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玛丽.贾维斯创造了母亲节。(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人类在古希腊,就已经有了崇拜母亲的传统。每年春天,古希腊人会举行盛大的仪式,向众神之母赫拉(又称莉雅女神)致敬。这位女神不仅是宙斯的母亲,也是几乎所有希腊神明的母亲,象征着伟大的母性力量。人们通过庆祝活动,表达对母性的尊崇与敬意。这些古老的仪式,可以说是母亲节最早的雏形。
到了17世纪中叶,这一传统流传到了英国。英国人将封斋期(即复活节前的四旬斋)的第四个星期天定为“母亲节”(Mothering Sunday)。在这一天,那些在外地工作的佣人和学徒可以回到家中,与自己的母亲团聚。他们会带着一种特别的蛋糕(mothering cake)与小礼物回家,以表达对母亲的爱与感谢。人们甚至将这一天与教会的“受洗”仪式结合,象征人们从教会(Mother Church)“重生”(rebirth)。
这些早期的母亲节日祝活动,尽管形式各异,却都体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对赐予生命的母亲的感恩之情。然而,真正将母亲节确立为现代意义上全球性节日的,还是来自美国的一位不平凡的女子——安娜.玛丽.贾维斯(Anna Maria Jarvis,1864年5月1日~1948年11月24日)。
安娜.贾维斯终生未婚,膝下无儿无女,但她与母亲的感情却异常深厚。她的母亲是一位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女士,曾多次表达过希望设立一个纪念母亲伟大付出的节日。然而,这个愿望在她有生之年并未实现。
1906年5月9日,安娜.贾维斯的母亲不幸去世。次年,在母亲逝世周年之际,悲痛的安娜决心实现母亲的心愿。她写信给西弗吉尼亚州格拉夫顿的安德鲁斯循道圣公会教堂,请求为母亲举行特别追思礼拜。她的母亲生前曾在这所教堂的星期日学校服务了20多年。1908年,教堂宣布将贾维斯母亲的忌日——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设为母亲节。
但安娜并不满足于此。她组织了一个母亲节委员会,开始大规模宣传,呼吁将母亲节定为美国的法定节日。她的不懈努力终于得到回报。1913年5月10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案,由当时的总统威尔逊签署公告,正式确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这一决定很快引起世界各国纷纷效仿。到1948年安娜.贾维斯去世时,全球已有43个国家设立了母亲节。
值得一提的是,安娜.贾维斯的母亲生前喜爱康乃馨花,因此康乃馨成为了母亲节的象征性花朵。1934年美国首次发行母亲节纪念邮票,邮票上有一位慈祥的母亲,双手放在膝上,面前的花瓶中插着一束鲜艳美丽的康乃馨。从此,康乃馨被广泛认为是象征母爱的花朵。佩戴红色康乃馨表示母亲健在,白色则表示母亲已故,以寄讬思念之情。
“康乃馨不会让花瓣掉落,而是把它们簇拥在蕊心,一直到花谢;同样,母亲会把孩子拥在心中,母爱常青。”安娜.贾维斯在1927年接受采访时这样解释为什么母亲节适合送康乃馨。据BBC新闻报导,康乃馨也是贾维斯的母亲生前最喜爱的花。
然而,随着母亲节的普及,商业化倾向日益明显,这让安娜.贾维斯深感遗憾。她曾抗议说:“我希望它是一个情感的日子,而不是获利的日子。”讽刺的是,这位母亲节的倡导者最终对自己创立的节日感到失望,她在晚年甚至表示后悔发起母亲节。这个细节,或许正提醒我们,母亲节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华丽的礼物,而在于真挚的情感与感恩之心。
安娜最初设想的母亲节是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但当这一天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节日后,现实却并不如她所设想的一样。为母亲庆祝母亲节的想法迅速流行起来,并通过卡片和鲜花被大量商业化。
作为母亲节创始人,她当年可是很有名气的。也有不少机会借此生财。然而,她并没有把这看作是一种荣誉,而是对她所珍视的传统的一种侮辱。对她而言,给母亲手写的一封家信即便笨拙,也比花钱买现成的精美贺卡承载了更多的爱,多花时间陪伴母亲比花钱为她购买礼物更显真诚。
安娜拒绝了所有找上门来的商业合作,当花商愿意向她支付佣金时,她还愤怒地斥责节日鲜花生意为肮脏的交易。她不愿意让母亲节跟钱有瓜葛,痛恨慈善组织打着母亲节旗号为各种慈善活动募捐,不相信善款会得到善用,也痛恨商家借机促销谋利。
1918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安娜在费城的约翰.瓦纳梅克茶室里看到菜单上的母亲节沙拉后,她意识到,母亲节已经成为了商家的一个营销手段。
贾维斯无法忍受看着人们花那么多钱买奢侈的鲜花、贺卡和昂贵的巧克力。她开始提起诉讼,举行抗议,要求与总统面对面会谈,以母亲节创始人的名义,抗议母亲节成为一个商业化的节日。
惊人之举 直至终年
如果她今天看到母亲节“买一送一”的现象,会气到再摔一次沙拉?(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在此后每一年的母亲节,她都有一些惊人之举,1923年,她成功地搅黄了费城糖果零售业联盟的母亲节大会;1925年她出现在一个慈善活动上,抗议慈善组织卖康乃馨筹集善款,结果因扰乱公共秩序而被捕!据《华盛顿邮报》报导,她甚至还以母亲节创始人的名义要起诉罗斯福总统夫人的基金会,告她把母亲节商业化。
此后的几十年间,安娜.贾维斯用自己的积蓄与利用母亲节促销的商家打官司,一度曾有33起诉讼案同时进行。然而她的战斗是徒劳的,不仅耗尽了她此后几十年的光阴,耗尽了她从家庭继承的微薄财富,让她最终破产。
84岁时,安娜.贾维斯在疗养院去世,孤身一人,双目失明,身无分文。
西弗吉尼亚学院的历史学家凯瑟琳娜.安托里尼说,如果贾维斯今天还活着,她一定会为母亲节流行至今感到兴奋。“但她会因为人们不记得她而难过,”安托里尼说道,“当然,如果她知道这个节日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母亲节特价商品、促销活动、贺卡和鲜花来庆祝的,她可能仍然同样会感到愤怒。”
安娜.贾维斯的故事,堪称“节日创办人也怕节日变味”的经典案例。她一手创立了母亲节,原本只是为了让世人真诚地感谢母亲,没想到这颗“感恩的种子”落地后,竟长成了商家眼中的“摇钱树”。
她终其一生都在与母亲节的商业化作斗争--抗议、诉讼、新闻稿、甚至怒摔“母亲节沙拉”,只为捍卫她心目中节日的纯粹。可惜她的努力是徒劳的,最终落得孤独贫困、郁郁而终。
公正地说,安娜的坚持令人敬佩,她提醒了我们:节日的本质应该是情感,而非价格标签。幽默一点看,这大概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自己创立节日却又终生反对大家过节的人--如果她今天还在,看到那些母亲节大卖特卖和“买一送一”的现象,恐怕会气到再摔一次沙拉?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