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中的今天(六)

发表:2004-03-17 16:4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科学与科学的预测性

科学是一门预测学吗?让我们先谈谈什么是科学,也同时来谈谈科学的预测性。

前节我们谈到撞球运动,撞球是不是一种科学现象?相信绝大部分读者会同意,撞球是一种物理现象。为什么呢?因为撞球是由重量数十克的球体,在地球这个重力场下的碰撞运动,符合古典力学原理,可以依据动量不灭与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原理来计算球体碰撞球抬周界与球体间碰撞前后前后运动变化,这就是自然科学上对撞球运动的描述。

这里我们先提一个基本问题:在十七世纪古典力学开始发展以前,请问有没有撞球游戏呢?

答案是:有!根据历史记载,在欧洲十四世纪时,撞球运动已经成为宫廷贵族的风行活动,当时没有任何理论根据,可是人们凭着人体的直觉已经在玩撞球游戏。这个问题提醒我们:

“现代科学是先有现象的发现,再有科学理论的发展”

所以客观地说,应该是古典力学成功合理地解释了撞球现象,而不是没有古典力学就没有撞球运动,这是基本发展关系的思考逻辑。这可以用来说明,不经思考认为某种现象,是迷信、是伪科学,这类的思考模式本身就不是科学逻辑思考。事实上只有“伪现象”没有“伪科学”,也就是说确实出现一些现象是人为假造的,做出误导的结论,思考上这不能称之为“伪科学”。科学是对真实现象的认识,伪假的不在系统探讨的范围内,科学更不是绝对真理的代名词。重点是现象的真实程度,只要是真实的现象,只有解释错误或者停留于无法解释,都不能称之为“伪科学”、迷信,迷信不算是科学活动的用词,以迷信、“伪科学”等绝对否定式的思考模式本身是不科学的。

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的现代科学发展的精神,也就是自然科学思考的角度来回顾一下“科学演进的历程”,所谓“现代科学”是西方自文艺复兴时期,对于自然界、对宇宙的各种未知的现象,透过观察后,归纳演绎,推理假设(假说),到实验证明(定理、定律)现象在某种时空条件下的规律性。科学在不同范围发展所认识到的各种规律,自然都受到该范围界限,因此简单说,越不随着时间与空间变化,代表着愈广愈真实的规律性。从自然科学发展的过程,人类从目视可见的事物范围开始探索研究,包括星系、天体至宇宙,进而再到十九世纪末开始探索微观原子的世界。就以颗粒大小为例,从一个苹果大小开始,至巨观到地球、太阳、银河系,更多庞大的星系组成的可观测宇宙,直径有150亿光年,真是像古人形容“其大无外”,大到我们无法知道到底有没有宇宙的边缘;另一微观方面,从细胞、分子、原子到质子、电子、夸克,到甚至可以轻松穿过星球、电磁场的中微子(宇宙中每一个质子,对应就有1,000,000,000个中微子),对所谓基本粒子的探索,现代科学也发现似乎是无穷无尽,越小的粒子反而得建造越巨大仪器设备来探测,同样是“其小无内”。结果似乎同古印度、古代中国人的认识不谋而合。

就从眼睛看得见的苹果谈起,当年苹果掉落打到牛顿的头上时,苹果会往下掉的现象是个真实的现象。当牛顿想了解研究为什么苹果往下掉,问什么力量拽拉苹果往下掉时,不论他做什么假设,像神的力量、树枝的斥力、根的吸力……,一个懂科学思考的人不会说他是在搞迷信,也不会以“这有什么好研究,自然现象”否定的态度来对待。科学的思维会开始探索了:苹果真的会往下掉?在英国苹果会往下掉,那在美国呢?北极呢?赤道呢?其它东西也往下掉么?铁锤与羽毛也往下掉吗?铁锤落的会快一些吗?如果苹果在月球上呢?在太空中呢?现在这样,过去历史呢?未来呢?这样的一系列观察、思考就让我们人类发现古典力学的规则性。所以以长度区分,从一个苹果直径0.1米到地球直径12,756,000米,这样的球体运动似乎都能适用于古典牛顿力学。

根据古典力学,我们能设计人造卫星绕行地球轨道、周期,能计算该卫星所需要的重量,能设计飞机、太空梭克服地球引力升空,当然也能设计盖建摩天大楼、云霄飞车。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来,在牛顿力学的认识范围内,古典力学也等于有了预测能力,许多工程技术其实都是预测结果的体现,所谓的设计其本质意义不就是预测吗!从法国的艾菲尔铁塔(1889年)到美国胡佛水坝(1936年),从汽车公路到电车铁道,从海上轮船到空中飞机,在地球这个重力场一次次预测建造一项项人类的现代文明。

从巨观的角度看,牛顿时代我们在地球上已经能算出光的速度,每秒约走3108米,所以面对像更宏大的宇宙天体时,人们发现得用更大的尺度,得用光的运动尺度“光年”来描述,光年为光走一年的距离,相当于3108x365246060=9.461015米,像距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星座是4.2光年,银河系的直径为12万光年,距离地球最远天体星系是120亿光年,这涉及更大更大质量的重力场与时空变化,已经超出古典力学的观察,很多现象解释不了了。所幸上世纪初,出现另一个充满想像力的年轻人,有天他骑在脚踏车上时,想像自己像光一样穿梭于空间中,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这一想想出了相对论,这个根据古典力学的预测,把现代人类对空间与时间、质量与能量认识,大大地往前拓宽扩广了推进了一大步,可以说改变整个现代人类世界。美国《时代》杂志选出的“二十世纪风云人物”,不是什么政要富商,正是这位改变历史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当代的科学家透过太空望远镜观测到了宇宙黑洞,观察到庞大宇宙有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不可见的暗物质、暗能量存在,庞大的天体很可能是多维空间,也就是四度、五度、十几度,甚至几十度的多重空间,只有三维认识的人类看宇宙,其实很可能认识到一层“影子”。于是站在相对论的基础上,科学家又提出像大爆炸理论、超弦理论、膜理论等多维时空理论来重新认识我们所观测的一些宇宙现象。这都是古典力学认识不到,解释不了的现象。

另一个极端尺度,就是微观的原子、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甚至更小的像夸克、中微子等的微观世界。这个范畴用的尺度就是埃(A,Anstroom, 10-10米)或现在最流行的奈米(nanometer, 10-9米),甚至用到picometer(10-12米) ,为单位。一般的原子大小约为3A或0.3奈米,中子、质子就更小了约10-6奈米。这个既狭小又广阔的世界,为什么这样形容呢?假如把原子放大到像一个足球场,我们会看到原子核像是足球场中心放个高尔夫球般,这个世界对人来说狭小到肉眼、最精密的仪器都无法直接观测,却又发现是辽阔而空旷的空间。二十世纪初期,科学家开始透过间接方式观察这个微小的世界时,发现古典牛顿力学根本使不上力,“量子力学”应运而生,“测不准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是这个小世界的基本游戏规则。这又是个变幻的空间,挑战人类的思想,什么是量子力学?什么叫“测不准原理”呢?10个学过量子力学有9个会感到头疼,另外的1个是天生就头疼的,连爱因斯坦都头疼,这就是为什么他会说“不相信上帝会玩骰子”的历史名言来形容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简单说就是统计力学,再简单一点就是玩骰子、算机率;“测不准”就是我们无法同时测出微粒子的精确位置与速度。以原子为例,为什么以变幻来形容,严格说是我们跟本不知道电子在哪里是怎么运动,所以描述电子用的是“轨域”的概念,意思就是电子在不同固定区域出现的机率,不同区域代表电子不同能量状态,如果我们能用肉眼看电子,会看到电子像日本的忍者,一下出现这儿一下出现在那儿,也像孙悟空能分身般同时出现很多地方,这就是为什么测不准,为什么叫统计力学,因为电子的波动特性,量子力学用的波函数就是统计机率。这现象俨然又像个缩小版的多维空间,确实会让三维空间概念的人迷惑,所以量子力学发现了微小粒子都有波粒二重性,也就是说微小粒子有波动的特性,像光波,有能量,有频率;也像小球粒,有质量,有碰撞现象。打个比喻也许读者们容易懂,如果把电子当一个人,它真像一个炼就一身忍术的忍者,当我们偏重粒子性时,比如真去抓个电子来看一看时,就会发现抓到的像是具死尸体,虽然可以知道电子(忍者)的位置,但是死的忍者在原子里练功夫时是在笑或是哭,它是个侠义剑客还是冷血杀手,精神层次无法得知,就是电子的能量状态测不到了。一旦我们想了解电子的能量(速度),就像是想看清忍者的表情,想了解他的个性,这时会发现它忽东忽西或是像有分身术般,同时出现好几个忍者,分不清楚他在哪或是那一个才是他。这就是量子波动力学,波的强弱决定粒子出现机率,一切以机率计算。波动方程式的创始人薛丁格(Erwin Schrodinger)有个著名的例子,叫“薛丁格的猫”,光讨论猫是活猫、死猫恐怕一般读者会发飙了,传统的观念是非死即活,就二种情形,薛丁格的猫是既死的也是活的,量子世界死活并存,简单说就是不同尺度的世界对存在的概念也不同。

相对论与量子论的发现,根据这些理论预测所发展出来的科技,真是颠覆现代人类的生活。原子弹、核能科技让现代人类拥有巨大能量,甚至足以瞬间毁灭人类的能力,量子化的现象更让科技应用有突破性的发展,像雷射、半导体、超导体、电脑技术等数化科技,带动发展生化科技、太空科技、电讯电子科技、奈米科技等等都是科学家脑中假想、预测的实践。

现代科学是如何预测的呢?我们可以举个明显有趣的例子,根据相对论物体的运动速度对时间会产生变化,所以科学家就发现地表与人造卫星会有些微的时间差,因为卫星相对运动速度大于地球表面,由于速度变化相对于光速而言,这些变化太小,差异就不明显,科学能预测差异做出适当的修正。一旦物体以接近光速进行时,这时候时间就不再是个绝对值,我们的思想从新调整调整了,所以美国好莱坞拍了很多像回到未来、回到过去的电影,这不再仅是幻想而是有科学理论依据的预测。如果人体能以光速飞行,大概不会大叹光阴无情,于是逝者不再如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成为“黄河西返,古今风流人物同登时间舞台”!时空概念会出现截然不同的变化,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轴会变成像一条高速公路一样,人们沿途浏览风光不再侵荒芤砸欢ㄋ俣韧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