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产业化催生教育“恶之花”

发表:2006-03-02 01:2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学生不堪重负、家长无可奈何、学校满腹委屈。”是目前中国教育的尴尬现状,教育产业化并未如当初盛誉的那样会结出好果,倒是一轮轮的声讨让人们反思:产业化会把中国教育引向何方?今天为人诟病的各种教育问题难道真是它结出的恶果?
2月19日,一则“发改委曝光八所乱收费院校金额总计2270万元”的消息均被各大网站作为重点新闻放置醒目位置。一时间,网上舆论哗然,几万网友网上跟贴,甚至引来无数网友举报自己知道的教育乱收费学校名称、收费项目及数额。

曝光学校第二天迅速做出了反应,出乎很多人预料的是,竟然有一半的学校觉得自己冤枉,南京审计学院不仅发出“胡扯”的愤怒,院长甚至被曝已进京讨说法。不过记者电话打至该院,宣传部门已全天不停地占线。

与此同时,正在人们纷纷猜测曝光学校乱收费的为什么是发改委而不是教育部的时候,学校的主管部门教育部保持的沉默则引起了网友们的不满。记者就此事采访的某高校教育专家更不想对此事予以置评。他说,都是自己家的事,是兄弟院校的事,教育部怎好打儿子?我们又怎好说兄弟呢?他说,高校已不属义务教育阶段,而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问题的确应该被高度重视。毕竟,世界上只有中国存在义务教育收费的问题。

22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出面表示,这些在第三次全国教育收费专项检查中被查出的学校乱收费问题,教育部非常重视,已责成有关省份教育部门和学校严肃对待,认真核实,切实整改。

23日,包括态度强硬的南京审计学院在内的八家学校全部承诺整改,至此,乱收费问题似乎开始告一段落。

如今,教育乱收费已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甚至被钗H人视为目前压在人们身上的新“三座大山”(医疗、教育与住房)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可谓非常重视,为治理教育乱收费,教育部几乎年年要发通知甚至紧急通知,可是,学校的乱收费问题似乎并未减轻,更有大批网友发出担忧,查处乱收费是不是每个学期开学时必刮的一阵风,刮过后学校依然如故呢?况且,为什么教育部的三令五申,会遭到学校们或明或暗的抵制?那些乱收费的学校怎么就有了各种底气乃至不认账的勇气?

而随着各地新学期的开始,家长们的钱包已经又开始大放血了。

※家长:义务教育了,咋还每学期7000元

2月20日,起了个大早的杨女士,揣着7000元钱没敢有一丝耽误地赶往女儿的学校。今天是学校开学的日子,也是她给上初中的女儿交学费的日子,“7000元,我已经交了好几年了,虽然有些贵,但没办法啊,孩子的教育哪敢耽误啊”。杨女士对《中国经济周刊》感叹着。

这所北京某重点高中和某集团合作创办的学校,尽管没有宿舍和食堂,却还是因为沾了该重点高中的名气而让杨女士心甘情愿地做了这样的选择。不过,当记者问起是否知道学费的去向时,杨女士却一脸茫然。她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能够进入这个学校学习已属万幸,哪里还会去问钱花在哪里?

在高校高收费受到普遍质疑的同时,义务教育阶段家长为孩子的教育投入亦成为每个家庭的一笔巨大支出。2月17日,单位串休的哈尔滨市民王先生来到了离家不远的电脑城,为家里的电脑配置了一款价值2000元打印机。

孩子去年上学以来便肩负为孩子出题责任以及做各种老师要求的卡片的他,深刻地感受到了每次去打字社的不方便。而之前不久,他已经为孩子配上了一款价值1500元的电脑用小学生教材同步训练软件,面对老师要求的辅导学生的任务,工作繁忙的他和爱人几乎无法胜任。

王先生在电话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算上孩子业馀学的那些特长班,每个月仅仅孩子的教育支出就在700元以上,很多都是超出正常的学校教育范畴的。他现在只庆幸自己住在重点校的学区内,让他省了一大笔择校费。

其实,像杨女士和王先生这样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超额支出的家长还大有人在。有些家长甚至使用了极端方法。哈尔滨的朱女士,孩子还有两年上小学,为了跨地区上重点学校,她花了15万元在重点校附近买了一处面积28平方米,房龄已经超过20年的二手房,这样她就可以把孩子的户口落过来免交择校费了。

据了解,在钗H城市,教育支出在家庭中所占比重的上涨幅度越来越高。在零点调查公司与指标数据网近日合作完成的《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调查中显示,城市、小城镇、农村的贫困人群中均有40%~50%的人提到家里穷是因为“有孩子要读书”。从2004年10月到2005年10月,拥有就学阶段孩子的农村家庭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32.6%,城市和小城镇家庭中,这个比重也分别达到了25.9%和23.3%,有的地方甚至超过40%。

对钗H家长来说,给孩子交学费正如同医院收治疗费,不可能去讨价还价,说多少就是多少。尽管如此,沉重的学费还是引起越来越多的质疑,学校,这个教书育人的地方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学校:乱收费不该全怪学校

乱收费早就成了全社会对教育的一致诟病,多年来都居投诉的榜首。钗H家长认为教育甚至教师职业已经成为暴利行业,对此,钗H老师满腹委屈。

北京的钗悎V在从普通高中转到重点高中之前,每个月的工资只有2400元左右,这在北京一点也算不上高工资;在哈尔滨某市重点高中任教的顾女士每个月的工资只有1500元左右,学校是有钗H择校生,但是收来的钱并没有分给老师做福利,而是用在翻建新校舍了;一些乡镇学校的老师工资不仅低,而且还常常被拖欠。

老师没有获得高工资,那学费究竟去了哪里?

哈尔滨某中学校长齐树无奈地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说学校是暴利行业,将乱收费的板子打在学校有失公允。现在的校长是个苦差事,钗H学校财政拨款中的95.95%用于人头费开支,公用经费主要靠学校自筹解决。

如果不是重点校,有些学校甚至连冬季的取暖费都不能保证。不少地方政府甚至只给政策不给钱,教师的政策性补贴也有相当比例需要学校自筹;而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高标准普及,硬件设施更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教育经费缺口很大,不少学校连维持日常运转都困难,甚至靠借贷度日。

据悉,一直以来,中央政府只承担全国教育投资的9%,省级财政承担13%,合计只有22%,而国家投入的9%大部分进入国家直属大学,省级财政的13%大部分进入省属大学和部分中学,剩下的绝大部分投入需求下达到下级财政。可是各级财政又在做什么呢?

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的一番坦言或者可以给出答案。张保庆说:“我调查的结果是,中小学乱收费主要是地方政府的乱收费。不是学校在乱收费,都是地方政府逼着学校乱收费。”

齐校长对《中国经济周刊》说,现在学校日子过的好坏要看校长的公关能力和赚钱能力。因此,校长要身兼数职,安心抓教学几乎成为不可能。他认为,教育投入不仅严重不足,又严重失衡。好学校有充足的经费,可以吸引好的老师和好的生源,好的生源又可以带来好的声誉,再吸引好的老师好的生源,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但是非重点校经费严重不足,老师和生源严重流失,最后又形成了恶性循环。

为了弄钱,现在还流行一种所谓的“校中校”。就是在原有的公办学校里边又办起了民办学校,而且集中在一些名牌学校里面。因为只有这样做才有高收费的吸引力,教育界把这种情况叫做“名校办民校”,而老百姓把这种学校称作“校中校”。杨女士的女儿就是上的这种早已失去义务教育意义的校中校。据了解,这种“校中校”在全国普遍存在,在实行五独立(独立校区、独立法人、独立招生、独立财务、独立发证──记者注)的情况下,是国家允卤鴘满A用来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校中校还解决了一部分家长的择校无门和推也推不掉的各种关系。

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季铸教授曾表示,早在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有规定:“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

“十多年过去了,中国在公共教育方面的投入一直没有达到4%这个比例。1991年至今,中国经济平均增长9.7%左右,但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只有2.6%。”这个投入在亚洲几乎倒数第一。多数专家认为,公办民助的所谓校中校虽然解决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但这也是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的根源之一。

※素质教育:皇帝的新衣?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愿意选择做某件事,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人们认为做这件事会给他们带来某些好处,从而满足他们的需求。教育在现实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正扮演着这一重要的被期望的角色。因此,当巨额的教育投入没能带来预期的收益的时候,那种对教育的高期望必然带来高失望。而这样的失望却不仅仅来自于家长。

齐校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现在提倡素质教育,讲究“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学生无错论”、“不允雀}除学生”等等,使得老师根本放不开手脚去教育学生,素质教育沦为了“迁就型教育”。

在采访过程中,钗H老师向记者抱怨,学校实行学生给老师打分的制度,结果,不管束他们的老师居然得票第一!而那些在自己岗位上兢兢业业的老师却不断地被学生告黑状。一些教师甚至断言,“素质教育”的实行,造成了一些学生品德的沦丧。

素质教育近年来一直像皇帝的新衣一样被有关部门推崇着,但是,变味的素质教育却无人喝彩。

以“减负”为例,政策出台后,作业泛滥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目前,小学生的作业量大都多于国家规定的半个小时,初中生的作业量也多在1.5小时以上。有些学科还常要求学生上网查资料,写专题报告、实验报告,或要求学生制作课件等,所花的时间非常之多,精力之大甚至超出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范围,逼的家长频频上阵帮忙。

严重的课业负担使得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我们班所有的学生都带眼镜,开运动会的时候,很多男生不等跑到终点就轰然倒地。一些跳山羊等锻炼协调性的体育课内容已经无奈取消了,学生身体素质近年来眼看着下降到了极点。”钗悎V无不担忧地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一方面是家长们掏出大把血汗钱建成的各种体育设施,一面却是在素质教育下越来越体弱的孩子;一方面是孩子与家长的不堪重负,对学校的抱怨指责,另一方面却是学校不得不为教育经费发愁……如此种种,中国教育问题又怎是乱收费一个问题所能概括,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下,或鸟梜O个人们眼中曾经的神圣净土已经失去了往日颜色,而教育产业化产生的效应或酗~刚刚开始。

※学校乱收费教师很无辜

《中国经济周刊》:近年来,在钗H省市开展的行风评比活动中,教育行业的排名总是居后,而且常常被人盯住不放,动辄受到严厉指责,教师素质和职业道德等问题更成为媒体的热门话题。这次,发改委曝光学校乱收费再次成为人们诟病教育的一个导火索,如何看待目前的中国教师、中国教育?

齐树:教育乱收费已成顽疾,不是一个学校,一个地区,一个省份的问题,而是全国性的普遍现象。但目前大家最应关注的是根子在哪才对。以乱收费来指责学校,本身就有失公允,因为钗H收费不仅是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而且一些学校超额收学生大多是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默认。如果学校是重点校,大家挤破脑袋往里钻,就是花了很多钱,也不会去举报。如今,教育经费不足就靠一些创收来补,出租学校作办公场所的事层出不穷。

据了解,年初国务院通过的《义务教育法》已经将“义务教育人民办”变成了“义务教育政府办”,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钒C:社会总是对教师道德水准要求较高,当教师中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时,人们便不再会把这些问题当作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常态问题来看待。于是,表现杰出的教师,被认为本该如此;有些毛病的教师,问题的严重程度就被扩大化。

相比较而言,教师的工作强度是极大的,目前,我周围的很多教师都保持着自己身边的这块净土,也在尽最大努力教育好学生,很多老师表达着同一个心声,那就是看见自己的学生在进步,比家长送多少礼都高兴。如果社会不分青红皂白只是一味的诋毁教师,就太令大多数教师寒心了。

家长:中国教育发展到现在,很多问题都出现在产业化上。这次让教育乱收费曝光的为什么不是教育部就值得人们深思。学校收费审批的权利不在发改委,文件有国家的,但是也有省里面的,还有市里面的,我们那里择校时不仅有明文规定,还要找很多接洽人。发改委怎么就知道这些学校是无凭无据乱收费?学校当然要不认账了。教育成本来源和教育投入的关系不解决,这种现象肯定会一直持续下去。并且会永远大量的出现权利寻租。教育盲目产业化到头来是在毁灭我们的未来,激化社会矛盾。

※政府应承担投入责任

《中国经济周刊》: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投资目前占到家庭总收入的三成还强,甚至一些贫困家庭要举债投资子女的教育,一方面是对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是越来越沉重的教育费用,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齐树:在国外,基础教育的投资全部由国家负责,校长根本不用操心钱的问题。中国的好多校长却是既要搞关系又要会要钱,弄不好还会被当成替罪羊下岗,日子是很难过的。如果不从体制上根本解决教育存在的问题,抓再多的乱收费者都于事无补。如果教育由国家足额投入,学校又何必把投入不足的责任转嫁到老百姓身上?解决的办法就是真正让政府承担起教育投入的责任。

家长:我们对孩子进行教育投资,支付在学校学习知识、技能和观点的费用,目的就在于使孩子将来在社会上能有个好的职业、声望和地位。当然也就希望通过对教育投资获得丰厚的回报,同时,别人都在投资我们也不敢不投。虽然从个人经历来看,成材与否往往是个人遗传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只要重点学校存在一天,我们就会去为了孩子追求它,即便我们要为此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

丁小浩:1985年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城镇义务教育财政负担主要由地方政府(主要是县、市政府)承担,为弥补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我国城镇实行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的义务教育投资管理体制,家庭负担成为我国城镇义务教育经费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杂费、书本费等各种接受义务教育所必需的费用;为了接受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而投资的择校费等;家庭为了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而投入的兴趣班、家教等课外辅导费用。

这些都导致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分配,存在着城乡之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不同区域之间以及同区域内的不同学校之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不同经济和社会阶层之间占有的义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另一方面,这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又反过来加剧了我国不同阶层家庭教育支出的更大差异。而这个高负担时期少则持续9年,多则持续16年甚至更长。因此重视这样一个城镇居民家庭经济负担的特征,对于制定城镇教育财政政策,减少贫困,提高广大居民的福祉是非常有意义的。政府应该逐步降低直至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这对于减轻城镇居民义务教育的经济负担将起到巨大作用。而义务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性的国民教育,政府应坚持公平的理念,努力保证在起点阶段为每个公民提供尽可能公平的教育资源。因此,政府应该努力采取措施,减少薄弱校,缩小校际之间在办学质量上的差异,进而减少家长的择校动力。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宋雪莲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