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事出现有限和缓讯号之际,华府与莫斯科释出可能重启高层接触的消息。美国总统川普正推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双边峰会,地点倾向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时间可能就在下周。图为2018年7月16日,在赫尔辛基会晤中,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特朗普)(Donald Trump,左)和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右)握手。(图片来源:BRENDAN SMIALOWSKI/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8月8日讯】(看中国记者杨天资编译/综合报导)俄乌战事出现有限和缓讯号之际,华府与莫斯科释出可能重启高层接触的消息。美国总统川普正推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双边峰会,地点倾向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时间可能就在下周;会后是否扩充为美俄乌三方会谈,尚待各方敲定前提。普京表示对与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会面“原则上不反对”,但强调“条件未具备”;泽伦斯基则强调乌克兰必须参与任何攸关自身的协议,且欧洲应在场。外界研判,“双普会”成行可见度高于三方同框,短期内推进“普泽会”仍有距离。
峰会时程与地点确定 阿联成为首选场地
克里姆林宫外交政策顾问乌沙科夫表示,俄美双方已就峰会地点原则达成共识,时间目标定在下周,工作层级正进行最后准备,确切资讯将稍后公布。普京也点名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为“完全适合”举行美俄峰会的场地之一,显示中立且安保条件完善的场域仍是优先选项。
若峰会成行,这将是自2021年6月普京与时任美国总统拜登在瑞士日内瓦会晤以来,首次美俄元首峰会。当时的日内瓦会晤虽未能阻止后续的俄乌冲突,但建立了两国元首直接沟通的管道。此次峰会对于重启双边战略对话、探寻俄乌降温路径,具有重要的象征与实务意义。
乌沙科夫透露,俄美基本上达成协议,将在未来几天内举行峰会,目前正与美国对口人员展开具体准备工作。他强调,双方对会议场地原则上已达成共识,这表明技术面障碍不大,真正的挑战在于会谈的议题设计与政治风险控管。
普京表态谨慎 不排斥会泽伦斯基但称时机未成熟
据俄罗斯塔斯社报导,普京(Vladimir Putin)重申他“原则上不反对”与泽伦斯基会面,但须在“合适条件”下进行,并直言距离建立这些条件“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一表态与俄方长期立场一致:高层会晤应建立在实质共识基础上,而非为会而会。
普京的谨慎态度反映了莫斯科对当前情势的评估。俄方认为,在停火条件、领土争议、安全保障等核心议题上,双方分歧依然巨大,贸然举行领袖会晤可能适得其反。曾率俄方代表团参与土耳其伊斯坦堡俄乌谈判的前文化部长梅丁斯基也指出,双方在停火条件上分歧明显,暂无首脑会晤的成熟空间。
梅丁斯基以中国内战时期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历史会谈为例,强调若缺乏基础共识,领袖见面难产实质效果。这种“先技术磨合、后领袖定锚”的程序观,体现了俄方对谈判节奏的坚持,也暗示克里姆林宫更倾向通过工作层级先行累积共识,再寻求高层会晤。
乌克兰立场坚定 强调主权完整与欧洲参与
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晚间谈话中强调,乌克兰有权参与任何与自身相关的协议,若要达成公平解决方案,三方首脑会晤不可或缺。他感谢川普展现寻求和平的意愿,但强调“每一步都必须审慎计算”,避免在缺乏保障与监督机制下仓促推进。
泽伦斯基特别指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本质上是对整个欧洲自由与安全的攻击,因此欧洲应在任何谈判中拥有席位。他说:“俄罗斯战事是对抗乌克兰,也是对我们自由的挑战,更是对全欧洲自由的攻击。”这一表述将冲突定性为超越双边范畴的欧洲安全问题。
近日泽伦斯基与法国总统马克宏、德国总理梅尔茨及欧盟执委会主席范德赖恩密集通话,重申欧洲参与和平进程的重要性。他强调,乌克兰已就加入欧盟展开谈判,任何协议都将形塑未来数十年的欧洲安全格局,因此欧洲的参与具有现实与制度双重必要性。泽伦斯基还在社群平台写道,这场战争必须以“有尊严的和平”结束,无论达成什么协议,都将影响未来几十年欧洲安全格局。
川普推翻先前前提条件
美国方面的讯息一度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根据《纽约邮报》报导,白宫官员先前曾透露,川普(Donald Trump)安排美俄峰会的前设是普京必须先同意与泽伦斯基会面,此举显然是藉会议安排作为施压杠杆,迫使俄方正面回应“普泽会”。
然而,川普随后在白宫受访时亲自澄清,他与普京的会谈不以“普泽会”为先决条件。当记者询问普京是否需要先与泽伦斯基见面才能与他会面时,川普明确回答:“不,不需要。”他表示:“我不喜欢等太久,他们想与我见面,我会尽一切努力停止杀戮。”
这番说法等于推翻了先前白宫内部“以三方会作为双边会前提”的说法,也把决策主导权公开“抛球”给了克里姆林宫。川普的表态显示,他更倾向于先确保美俄双边会谈的进行,再视情况决定是否扩大为三方会谈。
三方会谈构想仍在试探 俄方态度保留
美国总统中东特使威科夫据称曾建议举办美俄乌三方峰会,但乌沙科夫表示,俄方对此一选项“完全不置评”,也没有特别讨论。他强调:“我方提议先聚焦准备和川普的双边峰会,我方认为这场峰会能够成功又卓有成效最为重要。”
这一表态显示,克里姆林宫对立即扩大会谈规模持谨慎态度,更愿意先确保双边会谈的成功,再考虑后续安排。俄方的保守策略反映了对复杂多边谈判风险的担忧,也暗示他们希望在与美方建立某种程度的共识后,再面对乌克兰方面的直接压力。
纽约时报引述两位知情人士称,川普计划最快下周先与普京会面,会后再邀泽伦斯基加入三方谈判。但川普强调,会谈仅限他本人与俄乌两国领袖参与,其他欧洲国家代表不在此列。这一安排若成真,势将引发欧洲对参与度与程序正当性的疑虑,也将成为基辅衡量是否参与的重要变数。
制裁威慑与最后期限 川普保留施压空间
川普此前向俄罗斯祭出最后通牒,订下8月8日为最后期限,要求俄罗斯同意和平协议,否则将面临新制裁。当被问及该期限是否仍然有效时,川普表示,这要看普京的决定。他说:“我们会看看他会说什么,这将取决于他。”
尽管川普表示对普京的行为非常失望,但他仍未排除最早于8日实施额外制裁的可能性。这种“胡萝卜与大棒”并用的策略,既为谈判创造了时程压力,也保留了根据俄方回应调整政策的弹性空间。
从谈判技术来看,最后期限可以促成快速让步与交换,但若对方评估制裁可承受或可被规避,反而可能激化对抗,降低互信。更重要的是,制裁效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洲的配合程度以及第三国是否“兜底”,这也是泽伦斯基一再强调欧洲必须参与的原因之一。
专家警告拖延战术 忧议题焦点被转移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援引多名专家警告,普京很可能再次“玩弄川普”,利用与美方的峰会作为拖延战术的一环。专家指出,克里姆林宫可能一方面争取外交舞台与时间,另一方面在前线调整部署,试图于乌东夺取更多战略要地。
分析人士担心,若峰会议题被扩散至核武谈判、经贸合作等与前线降温不直接相关的领域,可能转移外界对停火本身的关注,形成“谈判热、战场不冷”的局面。这种“谈判桌上拚叙事、战场上拚态势”的双轨策略,在过去多起国际冲突中屡见不鲜。
专家建议,若要避免谈判沦为拖延战术,初期应聚焦于可验证的技术性安排,例如战俘交换、人道走廊、危机热线与事故防止机制等。这些相对具体的措施既能建立互信,也能为后续更深层的政治谈判奠定基础。
乌克兰民意反映复杂心态 渴望和平但信心不足
盖洛普最新民调显示了乌克兰民众的复杂心态。约七成受访者认为基辅应尽快寻求谈判达成协议,显示出社会对止战的强烈渴望。然而,仅约25%预期未来12个月内能真正停火,反映出民众在现实评估上的保守与谨慎。
更值得关注的是,乌克兰人对美国政府领导力的认可度近年大幅下滑,从三年前约三分之二降至最新的16%,反映出自川普回任以来,美乌关系出现新的紧张。这一变化可能影响美方在和平进程中的公信力与斡旋效果。
该民调以乌克兰境内逾千名15岁以上民众为样本,但不包含俄军占领区居民,因此在解读时需要考虑代表性的限制。尽管如此,民调结果仍然反映了战争疲劳与和平渴望之间的微妙平衡,以及民众对谈判前景的理性评估。
欧洲角色至关重要 参与度影响协议执行力
泽伦斯基屡次强调“欧洲要在场”,这不仅是政治象征,更关乎任何协议的执行、监督与可持续性。欧盟在制裁架构、军援节奏、人道援助与重建融资等方面的关键作用,使其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协议的可操作性。
若三方会谈排除欧洲主要行为者,未来在安全担保、监测机制与违规惩戒等面向可能难以落实,也可能引发基辅内部对协议正当性的质疑。从制度设计角度看,任何持久的和平协议都需要多边支撑,单纯的双边或三方安排难以应对复杂的执行挑战。
欧洲国家对于被排除在谈判之外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毕竟,俄乌冲突的影响远超双边范畴,涉及欧洲整体安全架构的重塑。德国、法国等主要国家以及欧盟机构,都希望在塑造战后秩序的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未来观察重点 5个关键讯号值得关注
接下来几日,有几个关键讯号值得密切关注。首先是俄美是否正式公布峰会确切时间、地点与议程要点,这将直接影响外界对会谈严肃性的判断。其次是议题清单是否纳入可操作的降温与人道项目,包括临时停火监测、战俘交换与危机热线等技术性安排。
第三个观察重点是“普泽会”是否被设定为明确目标,以及相关的前置条件是否被具体化,例如是否需要先就某种临时停火线、监测机制或第三方担保达成框架性共识。第四是川普对“8日期限”与可能新制裁的表述是否出现变化,这将反映美方的谈判策略调整。
最后是欧洲主要国家与欧盟机构是否提出具体的参与方案,并获得美俄的接受。欧洲的态度和行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三方会谈能否顺利扩容,以及任何达成的协议是否具有广泛的国际支持。
“双普会”可期 三方会谈仍需时日
综合各方讯息,“双普会”的成行可见度相对较高,技术准备已接近完成,政治意愿也基本具备。然而,“普泽会”仍面临重大障碍,普京所谓的“条件未备”反映了俄方对当前谈判环境的谨慎评估。美俄乌三方峰会更是停留在政治意向与程序试探阶段,短期内难以实现。
普京以“不排斥、但条件未备”的表述维持谈判弹性,既避免了完全关闭对话大门,也为自己保留了充分的回旋空间。泽伦斯基坚持乌克苏与欧洲必须在场的立场,体现了对程序正当性与实质参与权的诉求。川普则在推动会面与维持制裁威慑之间寻求微妙平衡,试图以灵活的策略组合推动谈判进程。
若无前置共识的积累,领袖同框难以自动转化为实质性的停火协议。反之,只要能在前线降温与人道议题上取得可验证的具体进展,后续更敏感的领土争议、安全保证与战后秩序重建才可能找到现实的落点。短期内,阿联峰会是否能产出具体而可验证的技术性成果,将成为判读整个和平进程走向的首要指标。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