癖与疵,人的一道纹理。(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每个人活在世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小毛病”和“怪癖”。旁人或笑其不够完美,我却觉得,那恰是一个人最生动鲜活的地方。就像一幅名画,总有一笔颜色不那么匀称,又如无价的珠宝,再圆润的珍珠也少不了细微的瑕疵,那些微小的、不完美的细节才让人感到真实。相反,打眼一看过于完美的东西反倒让人生疑。
明末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写道:“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写这句话时,他已是两鬓染霜的老者,大明已亡,江山异主。昔日的风流才子坐在昏灯前回望旧梦,写雪夜茶烟、写灯市戏台。在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中,他将腊月中临水看梅的那点孤寂,也写得温柔妥帖。“人无癖不可与交”成了一句流传千年的话。这是张岱对挚友祁止祥的赞叹。张岱本人也和祁止祥一样,爱书画、爱蹴鞠、爱鼓钹,在张岱看来,正是这些看似无用的癖好,让人活出了真性情。不难理解张岱在晚年的落魄中始终怀念老时光。人在经历大起大落之后,惊觉某些小嗜好,能让人在冷寂的岁月里,品味到一丝人世的温存;一些悠悠岁月中的情趣和爱好,竟成了自己精神世界的支撑。其实,张岱的感慨,并非孤例。朱熹日日讲经说法,却独嗜一壶茶,说茶中有禅机;苏轼才高八斗,偏爱市井的东坡肉,醉后落笔如有神助;连孔夫子也不避俗,“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琴瑟在御,乐而忘忧。”(《论语‧乡党篇》)癖好能让人在“轰轰烈烈”的功名利禄之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意义。
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朋友,有的热衷于收集邮票,从那些方寸之间读出时代的变迁;有的沉醉于养花弄草,在花开花落中体悟生命的奥秘。这些癖好,如同人格的纹路,独一无二,无法复制。没有任何癖好的人存在吗?海岸边没有棱角的鹅卵石,千篇一律,虽然圆润,但缺少一份“扎心”的美。
“疵”,则是人性的真实流露。有时我们也会遇到“完美无缺”的人,他们言语滴水不漏,行事四平八稳,处世喜怒不惊。但相处下来,总感觉像隔着一层玻璃,看似透明,却怎么也摸不到真实。这样的人,虽然无可挑剔,却让人难以真正亲近。“癖”与“疵”往往是相生相伴的。一个爱书如命的人,可能不善言辞,不通世故;一个性情豪爽的人,可能粗枝大叶,不够周全。明暗夹杂、错落有致,才是人性的真实写照。天地尚且不全,何况是人?老子曾言:“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人世间追求的那些极致“完美”,其实是源于世界本身的不完美。《道德经》还说:“曲则全,枉则直。”弯曲的木反而能长久保全,过于直的反而容易折断。人生亦是,若一味追求“无懈可击的完美”,反倒失却人的韧性。
小时候看《水浒》,最喜欢的人物是鲁智深。他三拳打死镇关西,倒拔垂杨柳,性情耿直,嫉恶如仇。他在拳打镇关西前,先亲自护送金氏父女出城,又特意在店里坐了很长时间,确保金氏父女走远后才去教训郑屠,这叫做粗中有细。可他若任何方面都循规蹈矩,处处圆滑,那份“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豪气就又没了,江湖上也就少了个让人又敬又爱的鲁大侠。他的“疵”,恰恰是他身上最打动人、最有血肉的地方。文人里最爱苏轼。他才华横溢却性情率直,直言惹祸,结果三次被贬,四处漂泊。要是他肯圆滑一点,少点锋芒,保不准仕途能顺风顺水,可那样的话,他还能是我们熟悉的苏东坡吗?有时候想想,正是他这种不合时宜的直率,成就了那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他的诗词文章才那么打动人。他的那些“缺点”,反倒成了他最亮眼的光彩。历史上那些被人记住的,往往不是最完美的,而是最真实的。
有“疵”有“癖”的人,让人念念不忘。我有个朋友,最爱背着相机到处跑,可偏偏是个天生的路痴。到了陌生地方,她总能把自己绕得团团转。但说来也奇,每回迷路,她都能撞见些意外的惊喜:老巷子里慵懒打盹的猫、夕阳下泛着金光的旧墙、老人慢悠悠晾晒着冬衣……她常笑自己:“迷路是老天爷给我指的另一条路。”你还别说,正是这些“走错”的地方,让她拍出了最动人的照片。每次旅行回来,朋友们都打趣:“又迷路了吧?”她也不恼,笑嘻嘻地回:“是啊,这次又撞见了个不一样的世界。”
世间万物,少有真正的完美。和田玉与珍珠,因那一丝云絮、几点瑕疵而更显珍贵。天然宝石的包裹体、陶瓷茶碗的釉裂、木材上的木结与虫眼、书画古籍的泛黄痕迹,皮革纹理中的疤痕,还有手工袋的织造不均……这些看似不完美的,恰恰是生命的温度所在。瑕疵,反倒成了监别真假的标志。人工合成的玉石虽可做到完美无瑕,却了无天然的灵韵。
日本人将这个道理说成“侘寂”(侘び寂び)。直译大约是“残缺之美”。侘び(wabi)本意是贫穷与简陋,寂び(sabi)则是寂寞与古旧。两个词叠在一起,竟成了哲学,成了审美,成了对不完美、不对称的深情抚慰。这个词汇的深意,就像悠悠地从茶盏的裂纹里渗出,带着时光的涩意与岁月的回甘,藏着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美感。日本茶道里最珍贵的茶碗,往往是有裂纹的。那些裂痕被匠人用金粉细细修补,非但没有被遮掩,反而被一笔一墨专注地描画出来,成了器物最美的装饰。这便是千年流传的“金缮”手艺,是把破碎变成了艺术,把缺憾制成了荣耀。
来源:看中国专栏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