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瞄中国陪读大军 为子成龙不惜代价

发表:2005-11-11 15:4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大陆有有两亿多中小学生,为了挤进名牌大学,中国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势必面临激烈的考试竞争。为了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点,陪读妈妈、陪读爸爸、陪读爷爷、陪读奶奶……成千上万的父母、祖父母汇成的“陪读大军”在国内各地悄然产生,而且数量不菲。

据新华网报导,在呼和浩特市机场路附近的鸿德国际学校周围,就住着上百个“陪读家庭”,形成“陪读村”。陪读村的居民大都来自内蒙古各个旗县或者边远的农村,他们中既有不惑之年的中年人,也不乏年过花甲的老年人。

陪读村里每天都上演着一个个“盼儿成龙、盼女成凤”的故事。为了让子女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空间,为了孩子能成才,一些家长不惜放弃自己的发展机会,甚至辞去稳定的工作,舍弃丰厚的收入来陪伴孩子。

47岁康大姐来自内蒙古中旗的一个小镇。为了保证女儿能考上大学,康大姐在同丈夫商量后,从女儿上高一开始,便辞掉了薪水不错的工作来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为孩子提供“后勤保障”。丈夫则在家乡挣钱供养她和孩子。

康大姐说,现在她每天的作息时间完全围着女儿转,按照学校的时间表起床、做饭、休息。康大姐每天的生活是众多的陪读父母生活的一个缩影,他们唯一的心愿就是把孩子培养成才。

67岁的李老太太来自内蒙古中旗,是过来陪孙女的。她说,一家人的钱都给孩子花了。一年的学费就得5700元啊。另有一位来自乌兰察布市后旗农村的人家,为了节省开支,娘儿俩吃的米和面都是从老家背来的。

然而,“陪读”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陪”得起的。对于孩子的父母来说,陪读的成本是一项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他们这些家庭每月的收入并不高,如果一位家长陪读,收入又会减少一半,基本上会使一些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庭陷入困境。

而为了孩子,他们几乎是节衣缩食。尽管如此,家长还是咬牙坚持。他们普遍认为,现在竞争非常激烈,就业压力大,孩子若考不上大学,今后很难立足社会。现在咬紧牙根,就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当然其中也体现出父母之间的攀比心态。

社会学专家认为,父母陪读,实际上是父母对子女学校教育过程的过度参与;陪读虽然可能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但会削弱学校教育的功能,而带给学生的则更多的是负面影响。中学时代正是人格形成和个性发展的时候,孩子和父母住在学校外面,就会减少和同学接触的机会,从而容易养成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导致与同学关系的不融洽,甚至造成性格上的缺陷和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