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作者:两颗红心 发表:2003-06-13 19:0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一)
    
    我想,我度过的生命中,至少前二十五年是快乐的,因为那时我觉得生活那么的美好、幸福,甚至幸运。
    这份快乐当归功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所接受的教育。
    从发蒙开始,给我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以及一切我所能接触到的声音、书藉、影像都在我的不同阶段提醒我:我是幸运的,我是幸福的,我应当相信,而不应当有一丝一毫的怀疑。
    经过十五年洗脑式的提醒,我觉得我不能不快乐,即使偶尔觉得郁闷,自己也会很羞愧,觉得对不起先贤们的苦口婆心,沾染了腐朽的思想作风。
    
    可现在我,越来越开心不起来。
    了解越多、知道越多、思考越多,按说应当就会信念更坚定,快乐更彻底,可事实却与此相反:以前很多觉得理所当然的事,现在却越来越觉得奇怪了。
    我想我只能将我觉得奇怪的事情一一列举出来,而不能展开细说,因为家中还有人等着我能安全的提着碎米回家开饭。所以看得懂的朋友心领神会即可,不用说太多;而我要恭贺看不懂的朋友,因为你是幸福的--关在铁屋之中而不可能出去的人,我想还是不要醒来为好,我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半梦半醒,郁闷无比。
    
    现状一:伟光正。
    这个在广州街头都随处可见,其它城市如北京想来就不必多说了吧。这个我以前从没去细想过,只是觉得理所当然。
    不过我听说:政府是公民的守夜人,一切权力机器都是恶的,都是要被监督的,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
    不过这个话题还是不要多说为宜。
    
    现状二:牺牲精神。
    从小我就知道教师是崇高的,医生是白衣天使,警察叔叔是我们的守护神。
    其实细细想来,这其实都只是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刚毕业时我当过三年中学语文教师,对其双重人格有较多的切身体会),钱照收,舞照跳,马照跑,无所谓谁比谁高尚,也无所谓谁比谁更有牺牲精神。
    这个话题相对不是很危险,所以忍不住说多两句。
    曾在央视看过一个工商干部的采访,大概也是央视想多造一个神出来,可那工商说着说着就露馅了:“当我们的工商干部冒着生命危险去执行任务,他们的那种牺牲精神……”。
    “冒着生命危险执行任务”,听着感人,细想想就有点问题,因为工商和税务这二位狼兄狼弟每天所面对的,只是一群没有攻击能力的商人,或是街道档口,这些人一般都是报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民不与官斗”“蚀财挡灾”的心态,如果不是真被逼急了,他们是最好欺负的一群人。如果工商税务们在执行公务时真要“冒生命危险”,这个背后的原因,可就真值得回味了。
    说到冒着生命危险,就不能不提城管。
    报载:在广州珠光路,数百名群众“暴力抗法”,把城管人员包围在车中不放。
    起因:是数名城管人员将一对卖菜的夫妻打倒在地,并用对讲机“痛殴其头部”,以致其夫“血流满面,动弹不得”,一个买菜的本地老太太实在看不过去了,说了他们几句,也被打倒在地。于是在没有任何人组织的情况下,周边的人们开始“暴力抗法”。
    结果:巡警到场,城管施施然开车离去,此事在媒体再无后文。
    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有兴趣的朋友可在天涯查到表现他们更多英勇伟绩的图文。
    至于警察叔叔,我想还是不要多说了吧,有网管看着呢,有兴趣者可以去搜索相关关键字。
    
    现状三:祖国与暂住。
    从小,我就热爱我的祖国,并以之为骄傲,虽然这种热爱很盲从,但是很纯真。
    十几年的教育让我形成了一种习惯性思维:祖国=执政政府=党。由此反向推理就是:如果你不热爱党,你就不热爱祖国,你就是汉奸。
    对此我一直坚信不疑,甚至想都没去想过这几者中间的区别。
    现在,我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感觉:爱恨交织。
    举一些让人反感的例子:
    一个十七岁的美国小泼皮,在新加坡被判执行鞭刑,美国总统亲自求情;回国后受到英雄式的接待,还著书小赚了一笔(这一点很有点山姆式的无厘头)。
    一个并不是很知名的英国作家,因为著书〈撒旦诗篇〉而得罪了伊朗前精神领袖霍梅尼,在他的号召下,作家被整个阿拉伯世界追杀,英国除了专门派人二十四小时保护他以外,还与伊朗暴发一场不大不小的外交冲突。
    科威特战争爆发,许多国家第一时间通过政府的斡旋,派专门到科威特撤侨。
    日本渔民被他们大佬的潜水艇“顶”沉了以后,举国声讨,大佬也只能低声下气的赔偿损失。
    …………
    如果我是这些国家的公民,我会真正的很骄傲,因为我不论走到哪里,我的背后,都有一个祖国做为我的骨格,她支撑着我的信念,她关注着我这个草民的利益与安全。
    与此可以对比的事情很多:南海渔民、印尼华人(特别是妇女)、科威特撒侨……国际影响的尚且如此,更别说关在窝里时的草菅人命了。从能看到的史料和事件中,我找不出一件可以证明我们对于生命的尊重,对于公民的维护。(搜救王伟?您别逗了)。
    这也罢了,我知道我是草民,不值得地大人多的祖国的珍惜,可是,再怎么着,我好歹还是中国人,你不要让我在自己的祖国还是暂住啊!
    其实以前也没觉得这个有多大不妥,毕业是外地人嘛,本地人收点买路钱,可以理解,所以很配合,且觉得上门查证的工作人员都很威严,且工作效率非常地高,一手给钱,一手给村委会印制的消费票据(收据??瞧瞧,您又在逗我了)所以我在一定程度上是很拥护这样的交易方式的。
    可我总怕有一天我也会和孙志刚一样,莫名其妙的就被人间蒸发了,那等着我买米下锅的老婆孩子可怎么办。而且我现在好歹也是有太太的人了,我怕我和太太正在亲热的时候,房门会被突然踢开,然后发现宝物一样宣判我们在进行不道德交易(南海一打工妹和男友同居,派出所破门面入,打工妹心脏病发而死--好象是2001年的事)
    报载:孙志刚案已于前日开庭申判,只有数家指定的媒体人员旁听,所有人员不得记录、录间、录相,所以媒体刊发的报道由有关单位统一提供。
    “媒体报道由有关单位统一提供”?
    唔,明白了。
    
    现状四:无冕之王的公信力
    
    现状五:“希望工程”与“希望之光”
    我是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
    我大学时入学的学费是三百多元;我太太比我晚,大学录取通知单上的费用是五千五左右,实交八千多。
    细想这个“义务教育”,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自发组织的民间组织“希望之光”是对带有官方色彩的“希望工程”的最大讽刺,“希望工程”是对“义务教育”的最大讽刺,“义务教育”是对“教育产业化”的最大讽刺,“教育产业化”是对“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最大讽刺,讽刺来讽刺去,数不清的孩子还是失学了。
    谨此对“希望之光”的“镜与灯”们致以最高的敬意,并表达希望加入他们行列的意愿。
    
    现状六:小康,小康
    从所有媒体所要传达的信息来看,我们肯定是进入小康了。
    我很惭愧我落伍了,为了一个首期而费尽心力,最后还要为一个小房间打几十年的工。
    可让我奇怪的是:我们公司的工厂里,还有数百名月收入只有几百元的工人;而我们工厂所在的工业区,有数万名月收入相仿的工人;而工业区所在的广东省珠三角,有数千万这样的来自农村的工人,拿着相差不多的薪水,挣扎在流水线上(不要怪我夸大数据,没有进过珠三角的外资工厂的朋友,去实地看看以后再来说话吧,仅东莞一地,外来工即达六百多万,其中进入工厂的占大多数)。
    每年沿国道回家,都会有一种萧索得近于痛彻心肺的感觉:这就是我的家乡?这就是我们的小康?
    不过……不过……我们还是要高呼:全民小康,全民小康!
    
    现状六:严打、从重从快
    这是一个颇令我们良民一度感到很痛快、很安全的词语,因为它的霸气、因为它的杀气,更重要的是因为它的与已无关。
    真的与已无关?事无绝对:在家看碟的夫妻,他们未必不是良民,但只要有人想说他们不是良民(比如说那们破门而入的警察),“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他们就一定不是良民了。
    由此推想,我们自身也未必安全,虽然我们自认为是良民,而且处处以良民的道德规范来要求自己,可别人却未必这样认为,所以最好就要有个确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法律。
    虽然在这里最适合套用前面的一个语句--法律?你别逗了!
    但我还是想以最严肃的语气去表达,因为这关乎我们自己的利益,甚至生死。
    我们以前或许没有细想过:法律是要讲程序的,“从重从快”“公检法联合办案”是对法律的一种践踏,对法制的一种极度讽刺。
    所以,我们在高呼“小康”的同时,还是更多的呼唤一下“法制”吧。
    不过就在最近,报载的这段话可供回味(大意):孙志刚案,罗干……周文康……省领导都作出了重要“批示”。
    重要批示?一个简单的刑事伤害案,还需要经过中央和公安部的批示,由此可知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法制的现状。
    还是忍不住想说:法制?您还是省省吧。

(二)
  
  
  现状七:“专家”的良知
  我的印象中,能被称为“专家”的人,都是某行业的、或是某一领域的泰斗,都是牛人。
  记得大学时见过几个牛人,不过他们也确实有牛的本钱:比如有一个给我们讲古代文学的小老头,精瘦干瘪,上课从不点名,甚至从不正视我们,一个在讲台上旁若无人的喃喃自语。可他的课我们就前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