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的另一种读法

发表:2002-09-02 21: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关于新闻的读法,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习惯。但在言路开放的情形下,由于新闻的写法也用不着太过拐弯磨脚,所以大可照字面意义上去看就成了。但由于一些新闻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在相关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没有考虑受众实际的信息需求,所以,你是一个好奇心和我一样重的人,说不定可以读出新闻里面的其它一些意思来。

据九月一日的《法制日报》报道,1至6月份,全国检察机关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555名。据此得出了一个极具威慑性的结论:在逃贪官逃跑没有出路。但我通读了整篇新闻,也没有得出有多少在逃职务犯罪的嫌疑人。倒是在另一篇新闻中得出了一点信息:《半月谈》杂志刊文称,根据新华社播发的权威消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4000多名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携公款50多亿元在逃。而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一位办案人员表示,从近年检察机关的办案情况看,每年都会有一定数量的职务犯罪嫌疑人携款潜逃国外,目前抓回来的确实太少了,抓回来的和逃出去的几乎不成比例。在外逃风较盛的广东省,从2000年到2001年,抓回来的仅12名。也许从国外往回抓难度大一些,在国内抓起来方便点,但从外逃的贪官的数量上来看据官方统计在册的就有4000名之多,据此我们可以想到在国内“流亡”的贪官数量就绝不止于4000多名,因此,从区区555名抓捕归案这个数字来说,就得出了贪官外逃没有出路,我看还是牵强了许多。
  
再比如说《金陵晚报》7月17日一版《党员带头自拆违建》一文,新闻的立意是宣传江苏南京河西违建风,在各方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被刹住了。违建本来就是违法的至少是违反规定的建筑,搭违是一股歪风,将歪风刹住本来是有关部门和有关政策双重作用的结果,可让作者提练出了一个主题:广大党员干部,在拆违建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才将这股歪风刹住了。这种提炼主题的方法,可能是一厢情愿的,会不会有人像我这样解读呢:这些党员干部早些时候,在有关高压政策没有下来之前在干什么?在大搞违建,不是这样吗?当初你不搞违建现在哪来的拆违建?这些党员干部不顾自己的身份搭违,是应该受到批评的,现在倒成了模范,这是哪家的道理?
   
还是新华社的消息。原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党组书记罗鉴宇年工资、福利约十八万元,他还不满足,受贿300多万,他在接受调查时说,“我其实并不缺钱花,有时在口袋里放几千块钱,过半年一年,也花不了一分。尽管如此,每次看到钱,我心里还是很高兴,每次拿到别人送的钱就会有一种愉悦感。”读这则新闻的时候,我真是有些反胃。贪官罗鉴宇编制内的工资福利约十八万,我不知道这是怎么算出来的?他应该交多少税?交了没有?我更有所触动的还是这句话:我其实并不缺钱花,有时在口袋里放几千块钱,过半年一年,也花不了一分钱。我想,这可能并非贪官才有这种想法,我们不少手握实权的官员可能都有这种认识:所谓“工资基本不动”的民谣也不是凭空叫起来的。这就让我们不能不问:官员凭什么活得这么滋润?他们行有公车,住有公房,吃有工作餐(还每每抱怨最可怕的事情就有吃饭),开会有纪念品,提笔有润笔费。如此这般,当然钱不会有花得出来的时候,只是到澳门豪财人家不认账,钱才有花得出去的时候了。
   
其实,我这样说,并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说我们在宣传的时候要尽可能地信息公开,让受众在对等的信息之下得出自己的判断,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否则,就会出现捂头露腚的尴尬事了,反而会出现有违宣传者本意的负面效果来。(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