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文:解读潘岳的《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上)

发表:2003-10-31 04:2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潘岳以其大胆而激进的政改报告《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思考》而为海内外所熟知,被视为"大陆政改的标志"。因此他的新文章《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不可能不引起海内外关系中国政治前途的人士的猜测。

一反那篇政改报告中严谨、缜密、激昂的文风,这篇文章显得颇有些古怪。首先是标题就很荒唐,文章谈论的是潘岳本职的环保工作,但是却以"环境文化"这个略嫌生僻的字眼取代了"环境保护"。环保工作解决的是公民的生存和生活问题,虽然是"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但将之置于如此重要的地位,却多人让人觉得突兀。

其次,文章的结构与内容的庞大也令人惊愕。潘岳文章的主体部分谈论的是"五大关系",即环境文化与经济增长、国家安全、法治与德治的完善、民主政治的序发展和弘扬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这涉及了许多分门别类的研究领域,但明显许多地方一掠而过,不知是结构上的逻辑问题造成的,还是不敢说透。

虽然如此,结合潘岳十六大以来的际遇及其当下所处的尴尬境地,我们不难从这篇文章的古怪之处中分析出许多有意义的信息。

作为环保总局的副局长,潘岳文章所关注的首先就是环保问题。文章题目之大,正反映出的中国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

自80年代以来,为扭转毛泽东时代极左路线对中国经济的破坏,大陆对内实行了市场经济改革,以市场经济取代旧有的计划经济;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大胆引进国外技术与资金。经历了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有目共睹的伟大成就。

然而,遗憾的是,正如潘岳在文章中所提到的,中国的经济发展,走的是西方传统工业发展的老路,以破坏对环境的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消耗为经济增长的代价。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政府的一切行为都必须围绕经济发展来展开,环境问题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上行下效,各地方政府对于企业所要求的,仅仅是为国家贡献尽可能多的GDP,而从不关心企业的污染问题。进一步的,由于环境问题必须让步于经济的发展,很多身为纳税大户的企业肆无忌惮的排污而环保部门不敢过问。中央对于地方政绩的考察,也仅仅以经济增长为唯一参考。为求政绩,很多地方盲目完全忽视了发展的可持续性,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追求一次性经济增长。

对自然环境的忽视换来的是自然的惩罚,进入21世纪,在经历了20余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发现,经济赖以发展的资源在逐渐耗竭,人类与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不断恶化:尽管政府有声势浩大的保护母亲河行动,长江依然污染,黄河依然断流;尽管有退耕还林和世界最大的植树造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北京的沙尘暴还是年年如约而至,黄河、长江的污染依然与日俱增,水旱蝗洪,一样不少的年年光顾。这一切,不仅仅制约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更直接威胁到每一个中国人的生存,关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存亡--谁敢说今日肆虐北京的沙尘暴绝无可能将中国变成第二个古楼兰?

中国环境恶化的程度之深,足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生存问题,这就是潘岳文章所传递出的第一个信息。自然,作为中共的高级官员,潘岳不可能在文章中涉及"民族生存"这种敏感的字眼,因而只能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句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口号来代替。通观潘岳的整篇文章,所谈论的实际上都是"民族生存"问题。毕竟,有生存,才能够有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