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社论:六四血债还要拖多久?

发表:2005-06-03 00:3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六四屠城这笔血债,已经拖了十六年了。中共当权者还要拖多久呢?

他们是不承认这笔债务吗?不是。

中共领导集团尽管在当时硬着头皮把这场血腥屠杀说成“平熄反革命暴乱”,并在事后开会庆祝“挽救了共和国”的“伟大胜利”,但很快就像乌龟一样把头缩了回去,不再张扬这场赫赫武功,而是千方百计想从历史上把这一页扯下来,使人们把它忘记。

这说明他们害怕了:他们心里明明白白,自己犯了罪,这是他们欠下的一笔可怕的血债。这一点,只要看他们屠杀之后,手忙脚乱在天安门广场放火烧毁罪证,放水冲洗血迹,就清楚了。

但是他们手上的血迹却永远洗不掉。更加洗不掉的是压在他们心头的犯罪恐惧感,如果不忏悔,这种罪恶感将伴随终生,并且每年“六四”都将使他们在被人追讨血债的梦魇中魂飞魄散。

从一九九二年起,政治局已经对“六四”平反问题讨论过十次了。几乎年年讨论,说明他们知道这是共产党欠下的债务;然而十次讨论十次赖账,既表明他们的无赖,也暴露了他们的愚蠢。

每当谈到“六四”,他们都拒绝重新“定性”,而要坚持原来的“结论”。其实他们早就把原来的“定性”(反革命暴乱)偷偷改成“政治风波”了。他们“定性”改了,原来的“结论”还能站得住脚吗?然而他们就是这样,厚着脸皮耍无赖。任何一个稍有人格的人都不会无耻到这种地步,然而却出自一个大国的执政党!

以前,“六四”屠城的决策者和共谋者都在台上,他们不光为了保权,即使为了个人身家性命,也要硬着头赖账。他们明知这笔血债早晚要被清算,但总是能拖一天算一天,反正“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一直混到“两眼一闭,管它洪水滔天”,反正他们生前只要能逃过正义的审判,至于身后荣辱,对这种毫无廉耻的人来说,已经无所谓了。

令人奇怪的是这个新的“核心”。现在,“六四”的主要凶手已是死的死,退的退,平反该没有阻力了吧?然而这个“新核心”上台后讨论了两次都拒绝给“六四”平反,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前任“核心”是凶残加无赖的话,那么这后任“核心”就是无赖加愚蠢。

说他们无赖,是因为“六四”是中国共产党欠下的债务,凡是它的继任人都有责任偿还这笔债务,否则就失去继续执政的资格。明知是债务而赖掉,这就是无赖。

说他们愚蠢,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上届留给他们的“六四”债务,其实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只要他们勇敢地给“六四”平反,便会像当年胡耀邦平反文革直到反右的冤案一样,立刻会赢得海内外的人心。如果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开始政治改革,使中国走上民主大道,那将对历史做出多么大的贡献!

然而这个“新核心”却根本看不到这一点,而是把“六四”这个包袱从邓小平和江泽民手里接过来,当作传家宝一样,继续背下去。

其实所谓“第四代”这种水平,也正合乎中共钦定接班人的传统:不允许一代胜过一代,而只能一代不如一代,也就是说,一定要指定比自己更坏,比自己更蠢,特别是奴性十足,绝对忠于自己的人来接班。只有这样,老一代才能死得安心:下一代不会批判自己,不致于改正自己的错误,不会清算自己的罪行,因而每一任“核心”在位时,都可以放心大胆去干坏事。

这就是中共独裁制度下领导人一代不如一代的恶性循环。事实上胡锦涛当政以来的实践已经告诉世人,他根本不想改弦更张。被隔代钦定的他,不愧是邓小平和江泽民的忠实皇孙和太子,他完全继承了祖上的衣钵。想要靠这种人给“六四”平反,真是太高估他们了!

编后漫笔

八九年震惊中外的“六四”屠杀事件已届十六周年,其中的关键人物如邓小平、李鹏、杨尚昆、赵紫阳、江泽民等或已离世或已下台,国际上和国内的大气候、小气候也改变了,但是侈言要“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共第四代领导人胡锦涛和温家宝,却顽固地坚持对国家、对人民都没有好处的重大错误,拒绝重评“八九爱国民主运动”。“北方放语”《黄华彭??等呼吁重评八九民运》报道了中共党内退休高官和来自各界的知名人士要求平反“八九”政治事件的呼声,以及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再一次违背党内外民意的错误决定。

今年是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而中共对台湾政界的分化和统战也是国内外的新闻热点,本期组织了包括著名专家学者撰写的文章的三个特辑:“六四”16年;反法西斯60年;连宋“登陆”之后。这三个特辑的文章除了有纪念性的意义之外,对有关重大历史事件更有深刻详尽的分析,具很大启发性。


--《争鸣》2005年6月号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