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强:互联网催化对中国公众事务的争论

发表:2005-07-03 07:4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共的邓小平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不争论”之说,他最早是针对中共党内关于现行政策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说的,因为邓从70年代末期以来推动的经济改革政治路线,本质上是从公有制的共产党要在中国领导并完成一个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虽然这个方针基本上得到了党内的支持,但在理论上却根本动摇了共产党统治的合法性. 为了减少党内反对派的阻力,更为了减少共产党权力基础的质疑,老邓定下了这个“不争论”的政策,暂时地避开了理论上如何解释政党的理论基础180度转弯的问题。

不过在1989年六四屠杀以后,不争论则不只是指党内的意识形态,而更是对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政策,谁都不允许挑战中共执政者的说法,再加上什么“发展是个硬道理”,什么“稳定压倒一切”,这些都说明,这种对整个社会发展方向辩论的压制,决不是中共党内政治的权宜之计,而是对整个中国社会思想自由和文化建设空间的扼杀。

这种不争论政策成为中共思想专政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后果之一,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虽然有着经济的市场化,但是公民的社会却无法健康成长。

而互联网的出现,给中国知识界思想上的争论,公共空间的形成则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除了新闻网站,BBS这样网上论坛,还有个人博客以外,在中国的网络空间出现了大量的网上的思想论坛,最早的像由南京大学教师李永刚办的“思想的境界”,以及“中国评论网”,“法律思想网”,等等,还有民间色彩更加鲜明的,像 “不寐之夜”,“关天茶舍”等等,这些思想论坛的内容也极其广泛,有法律,管理,经济,传播,妇女研究,甚至国际关系和外交,都有涉及。

虽然开始这些大多数是学术的讨论,但不是纯学术,而是越来越有与现实有关的话题,也逐渐地开始讨论国家,政治,社会以及未来的走向。通过这些影响广泛的思想论坛,中国的知识界至少可以部分地打破不争论的现实,为中国社会一个公共空间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不仅是争论的催化剂,让公民在一切事情上有着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权利,而且透过这样大众化的平台,非官方的言论还可以直接让中共的高层接触到。这些对于中国未来的走向,应当说都是健康的影响

(自由亚洲电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