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事出現有限和緩訊號之際,華府與莫斯科釋出可能重啟高層接觸的消息。美國總統川普正推動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雙邊峰會,地點傾向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時間可能就在下週。圖為2018年7月16日,在赫爾辛基會晤中,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特朗普)(Donald Trump,左)和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右)握手。(圖片來源:BRENDAN SMIALOWSKI/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8月8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編譯/綜合報導)俄烏戰事出現有限和緩訊號之際,華府與莫斯科釋出可能重啟高層接觸的消息。美國總統川普正推動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雙邊峰會,地點傾向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時間可能就在下週;會後是否擴充為美俄烏三方會談,尚待各方敲定前提。普京表示對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會面「原則上不反對」,但強調「條件未具備」;澤倫斯基則強調烏克蘭必須參與任何攸關自身的協議,且歐洲應在場。外界研判,「雙普會」成行可見度高於三方同框,短期內推進「普澤會」仍有距離。
峰會時程與地點確定 阿聯成為首選場地
克里姆林宮外交政策顧問烏沙科夫表示,俄美雙方已就峰會地點原則達成共識,時間目標定在下週,工作層級正進行最後準備,確切資訊將稍後公布。普京也點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為「完全適合」舉行美俄峰會的場地之一,顯示中立且安保條件完善的場域仍是優先選項。
若峰會成行,這將是自2021年6月普京與時任美國總統拜登在瑞士日內瓦會晤以來,首次美俄元首峰會。當時的日內瓦會晤雖未能阻止後續的俄烏衝突,但建立了兩國元首直接溝通的管道。此次峰會對於重啟雙邊戰略對話、探尋俄烏降溫路徑,具有重要的象徵與實務意義。
烏沙科夫透露,俄美基本上達成協議,將在未來幾天內舉行峰會,目前正與美國對口人員展開具體準備工作。他強調,雙方對會議場地原則上已達成共識,這表明技術面障礙不大,真正的挑戰在於會談的議題設計與政治風險控管。
普京表態謹慎 不排斥會澤倫斯基但稱時機未成熟
據俄羅斯塔斯社報導,普京(Vladimir Putin)重申他「原則上不反對」與澤倫斯基會面,但須在「合適條件」下進行,並直言距離建立這些條件「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一表態與俄方長期立場一致:高層會晤應建立在實質共識基礎上,而非為會而會。
普京的謹慎態度反映了莫斯科對當前情勢的評估。俄方認為,在停火條件、領土爭議、安全保障等核心議題上,雙方分歧依然巨大,貿然舉行領袖會晤可能適得其反。曾率俄方代表團參與土耳其伊斯坦堡俄烏談判的前文化部長梅丁斯基也指出,雙方在停火條件上分歧明顯,暫無首腦會晤的成熟空間。
梅丁斯基以中國內戰時期毛澤東與蔣介石的歷史會談為例,強調若缺乏基礎共識,領袖見面難產實質效果。這種「先技術磨合、後領袖定錨」的程序觀,體現了俄方對談判節奏的堅持,也暗示克里姆林宮更傾向通過工作層級先行累積共識,再尋求高層會晤。
烏克蘭立場堅定 強調主權完整與歐洲參與
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晚間談話中強調,烏克蘭有權參與任何與自身相關的協議,若要達成公平解決方案,三方首腦會晤不可或缺。他感謝川普展現尋求和平的意願,但強調「每一步都必須審慎計算」,避免在缺乏保障與監督機制下倉促推進。
澤倫斯基特別指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本質上是對整個歐洲自由與安全的攻擊,因此歐洲應在任何談判中擁有席位。他說:「俄羅斯戰事是對抗烏克蘭,也是對我們自由的挑戰,更是對全歐洲自由的攻擊。」這一表述將衝突定性為超越雙邊範疇的歐洲安全問題。
近日澤倫斯基與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梅爾茨及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密集通話,重申歐洲參與和平進程的重要性。他強調,烏克蘭已就加入歐盟展開談判,任何協議都將形塑未來數十年的歐洲安全格局,因此歐洲的參與具有現實與制度雙重必要性。澤倫斯基還在社群平台寫道,這場戰爭必須以「有尊嚴的和平」結束,無論達成什麼協議,都將影響未來幾十年歐洲安全格局。
川普推翻先前前提條件
美國方面的訊息一度出現前後矛盾的情況。根據《紐約郵報》報導,白宮官員先前曾透露,川普(Donald Trump)安排美俄峰會的前設是普京必須先同意與澤倫斯基會面,此舉顯然是藉會議安排作為施壓槓桿,迫使俄方正面回應「普澤會」。
然而,川普隨後在白宮受訪時親自澄清,他與普京的會談不以「普澤會」為先決條件。當記者詢問普京是否需要先與澤倫斯基見面才能與他會面時,川普明確回答:「不,不需要。」他表示:「我不喜歡等太久,他們想與我見面,我會盡一切努力停止殺戮。」
這番說法等於推翻了先前白宮內部「以三方會作為雙邊會前提」的說法,也把決策主導權公開「拋球」給了克里姆林宮。川普的表態顯示,他更傾向於先確保美俄雙邊會談的進行,再視情況決定是否擴大為三方會談。
三方會談構想仍在試探 俄方態度保留
美國總統中東特使威科夫據稱曾建議舉辦美俄烏三方峰會,但烏沙科夫表示,俄方對此一選項「完全不置評」,也沒有特別討論。他強調:「我方提議先聚焦準備和川普的雙邊峰會,我方認為這場峰會能夠成功又卓有成效最為重要。」
這一表態顯示,克里姆林宮對立即擴大會談規模持謹慎態度,更願意先確保雙邊會談的成功,再考慮後續安排。俄方的保守策略反映了對複雜多邊談判風險的擔憂,也暗示他們希望在與美方建立某種程度的共識後,再面對烏克蘭方面的直接壓力。
紐約時報引述兩位知情人士稱,川普計畫最快下週先與普京會面,會後再邀澤倫斯基加入三方談判。但川普強調,會談僅限他本人與俄烏兩國領袖參與,其他歐洲國家代表不在此列。這一安排若成真,勢將引發歐洲對參與度與程序正當性的疑慮,也將成為基輔衡量是否參與的重要變數。
制裁威懾與最後期限 川普保留施壓空間
川普此前向俄羅斯祭出最後通牒,訂下8月8日為最後期限,要求俄羅斯同意和平協議,否則將面臨新制裁。當被問及該期限是否仍然有效時,川普表示,這要看普京的決定。他說:「我們會看看他會說什麼,這將取決於他。」
儘管川普表示對普京的行為非常失望,但他仍未排除最早於8日實施額外制裁的可能性。這種「胡蘿蔔與大棒」並用的策略,既為談判創造了時程壓力,也保留了根據俄方回應調整政策的彈性空間。
從談判技術來看,最後期限可以促成快速讓步與交換,但若對方評估制裁可承受或可被規避,反而可能激化對抗,降低互信。更重要的是,制裁效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歐洲的配合程度以及第三國是否「兜底」,這也是澤倫斯基一再強調歐洲必須參與的原因之一。
專家警告拖延戰術 憂議題焦點被轉移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援引多名專家警告,普京很可能再次「玩弄川普」,利用與美方的峰會作為拖延戰術的一環。專家指出,克里姆林宮可能一方面爭取外交舞台與時間,另一方面在前線調整部署,試圖於烏東奪取更多戰略要地。
分析人士擔心,若峰會議題被擴散至核武談判、經貿合作等與前線降溫不直接相關的領域,可能轉移外界對停火本身的關注,形成「談判熱、戰場不冷」的局面。這種「談判桌上拚敘事、戰場上拚態勢」的雙軌策略,在過去多起國際衝突中屢見不鮮。
專家建議,若要避免談判淪為拖延戰術,初期應聚焦於可驗證的技術性安排,例如戰俘交換、人道走廊、危機熱線與事故防止機制等。這些相對具體的措施既能建立互信,也能為後續更深層的政治談判奠定基礎。
烏克蘭民意反映複雜心態 渴望和平但信心不足
蓋洛普最新民調顯示了烏克蘭民眾的複雜心態。約七成受訪者認為基輔應盡快尋求談判達成協議,顯示出社會對止戰的強烈渴望。然而,僅約25%預期未來12個月內能真正停火,反映出民眾在現實評估上的保守與謹慎。
更值得關注的是,烏克蘭人對美國政府領導力的認可度近年大幅下滑,從三年前約三分之二降至最新的16%,反映出自川普回任以來,美烏關係出現新的緊張。這一變化可能影響美方在和平進程中的公信力與斡旋效果。
該民調以烏克蘭境內逾千名15歲以上民眾為樣本,但不包含俄軍占領區居民,因此在解讀時需要考慮代表性的限制。儘管如此,民調結果仍然反映了戰爭疲勞與和平渴望之間的微妙平衡,以及民眾對談判前景的理性評估。
歐洲角色至關重要 參與度影響協議執行力
澤倫斯基屢次強調「歐洲要在場」,這不僅是政治象徵,更關乎任何協議的執行、監督與可持續性。歐盟在制裁架構、軍援節奏、人道援助與重建融資等方面的關鍵作用,使其參與程度直接影響協議的可操作性。
若三方會談排除歐洲主要行為者,未來在安全擔保、監測機制與違規懲戒等面向可能難以落實,也可能引發基輔內部對協議正當性的質疑。從制度設計角度看,任何持久的和平協議都需要多邊支撐,單純的雙邊或三方安排難以應對複雜的執行挑戰。
歐洲國家對於被排除在談判之外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畢竟,俄烏衝突的影響遠超雙邊範疇,涉及歐洲整體安全架構的重塑。德國、法國等主要國家以及歐盟機構,都希望在塑造戰後秩序的過程中發揮應有作用。
未來觀察重點 5個關鍵訊號值得關注
接下來幾日,有幾個關鍵訊號值得密切關注。首先是俄美是否正式公布峰會確切時間、地點與議程要點,這將直接影響外界對會談嚴肅性的判斷。其次是議題清單是否納入可操作的降溫與人道項目,包括臨時停火監測、戰俘交換與危機熱線等技術性安排。
第三個觀察重點是「普澤會」是否被設定為明確目標,以及相關的前置條件是否被具體化,例如是否需要先就某種臨時停火線、監測機制或第三方擔保達成框架性共識。第四是川普對「8日期限」與可能新制裁的表述是否出現變化,這將反映美方的談判策略調整。
最後是歐洲主要國家與歐盟機構是否提出具體的參與方案,並獲得美俄的接受。歐洲的態度和行動,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三方會談能否順利擴容,以及任何達成的協議是否具有廣泛的國際支持。
「雙普會」可期 三方會談仍需時日
綜合各方訊息,「雙普會」的成行可見度相對較高,技術準備已接近完成,政治意願也基本具備。然而,「普澤會」仍面臨重大障礙,普京所謂的「條件未備」反映了俄方對當前談判環境的謹慎評估。美俄烏三方峰會更是停留在政治意向與程序試探階段,短期內難以實現。
普京以「不排斥、但條件未備」的表述維持談判彈性,既避免了完全關閉對話大門,也為自己保留了充分的迴旋空間。澤倫斯基堅持烏克蘇與歐洲必須在場的立場,體現了對程序正當性與實質參與權的訴求。川普則在推動會面與維持制裁威懾之間尋求微妙平衡,試圖以靈活的策略組合推動談判進程。
若無前置共識的積累,領袖同框難以自動轉化為實質性的停火協議。反之,只要能在前線降溫與人道議題上取得可驗證的具體進展,後續更敏感的領土爭議、安全保證與戰後秩序重建才可能找到現實的落點。短期內,阿聯峰會是否能產出具體而可驗證的技術性成果,將成為判讀整個和平進程走向的首要指標。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