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华人技术移民在加拿大的生活(组图)

发表:2006-08-15 02:3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双博士”中国移民蒋国兵因不堪生活和就业压力,于近日在加拿大多伦多跳桥自尽,成为全球华人关注的焦点。他的悲剧也促使人们更多、更深入地去探究华人技术移民在加的生活状况。

  找工作难 国外文凭不被承认 研究员去当切肉工

  据多伦多当地媒体报道,蒋国兵自杀的原因主要是就业不理想,购房负担重,精神压力大等等。而这些问题,实际上正是中国移民在加拿大所面临的普遍困难。

  加拿大不承认海外文凭和经验,甚至连在海外加拿大公司的经验也不认可,导致许多在国内事业有成的移民到了加拿大不得不重头开始。应该说,和许多移民比起来,蒋国兵的情况并不算特别糟:他的两个文凭都在北美获得,且有一段博士后专业项目研究的经验,他找新工作的时间不过几个月。事实上,蒋国兵获得对口工作的机会要比许多移民大得多,而几个月的等待对于技术移民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因为加元的持续走强,导致传统制造业、高新产业和旅游业一落千丈,这使大多数中国技术移民的就业之门变得越来越窄。

 

华人在加拿大餐馆里做包饺子工

 

加拿大的唐人街充满中国味儿




  据加拿大移民局所作的《加拿大移民纵向调查》显示,仅40%的外国移民在三年内可以找到自己觉得对口的工作。

  找不到对口的工作也要生活,面对困难,移民们的选择各不相同。有些人选择了读书:你们不是要本地证书嘛,那我就读一个出来。可是能达到技术移民标准来到加拿大的,多数都已是年过30的中年人。他们一来心有旁骛,不能跟年轻人比脑筋;二来即使读出来,岁数又长了几岁,同样难以和生龙活虎的当地青年抢饭碗。有位年逾50岁的国内南亚语言专家方先生,移民后花了几年时间终于啃下了一张理发行业证书,但此时的他年事已高,手颤眼花,根本拿不稳理发工具,结果只能继续在家闲居。

  当然也有人选择了将就:干什么不是干呢,何况总不能为了面子让老婆孩子跟着挨饿吧?蒋国兵本人在自杀前做过油漆工。和许多移民比起来,他的工作还不算太坏:有一位姓李的高级工程师来加拿大3年,至今仍在工厂里做着10加元(1加元约合7元人民币)1小时的夜班工。著名的华人连锁超市“大统华”遍布全加的分店里,也不乏当了几年切肉工的社科院研究员,或是理了半年货架的林业专家。必须指出的是,这并非歧视华人,而是对所有外国移民都如此。曾有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德国医学专家,移民加拿大后因文凭和经验都不被承认,不得不长期在家闲居。

  买房压力 房价一路攀升 还贷压力很大

  给华人移民造成巨大压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住房。近年来加拿大住房价格一直狂飙不已,预期2006年平均涨幅将达9.2%,独立房屋价格在今年5月更是首次突破每幢30万加币,涨幅达12.9%,创了历史新高。不但如此,近年来加币利率一路攀升,目前基准利率已达历史最高的4.25%。

  由于华人比其他民族更喜欢买房(而非租房),所以华人较多的城市,房价上涨的速度也更快,涨幅更惊人。这无疑又加重了华人移民的压力。如果工作不理想、不稳定,又要按月负担房贷,其吃力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不得不提的是,蒋国兵的就业情况和收入既低又不稳定,而他所购买的却是当地中上等收入者居住的“TOWNHOUSE”。这种房屋面积虽不大,价格却不低,这无疑让他的房贷负担雪上加霜。

  但蒋国兵的悲剧并非是孤立的,仅在今年,单多伦多一地,就发生了多起华人移民自杀或猝死的惨剧。他们有的是如蒋国兵一样被各种压力击垮,有的却是在忍受压力的过程中因劳累而死,还有更多的移民,在重重困境中伤痕累累,却仍在咬牙坚持着。

  谁来帮忙 加国政府较为关注 移民需要社会帮助

  几乎每个移民都或多或少碰上过蒋国兵所碰上的困难和压力,他们可以坚持,可以忍耐或自我调节,但他们同样需要社会的帮助。

  应该说,作为移民国家的加拿大,其政府对移民问题是较为关注的。历届政府都宣称,移民是加国的基础,要帮助移民尽快融入加拿大社会。5月,加政府宣布,将在两年内增拨3亿加元成立一个专责部门,以审定新移民的海外学历、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并认为通过这一方式,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移民的就业满意度。 贝壳快报。

  加国政府能关注移民就业问题当然让移民欣慰,但对于实效如何,几乎每个移民都不抱太大希望。首先,新政府的这些保证和计划并不新鲜,甚至可以说是老生常谈,前任自由党政府甚至提出过多达7亿加元的专门预算,却对改善移民就业满意度毫无帮助。其次,每个技术移民都达到了加拿大移民局苛刻的“专业技能门槛”,但他们踏上加国土地后,绝大多数仍从事着和本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的工作。

  在移民就业问题积重难返,加拿大的经济结构日益转向资源型的大环境下,中国移民们恐怕不得不更多依赖自身的坚强和亲朋好友间的相濡以沫,来渡过异国他乡的一个个人生难关,并避免类似蒋国兵悲剧的一再重演。

   移民要学会自我调节

  一位原北京某研究所的研究员曾跟记者喟叹,来加的中国移民,往往是在国内混得越好,在这里越感到失落,因为越是这样,你的反差会越大,找到满意工作的概率也就越低。他本人就是很好的例子:来加两年,头一年在多伦多,给香港人开的禽类加工厂当拔毛工;第二年举家搬迁到蒙特利尔,又只能找到餐厅洗碗的工作。极度失望之余打算回国,但儿子此时已上到高三,由于教育体制差异太大,如果回国儿子势必考不上大学,无奈之余,这位研究员只能继续洗他的碗。

  蒋国兵的问题,更多在于心态上的极度失望和不平衡。在加拿大有不少印度或其他国家的博士、硕士开出租,干体力活,生存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可能没有了作为知识阶层的成就感。本想着可以直接嫁接过来,在国内干什么,来了以后还能继续,持这种思想的往往会心理落差很大,没法适应环境。但稍微细想一下就会懂得这个希望本身是不实际的,你在本国发展,也必须受过多年的教育,以及若干年默默无闻的吃苦耐劳,才能慢慢获得发展机会。那么,当你决定移民出国时,就等于要放弃在国内多年打下的基础,就不能对重新打基础这个环节置之不理,这样想心理上才能获得平衡。

  想改变靠干体力活为生这种生活状态只有重新上学,或做些小生意,当然在异国做生意受骗的可能性不小,但如果成功了收益也大。最保守的办法就是上学,没有什么风险,还能增加以后找到工作的机会,上学期间,维持基本生活也没有什么问题。

    除了努力,还是努力

  李先生不到40岁,现在是加拿大一名房地产中介商,开着一辆红色的丰田佳美,每年除付清房子按揭款外还有20多万加元的收入,在加拿大是个名副其实的中产阶级人士。

  大家经常羡慕他的幸运,但有一次吃饭时,他的好朋友道出了他坎坷的过去。李先生是10年前到加拿大留学的,学的是农业,因为专业冷门,当年是导师给的全额奖学金让他来的。结果上了一年,不知道因为什么,跟导师闹了点矛盾,被取消了奖学金,后来他一边打工一边上学,成绩也不好,又过了一年被学校除名了。更要命的是,他刚把太太办出国,他太太就跟别人跑了。当时他拿的还是留学生签证,没学上了,他在加拿大留下来都困难。

  后来他跑到唐人街,在餐馆打过工,给华人超市搬过菜,同时,他以难民的身份申请永久居留。这样的日子持续了3年,最终他拿到了永久居留权。解决了身份的他,如鸟出樊笼,立刻去考了地产经纪的资格证书。几年后,他就成了一个标准的成功人士,有了新的家庭和令人羡慕的事业。回首往事,他总结自己生意成功的经验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