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干: 发展主义意识形态的式微--潘岳环境文化观之我见

发表:2003-10-28 06:1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潘岳,一个焦点人物;环境保护,一个全球性问题,奇怪而又不意外地聚合到了一起。恐怕再高明的预言家,此前也难以把这两者联系在一起。但这两者今天就在一起了。这就是大陆,这就是政治。

  从多维网上潘岳的文章《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可以看出,潘岳还是那个潘岳,迫不及待,锋芒毕露,文笔犀利。这一次,他又一次来了个出人意料,将笔锋对准了GDP,将大陆环境问题的根源归罪于对GDP的片面追求。可以说,这篇文章的出现,标志着长期主导中国政界思维的发展主义意识形态的式微。

  什么是发展主义意识形态?

  尽管经历的上百年的风雨沧桑,尽管中华民族救亡图存运动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弱势民族的存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身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发展问题,经济的发展、民族的强大,是中华民族最迫切的需要。从毛泽东的"超英赶美"、"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到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到"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乃至到今日中国知识分子近乎疯狂的民主诉求,无不是这种需求的表现。发展、发展、发展,实现如美国,欧洲一样的富裕和繁荣,是指导中国一切政治思维的唯一标准。这种需求的极端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主义意识形态。

  "发展主义"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般意义上的"发展",指物质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是人类社会的正当要求,也是中国改革和开放的目标。而所谓"发展主义"指的是一种源起于西欧北美特定的制度环境、并在六十年代之后逐步扩张成为一种为国际组织所鼓吹、为后发社会所遵奉的现代性话语和意识形态。它通过对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等等的许诺,对广大的"第三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包括贫富悬殊拉大、环境-生态恶化,等等。冷战结束以后,发展主义更是演变为一种全球化的潮流。这种潮流将"发展"简单地还原为经济增长,将经济增长又简单地等同于GDP或人均收入的提高。在向所有的人许诺未来的"美好生活"的同时,发展主义再生产着一种不均衡的经济格局和不合理交换-分配体系,同时也严重地破坏着资源日益减少的环境,损耗着已经变得十分脆弱的生态。
  
发展主义意识形态忽视环境-生态问题,常常把环境的代价、健康的代价等等排除在企业内部的成本-效益分析之外。正是在这种发展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之下,相当数量的中国各界精英丝毫不顾及中国人均资源严重希缺(在全球排名160位以后)这一的现实,固执的认为中国能够实现美国式的以超量的资源耗费为代价的富裕生活。也正是
在这种发展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引下,中国人一次次的重复着"大炼钢铁"式的疯狂举动。

君不见:人口接近城市极限、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北京,人们仍然饶有兴致的兴建一座座星级宾馆,而仅一个三星级宾馆的标准间,日耗水标准就达到一吨以上;在森林覆盖率并不高的中国,每天仍然有大量的森林树木被砍伐,制成一次性筷子;在贫穷的牧区,牧民们仍然大量饲养被称为"环境杀手"的山羊!

  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等是对社会总体收益进行估量的一些必要概念,但这一类统计如果成为唯一的社会进步的指标,巨大的环境生态代价和便会被掩蔽起来。而环境的破坏,危及的是每一个人的生活甚至生存安全。沙尘暴的肆虐、黄河的断流、长江的污浊,其背后的"元凶"都是这种唯GDP至上的发展主义意识形态。

  理解了这些,就不难理解潘岳文章出现的真正意义。作为国家环保总局的副局长,潘岳在其文章中认真探讨了传统工业文明的种种弊端,研究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更为可贵的是,潘岳是第一个将环境保护问题纳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视野之中,这些在中共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记忆里还是第一次。

  平心而论,潘岳的这篇文章浓郁的政治气似乎限制了作者的思考,对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论述显得过于笼统,对于长期指导中国政界思维的发展主义意识形态也没有作出正面的批判。然而,正如开篇所言,文章本身的好坏已经无足轻重。这篇文章的出现,表明了环境问题已经上升到事关民族复兴的高度进入中国政治精英的视野,同时也标志着长期以来的"唯GDP主义"在中国政坛的式微,这些所具有的意义,已经超出了文章本身。(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