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会给赵紫阳公正评价

发表:2005-01-18 14:0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邓小平曾这样讲过:“天塌下来,有胡赵顶着。”如果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事业的总设计师,胡耀邦和赵紫阳作为他的左右手,对中国政治在文化大革命后回归理性、经济步入正轨作出的贡献,也是不应抹杀的。

  在胡赵结成改革同盟的1980年代初期,胡耀邦担任中共总书记,赵紫阳担任国务院总理,2人携手为中国开创了近几十年来政治上最开明的时期。

  赵紫阳,原名赵修业,1919年生于河南滑县。他13岁就加入共青团,19岁正式成为中共党员、滑县工委书记。文革以前,赵紫阳在仕途上可谓平步青云,二次大战结束时他已是中共冀鲁豫第四地委书记,当时邓小平是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相当于他上司的上司,两人后来在政治上联盟,据说就是在那个时期埋下伏笔的。

  1951年,赵紫阳由河南被调往广东工作,成了封疆大吏陶铸的得力助手。1965年他升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正式进入地方诸侯的行列。那年他46岁,是当时最年轻的省部级干部。

  文革爆发后,已上调中央的陶铸和毛泽东的接班人刘少奇一起遭到批斗,后来同年同月惨死,而和陶铸关系亲密的赵紫阳也受牵连。1966年至1970年,他由广东省原一把手变成工人,得到工厂劳动。到了1971年,据说周恩来以解决“吃饭问题”为由,征得毛泽东同意,让在广东主政时“养猪”工作抓得不错的赵紫阳到内蒙古担任排名最后一位的区委书记(相当于今日的副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

  1974年,赵紫阳重新回到广东担任省委第一书记。不过他在政治上真正的转捩点是在一年之后。1975年,他奉命入川担任四川第一书记。在他的领导下,四川和当时万里领导的安徽成了中国最早进行农村改革的两个省份,而且改革的效果彰显。“要吃粮,找紫阳,要吃米,找万里”的顺口溜一时广为流传,为他累积了不少政治资本。

  1978年,赵紫阳开始担任中央重要领导职务,最初是进入全国政协当副主席。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他当选政治局委员,1980年2月份的五中全会上又升任常委。 1980年4月份,他当上国务院副总理。同年9月份,毛泽东指定接班人华国锋因为失势让出了总理的位子,由赵紫阳补上。赵就此成了周恩来、华国锋以后的第三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1982年中共十二大以后,邓胡赵体制成型。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胡耀邦抓政治,赵紫阳抓经济,共同收拾文革留下的烂摊子。思想开明的胡耀邦在禁止个人崇拜、消除数十年不断的政治斗争在社会上留下的戾气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赵紫阳则启动了中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大转型。

  胡耀邦下台后,其苁榧侵拔裼烧宰涎羧〈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