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女记者们

作者:明报/余杰 发表:2003-08-11 15:5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编者按:中国年轻作家余杰,于七月初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访美,返内地途中在香港短暂停留,并主持了多场演讲。这位北大中文系硕士生,被喻为“北大怪才”、“王小波第二”,自八九年出版首部著作《火与冰》,尖锐批评北大学风后,在过去六、七年间还不断撰文,控诉当权者,挑战文坛名家。近作《拒绝谎言》却一改作风,反映他在精神资源的寻索。本版特邀余杰撰文,畅谈香港之行的所思所感:原来叫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是连场学术讨论,而是本地的女记者们。

今年七月中旬,我访美归国,途经香港。这是我第一次到香港,而且此时恰好是香港的一个“非常时期”,以一个新鲜的观察者的眼光来看,香港还真有不少吸引我的地方。

女性占一半的行业

停留香港期间,我与香港的新闻界人士有不少的接触。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在香港的记者之中,女性占了一大半,这种情形不仅在中国大陆不太可能出现,就是在女权运动早已高嚷了半个多世纪的欧美国家也不多见。我一向认为,记者是一件兼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者的艰巨工作,女性在这一行业中天生就处于弱者的地位。但是,这次通过对香港新闻界的观察,我的这一偏见“彻底”地破产了。到机场来接我的,是自由亚洲电台驻香港的女记者陈毓欣小姐。她个子高橝容貌优雅,说话柔媚。听她的口音,我怀疑她来自台湾,一问之下,她果然是台湾人,大学毕业之后就到香港工作,现在已经将近十年了。陈小姐告诉我,她喜欢香港这个活力四射的“动感之都”,觉得香港比台北更具有挑战性。多年来,她在香港新闻界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也融入了香港生机勃勃的社会生活之中,她已然把香港当作自己的家。在谈到两岸叁地的很多问题是,我们都有许多共同关心的话题。

江主席不“爱幼”?

第二天在香港光华文化中心会议室采访我的,是我早就想见面的香港有线电视台女记者张宝华。她就是那个因为问了一个“中央是否挺董”的问题,而遭到我们的江主席破口大骂的女记者。因为被骂,张宝华一举成名。我在网路上广泛流传的那段江主席骂人的画面中,只见江主席青筋暴起、唾沫横飞的王者之风,却不见被如此“修理”的女记者的半边倩影。此次一见之下,我才大吃一惊:她原来如此年轻!张宝华款款地走过来同我握手,抱歉地说:“我的国语不太灵光,请多包涵。”她看上去就像是一位邻家的高中女孩。我不禁想,江主席口口声声说自己与美国大牌记者华莱士如何谈笑风生,这是他“尊老”的美德,但他不会不知道中国人除了“尊老”之外,还应该“爱幼”吧?以年龄而论,江主席足以当上这个女孩的爷爷了,为何连这样一个小女孩都不能宽容呢?

张宝华却不愿我“小看”她,我们便比较起年龄来。不比不知道,原来我们竟然是同年,她还比我大几个月呢。张宝华看上去像一个弱不禁风的小妹妹,却已经是香港有线电视的高级记者了,做起采访来立刻就体现出相当的职业素质来。采访完成之后,我们一起照了一张合影,我开玩笑说:“大概我们两个人是中宣部最不喜欢的两个人吧!”窗外是美丽的维多利亚海湾,在隐隐的海涛中与“童言无忌”的张宝华交谈,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她告诉我,她的第一本书就快要出版了,这本书中记载了她从事新闻事业的苦与乐,以及那次与“江爷爷”冲突的来龙去脉。我很有兴趣读到这本书。在访问香港记者协会的时候,我有幸遇到了香港记者协会的总干事罗少兰女士。罗女士干练而稳重,她向我介绍了香港记者协会的工作情。

人生的奇妙

大陆的“记者协会”徒具虚名,不过是官方随意玩耍的一个“花瓶”而已;而香港记者协会的的确确是记者的家园和沙龙,也是记者权利和新闻自由的坚定捍卫者。罗女士送给我两本香港记者协会编辑的《记者之声》杂志以及《二零零叁年年报》。第叁期《记者之声》的主题为“危困之中的新闻自由”,第四期《记者之声》的主题为“非典型的新闻挑战”,而记者协会年报的主题则是──“收紧政策:严控公民权利,威胁香港言论自由”。罗少兰告诉我,记者协会的每一篇报告都以事实为依据,他们的工作就像是灯塔的守护者一样,不断地给将要触礁的航船以警告。在这间狭小得有些不符合“香港记者协会”身分的办公室,我们就内地和香港新闻界的状交换了很多看法。他们宛如一群默默耕种的农夫,香港广大市民应当更多地关注他们的事业。

《苹果日报》的记者卢燕仪小姐,为了完成对我的一篇专访文章,不顾炎热的天气,带着一名摄影师专程赶到我在中文大学的住地,我们在一家学生速食店外面漫谈了一个多小时。《成报》的记者胡淑婷,则在《开放》杂志的资料室内对我进行了认真的访谈。《南华早报》的记者余泳恩更是非常敬业,她不仅到中大中国资料服务中心来参加我的午餐讨论会,之后对我进行专门的采访,而且在我返回北京之后还打来电话询问一些细节问题。她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让我虽然有点吃不消,但更多的还是肃然起敬。

我在香港还遇到了以前在北京见过面的老朋友、两位《明报》的女记者潘诗韵和潘惠莲。回忆起一年前我们在冰天雪地的北京的会面来,如今身处盛夏的香港,顿觉时空的转换、人生的奇妙。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