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发自心中的声音,告别中共!

发表:2005-01-22 01:0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十五年前的中国北京,胡耀邦的去世引发了八九学潮。五月十九日的天安门广场,赵紫阳站在学生中间,手举扩音筒,当时看电视时我记忆最深的一句话是:“我们老了,无所谓了,可你们还年轻……”当时听到那句话时,感觉到的是他对学生们的同情和对中央的无奈心情。

六月三日晚间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让广大的北京市民走向了长安街,有老人,有孩童。当时市民们心里想的就是保护学生,阻止军队进城。人们试图阻挡住坦克、军车。市民们都知道军人们手中握着枪,可却又都相信那里边装的是橡皮子弹,只不过想吓走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而已。然而当从枪中飞出的子弹划破夜空,落到地上打出了火星;当子弹射中了人们的身体,殷红的鲜血飞渐。那时候,人们才算是明白过来那是真枪实弹呀,而且是至人于死地、在体内爆炸的 “炸子儿”。

多少年轻鲜活的生命,心脏就在那一天停止了跳动。多少哀痛的父母与家庭,从那一天起被蒙上了悲愤与压抑的阴影。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电视上无休止的谎言轰击“六四没打死一个人”;各个单位强迫每一个人表态“与中央保持一致”的丑陋表演。

天安门广场上那被青年学子血色染红的青石板被拆了下来,用劳苦民众们血汗凿造的新石板换上。

不少单位中那些见风使舵的领导们开始忙活起来,强制性的让单位的职工们上班时间学跳集体舞,工资奖金照发,而且还有额外的奖赏。就是为了在那一年的十月一日,在刚刚经历过血腥不久的天安门广场上莺歌燕舞,放礼花。那真真是一个悲鸣的“太平繁景”。

赵紫阳的去世使许多人回忆起“六四”

十五年后的今天,赵紫阳的去世,不禁使许多人又回忆起了“六四”,想起了他当时为坚持反对血腥镇压而丢掉高官的风范。

十五年来这个被中共软禁而失去自由之身八十五岁的白发老人,“终于自由了。”

仔细想想,共产党执政的这五十多年来,一直采用的不就是暴力与谎言吗?不管是谁,只要他敢说真话,反对暴力反对谎言,那么他就一定会遭到排斥打击以至被置于死地。人们的心变得麻木、冷漠,抛弃传统,拜金求钱,道德急速下滑;环境污染,江河泛滥。

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是中华民众的悲哀。

告别中共吧,让我们的心中发出这震撼的一声。只有告别中共,中国才会有希望;只有告别中共,中国的民众才能过上真正幸福的日子。

“八九学潮”简介

“八九学潮”,又称八九民运、六四事件,六四天安门事件,是指1989年4月中旬开始的以悼念胡耀邦活动为导火索、由中国大陆高校学生在北京市天安门广场发起、持续近两个月的全境示威运动。狭义上指六四清场,即1989年6月3日晚间至6月4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和人民警察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对示威集会进行的武力清场行动。

六四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的爆发标志着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等人在中国大陆推动的后期政治体制改革失败,赵紫阳、鲍彤等中共改革派高层事后被撤职。于是1980年代被不同程度推动的自由化改革也就此停止。

责任编辑:輕舟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