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不要对中国的“公开”政策过于乐观 文章表示不要为中国官方的花言巧语迷惑

发表:2003-05-08 05:5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金融时报5月6日发表Minxin Pei的文章“不要对中国的“公开”政策屏息以待“(Don't hold your breath for openness in China)。

文章说,北京在对待SARS危机上政策的突然转变让人们看到了一点希望,它可能预示着未来更大步伐的政治公开化。从张、孟的被撤职,到胡、温的公开政策,从新闻报纸公开对增强政府责任感和可信任度的呼吁,到严密控制的英特网聊天室里隐含的对政府处理危机的批评得到默许。在表面上,这种乐观看法似乎是有道理的。在上周的潜艇事件70名官兵遇难,这种公开透明程度达到了顶峰。这一系列变化让人们惊讶,难道中国传统的隐瞒模式终于被突破了吗?

如果有这种预期的话,那很可能是不成熟的看法。尽管政府的政策反映看上去是果断的和重实效的, 但从中共党内传出的政治讯消则是令人忧虑的。

尽管政府花言巧语说要如何坦率公开,但在对SARS如何报导上还在严密控制着。最明显的一个措施,就是任命了一个压制媒体对广东疫情报导的官僚为中国最开放的报纸<<南方周末>>的主编。这一行动突显了政府决心保持对新闻舆论严格控制的决心。

文章指出,一方面,政府不允许任何对隐瞒疫情而导致情况严重的公开披露,另一方面官方舆论把中共装扮成一个揭露这场灾难的中流砥柱。一个惊人的公开做秀,就是有30名在广州救治疗SARS病人的医生和护士在“五一”举行的一个仪式上被批准入党。政府还花言巧语地说对SARS的战斗是一场考验民族精神的战斗--这明显是为了转移人民注意力,让人民忽视政府的早期明显失误。

更无法解释的是,中共还在坚持以所谓的“三个代表”来指导对SARS的战斗。这样做的理论出发点是要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但实际上,这完全与所面对的紧迫的公众健康危胁无关。 由于“三个代表”是由前任党主席江泽民提出来的,而他还依然把持着中央军委主席的重要位置,人们怀疑在中国的领导者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还是对权力的考虑,而不是公共政策是否有效。

但是来自北京的混乱的不同政治音调中,并不排除存在改变的可能性。在过去,大的事件之后总是有领导层和政策的变革。在SARS事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其持续时间。如果疫情持续到秋天的话,在最高领导阶层的更多变革是非常有可能的。

文章认为,实际上,即使中国成功地控制了传染,这场灾难也会打破新一代领导人的政治计划,并公开显示出整个制度的失败。在政治集团内部正在形成一种紧张气氛,就是谁应该对SARS负责。江氏人马看来非常害怕胡、温通过迅速控制SARS疫情而增强其势力。一场高层的争夺战可能会比预期的更快地爆发。

政权内部的分化可能会导致一场真正的公开变革。如果这真的发生的话,中国应该为它战胜了另外一场SARS病而欢呼--“独裁统治集团僵化综合症”(sclerotic authoritarian regime syndrome,缩写同样为“SARS”)。

(大纪元)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