖欠发生率比较高。

中行上海分行透露,发生问题的放贷笔数达到总数的1%。这个违约率明显偏高。因为在银行内部,个人信用消费风险一般控制在千分之几。

信用体系不健全加剧风险

尽管目前上海已经建成了个人联合征信系统,银行在放贷时,也会去查询这个系统。但由于其中储备的个人资料相当有限,尤其是许多新上海人没有资料,因此发挥的作用可想而知。

如此情况,银行只得自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去作客户资信调查。但由于贷后管理、检查催收、客户债务重组等等跟不上去,缺乏一个整体的风险控制体系,效果并不理想。比如,有些客户买了彩电、冰箱之后,拿去抵债;有的因为家庭破裂,把银行贷款搁置一边,谁也不管。

由于信用体系不健全,为了一笔贷款的发放,银行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调查贷款人的信用。一旦发生拖欠,为之配备的催讨人员、法律诉讼人员的相关费用也相当之高。

以银行发放一笔3000元的贷款为例,一年平均利差为2%,一年期的利润是60元,但银行为之付出的成本也与此相差无几。其中,光是宣传资料和合同的资料费就是30元。一旦发生拖欠,银行再行追讨所发生的费用,就远不止这个数字了。

于是,以盈利为目标的商业银行有的选择退出,有的则缩小了放贷范围,提高放贷门槛。

交通银行上海分行规定,只对公务员、教师、医生、银行职员4种人贷款;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则规定,只对银行、证券、保险、跨国公司、股份公司的管理人员、公务员、律师等发放贷款,或者规定只对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人员发放贷款。

银行粗放管理也应检讨

这样一来,虽然风险系数降低了,但银行个人信用消费市场也大大萎缩了。于是,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需要贷款的中低收入阶层贷不到款,而那些事实上不需要去为个人信用消费贷款的,银行却对他们敞开了大门。

有识之士指出,虽然银行放贷凭的是个人信用,但也不能把板子全打在客户缺乏信用上面。目前银行所处的尴尬局面,与银行自身的粗放管理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也有很大关系。

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个人金融服务部副总经理陈鸣忠也认为,不能光埋怨客户不讲信用,实际上,银行也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

比如,发放一笔3000元的贷款,为什么会与发放一笔几百万元的贷款费用相当?这说明,银行自身也存在着粗放管理的问题。

据悉,目前很多银行仍处于手工操作状态。由于技术的落后,银行无法预知客户每月还贷的准确情况。有的客户几个月不还贷,银行也不知道。信息的不对称,几乎使银行风险控制流于空谈。

因噎废食非明智之举

业内人士指出,与国外如火如荼的个人信用消费相较,中国的个人信用消费才刚刚起步。如果因噎废食,断不是明智之策。入世以后,可以预见的是,中外资银行首先就会在个人金融服务、提供信用消费方面展开竞争。与其现在被动应对,不如主动出击去迎接这个挑战。

目前,沪上一些银行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今年投入巨资,建立了一个电脑网络平台,所有个人信用贷款全部实行计算机联网。凡是个人申请信用消费贷款,可实行电子审批、电子监控、电子自动扣款,从而大大降低成本,增强了风险控制能力。

同时,工商银行将在前几年开展此项业务的基础上,整理分析客户数据,再细分客户市场,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对还贷情况好的,要实行更优惠的政策,更方便、快捷、科学的服务,而对那些信用记录不好的客户,则令其出局。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