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批量制造百万富翁 已沦为腐败重灾区 (2)

发表:2004-11-11 08:0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违规招生成筹资手段 究竟要“票子”还是顾“牌子”

  多年来,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从未发生一起违规招生事件,但其以无形资产“入股”的武汉学院第一年招生便曝出了丑闻。痛感声誉受损的同时,吴汉东校长更多的是无奈:究竟是要“票子”,还是顾“牌子”?

·一位中专学校校长对此道出隐情:中职学校主要靠收费维持,师资力量跟不上新专业发展,所以出现“几个专业、一套老师”的现象...

  其他名牌大学也曾面临过同样的烦恼。2003年上半年,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被教育部树立为全国独立学院的“样板”,但仅隔几个月,该学院向不够录取分数的考生收取高额赞助费的丑闻被媒体曝光,最终清退款达1900余万元。今年5月31日,又因入学时校方承诺的本科身份突然被改成专科,发生300多名 “高价生”集体堵校门抗议事件。

  “票子”与“牌子”的博弈,凸现了众多独立学院面临的困境。公办大学以品牌、师资等无形资产与企业的资本相结合,后者将“票子”交给前者,换取“牌子”的使用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独立学院负责人透露:表面上看,我们学院50%的教学任务由“牌子”大学的教师承担,学院各系的主任也都由“牌子”大学的教授兼任,但是“牌子”大学的授课教师不到课堂的事经常发生,我们的课表也因此不断地调整。

  目前,独立学院的办学经费除企业投资和学费收入外,多数靠银行借贷。据透露,有些独立学院要向出“牌子”的母校“进贡”总收入的40%。由于投资教育的回报期长,在举债兴建了“千亩校园”后,投资方当然希望通过扩大招生规模获取更多学费收入,以便尽快还贷后能够盈利。于是,违规招生成了筹集资本的手段。那些和独立学院捆在一条“利益链”上的公办大学,对此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位学生家长这样痛斥:在票子的诱惑下,那些不负责任的公办大学不仅在出卖自己的品牌,而且在出卖自己的良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