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忙 再悲伤一次

作者:曾颖 发表:2005-08-24 07:2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一位年轻女同事很郁闷地对我说:这几天,我被某家大电视台的知名情感节目搞得郁闷了,心情很不好!
  
事情是这样的:5月27日,成都东郊发生一起车祸,一位元建筑公司的保安人员被撞身亡,而距此13天之后,他的女儿将参加高考。他的家人爲了让女儿安心考试,与学校老师同学和亲戚朋友们共同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将女孩子骗了过去。直至女孩顺利考完试,取得比较满意的成绩,才将消息告诉她。此时已是父亲死去的第14天。女孩在得知父亲去世消息时泪雨滂沱不能自持的表情被报纸报道之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那家电视台,也就是在看了这篇报道之后,赶赴成都来采访的。
  
作爲一个文字记者,所作的报道能引起外省电视台知名栏目的关注,当然是一件好事情,我那位女同事最初也是这么想的。但电视台在拍了两天之后,问题出来了。
  
电视台的编导是非常喜欢煽情的主儿。他们的节目,也素以让主人公在节目中哭得稀里哗啦,进而把萤幕前的观众也引得搞湿一堆纸巾,以达到提高收视率的效果。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是,他们那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节目原则在成都却遇到了问题。
  
在拍摄节目的时候,灵堂已拆,父亲的遗体也火化了,小女孩在痛苦悲伤了几天之后,已到了欲哭无泪的状态。最重要的是,此时她最想做的事不是坐在家里哭,而是努力协助警方寻找线索,找出撞死父亲后逃逸的肇事司机。
  
这种情绪,显然与电视台想要的情绪有很大的差异。电视台的编导,不厌其烦地用语重心长的开导语式,与女孩一起回顾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包括贫困的父亲爲了筹集女儿的学费,将自己的住房租出去,而自己住在4平方米的楼梯间窝棚里,父亲爲了省几元车费钱而骑车上班,并最终上演了今天的悲剧……
  
这些话,把编导自己都搞得眼圈发红了。而女主人公听了之后,除了更进一步激起对肇事司机的恨和揪出他的决心之外,并没有如编导所愿那样,泪流满面言语哽咽。她悄悄对我的女同事说:不是她不伤心,而是无法对着镜头表演悲伤。因爲她爲父亲的死,几乎把眼泪流干了。
  
拍摄进入僵局。编导还在努力地设想着煽情情节,并随着主人公并不如他的意的表现,一点点地流露出失望情绪。而女主人公,也因爲编导的失望,而流露出抵触情绪。甚至出现不太和谐的场面,一度还险些拒绝接受采访。
  
我的女同事说:这些天,她大量的精力,就耗在协调二者的关系上。但问题是,我们的新闻女主人公不是表演系的高材生更不是红得发紫的演艺明星,不会没心没肺的要哭就哭要笑就笑。那样,新闻岂不就成了电视剧?
  
对她的话,我深有同感。我记得在多年之前,我的一位采访物件也遭遇到类似的尴尬,这位在火灾中失去了儿子的父亲因爲在演播室里无法再悲伤一次,惹得编导很生气,被扣了50元钱的回程车费……
  
看来,不悲伤有时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天涯杂谈》)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