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人帮”之一姚文元病逝

发表:2006-01-06 18:1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官方新华社报导星期五报导说,中共当年红极一时的文艺理论家/大批判权威姚文元在2005年年底去世。在1960年代,姚文元深受毛泽东的器重,许多学者因他的文笔而陷入灭顶之灾。

*姚文元已经成为陌生的名字*

新华社报导说,姚文元2005年12月23日因糖尿病去世,终年74岁。在当今中国,姚文元已经成为一个陌生的名字,甚至连新华社显然都对他的经历和背景相当陌生。新华社发布的有关姚文元去世的简短消息说,他于1976年被判刑。其实,姚文元是1976年他的保护人毛泽东去世之后被逮捕,关押几年之后在1980年才被判刑。

绝大多数中国人最后一次见到姚文元,是在1980年中国审判所谓的“四人帮”的时候。当时的中共当局指控姚文元伙同毛泽东的遗孀江青、张春桥、王洪文结成反革命集团,在毛泽东1976年去世之后试图夺取权力。

中国民众在电视上看到,江青、张春桥在法庭上拒绝承认审判的合法性,坚持抵抗,拒绝认罪。姚文元则表现得谦和恭顺、积极合作。

姚文元最后一次公开露面的表现,跟当年他红极一时趾高气扬的时候不可同日而语。在老一辈的中国人的记忆中,“姚文元”是一个让人听到会不由自主心惊肉跳的名字,因为姚文元是毛泽东器重的笔杆子。只要他在人民日报等报纸上发表文章,就预示着一场可怕的运动即将开始,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为此家破身亡。

*一篇文章拉开文革序幕*

在姚文元的文人生涯中,他最著名的文章,大约应当算是《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这篇发表于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的文章,后来在人民日报转载,被认为是宣告所谓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的号角。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表面上是一篇文艺批评文章,目的是探讨研究学者吴晗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主题思想。然而,在当时政治统帅一切的中国,人们知道,一切问题都是政治问题,而具有特殊背景的姚文元的文章是可以致人死命的。

姚文元在文章中对此也没有进行遮掩。文章的结尾图穷匕首见,点出了文章的主旨不是探讨文学,而是要阶级斗争:“我们认为:《海瑞罢官》并不是芬芳的香花,而是一株毒草。它虽然是头几年发表和演出的,但是,歌颂的文章连篇累牍,类似的作品和文章大量流传,影响很大,流毒很大,不加以澄清,对人民的事业是十分有害的。”

换句话说,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流毒很大,对人民的事业十分有害,其作者自然就是人民公敌,应当消灭。果然,文章在奉毛泽东之命发表之后,吴晗以及无数的中国知识份子在文革中遭到灭顶之灾。现今的中共当局也承认,延续十年的文革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一场“大浩劫”。

*受毛泽东器重做毛泽东打手*

中国至今还有人欣赏姚文元的文笔,认为姚的文笔优美、犀利。但是,批评者则认为,姚文元之所以能名重一时,完全是他受到独裁专制的毛泽东的器重这种特殊的政治历史原因,他的文笔并不优美,也不犀利。他最大的有利条件,是被他批判的人等于被判处政治死刑,不能对他提出反驳。批评者说,他善于揣摩毛泽东的意思,蛮不讲理、牵强附会、无限上纲,罗织罪名,甘当毛泽东的打手和杀手;假如没有这种特殊背景,姚文元连二流文人也算不上,充其量只是三流四流而已。

批评者认为,姚文元可以说是毛泽东的好学生,因为他显然是精读毛泽东的文章,刻意模仿毛泽东的文笔。他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无论是从语气上看,还是从牵强附会、无限上纲来看,都得到了毛泽东在他10年前发表《<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的序言和按语》的精髓。

研究中国政治史和文学史的学者指出,姚文元那种牵强附会、无限上纲,不顾及被批评者的生死安危的所谓文学批评文字,可以追溯到中共尚未执掌全国政权的延安时代。当时所谓的“整风运动”已经造就了一批专门揣测上头意图以笔杀人的大批判专家。

姚文元在1980年的审判时因为表现出合作和顺从,被从轻判处20年有期徒刑。拒绝合作的江青和张春桥则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报导说,姚文元在服刑期间和刑满释放时候继续进行他的理论研究,主要是研究自然辩证法。在被逮捕判刑以及刑满释放之后,姚文元继续受到当局的严密监控,不能与外界接触。人们不知道他是否有个人回忆录,晚年的他对自己早年的文笔有什么看法。

新华社有关姚文元病亡的消息没有说明,为什么姚文元在去年12月23号去世,到现在才公布他去世的消息。


美国之音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