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随笔——再看澳洲(图)

发表:2006-08-29 02:2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来澳洲三年了,当初走出悉尼机场惊异于明亮阳光的刹那仿佛还在眼前,不知这一千多个日子是怎么溜走的,尽管我的经历绝对算不上戏剧性的,没有流太多的泪,没有磨粗双手,没有遭受太不公平的歧视,回忆仍然象辣津津的串烧下肚后糊涂一团却隐隐作痛。翻看过去写的“悉尼蜜月”,依旧能触摸到那时的兴奋与欢欣,如今我仍然喜爱着澳洲,只是现在的喜爱多了几分平静。记得龙应台的一篇散文谈到初到一个城市,有许多东西可写,可住的时间长了反而写不出东西来了,因为了解的越多下笔越谨慎,我也有同感,我猜还有一种情绪,因喜爱而惶恐,惟恐所述不够精准而成了不敬。不管怎样,不吐不快,无知者无畏,权当抛砖引玉。


 


首先,我喜爱在澳洲的自由。自由表现在很多方面,首推当是选择定居地点的自由。没有户口的限制,城乡差别相当小,社区的服务设施和模式都是相似的,选择住在哪里纯粹取决于自己的喜好,中国人大多喜欢在大城市,为了热闹,为了孩子上好学校,为了好的医疗,为了多些工作机会。悉尼摩登、气派有活力,墨尔本沉静、安全有文化,阿德来得整齐却有迷宫一般的大街,堪培拉小小地缩在浓荫之中,市中心公园的喷泉在阳光下很是迷人,霍巴特感觉拥挤,街区老旧。相比之下,我更喜爱度假时开车经过的很多小镇,充满着不善于卖弄风情的羞涩和脱俗,有的就在山脚下,静谧无声,云雾缭绕,如仙境一般,有的有大片的牧场,牛羊散落,丰饶宁静,再有的被长长的海岸环绕,桅杆林立,白帆点点,清晨我曾欣喜地看海鸥纤细的爪印被海水抚平,幻想着与心爱的人携手在海滩步这些灵物的脚印,人生的享受真莫过于此。有人曾对我说,国内的景色比澳洲富于变化得多,我承认,然而,我在国内看景从未出神忘情或从未有过“不知身在何处”的感受,我想这就是区别,忘情于大自然而不是走马观花地看大自然,假若人行如梭,假如人声鼎沸,假如垃圾不期然地出现在观景台之前,你会觉得你游离于大自然之外,仅仅是看,而不是同呼吸同风雨全身心投入的感受。

在澳洲,从一个城市迁到另一个城市很简单,只需打些电话通知相关机构你的地址变更,比如说 RTA,CENTRELINK,银行,通知水电气提供商中断或接通服务就可以了,联系地产中介找好住处,背着行囊走就行了。各城市的生活服务机构及其服务模式基本一致,人看起来差不多,英文听起来也是一样,只有两样是带不走的,朋友和地图。

选择职业是自由的

在国内,不敢想象能换个职业,多少人在抱怨干腻了本行,可有什么办法,不干老本行干什么去?这儿呢,多数本地人选择职业是凭兴趣而不是因为别的什么不得已而为之的想法。这当然有其渊源,这里孩子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自由的,孩子的意愿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充分尊重,在我们中国人看来这些尊重与放任自流无异,这种教育方法的利弊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但凭兴趣做事已推广到生活中的很多方面,譬如选择职业。我曾邂逅了一个很年轻的女孩子,在我们学校上 MASTER,她过去是小学教师,干了一段后发现自己不喜欢做老师了,于是辞职上学。也曾看到一个本地人在做清洁工时快乐地随着音乐扭动着身体。也曾听一个朋友说起她的AUSSIE同事快乐地做着枯燥的研究工作只因为喜欢。其实,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职业取向选择受教育的方式是对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有一技之长的工匠从某种程度上说比我们这些百无一用的书生实用得多,没有必要将每个人都摁在大学里读书,喜欢读的人就进来,这才体现公平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在本地人眼里,博士也没啥,和清洁工从付出劳动这个角度是同样受到尊重的。我感觉这里的劳动报酬基本是符合投入的,譬如说体力劳动比较辛苦,不如白领的挣钱舒服,可人家加上多年寒窗苦和风险值也没多占多大便宜,况且体力劳动者回家后的轻松是白领们花钱都买不到的。我的狂想就是,多尝试几种职业,多体验几种角色。

#p#选择生活方式是自由的

衣食无忧后,选择自己喜爱的生活方式同样是自由的,在海边或山边甚至CBD买或租套房子,孑然一身或与自己爱的人结婚,生一群孩子享受天伦之乐或逍遥自在,周末在家读书或与朋友聚会,去海边冲浪潜水或去远足爬山,开车兜风听着含混的鸟语,心中暗想咱也进小康了,享受着在国内需要几倍的钱才能达到同样质量的生活。

老外喜欢泡咖啡馆、酒吧,街边的咖啡浓香和笑语喧哗引人侧目,酒吧里灯暗人浓,很是诡秘,听说有别有用心分子给人酒中下蒙汗药,更是不敢冒然前往。咖啡有些苦,象一个保守的老人我只喜爱cuppchino,不想尝试其它的口味,因为喝什么真的无所谓,我喜欢的感觉是无意识地搅着咖啡,有意识地绞尽脑汁与同伴说着英文,谈天说地都不碍事,说人文说情感时永远都是扯着郁结于胸的那团纤弱的乱麻,要不就是扯断了懊恼不已,要么就是没扯绝在喉头吐不出咽不下,抓耳挠腮最后胡乱收场了事。那份闲暇是中国人的酒桌上的浓烈以及盛宴散后的落寞无法比拟的,这是一份无需积攒的自然闲情的流露,聚也淡然,散也淡然。

读书是平生的一大乐事,说到读书不能不提在澳洲可喜的寂寞,若天天花天酒地歌舞升平,哪里还有闲心读书?尽管常常饥不择食将图书馆内三流的中文小说也借来看,也慢慢热衷于看英文小说了,阅读能力的提高使附庸风雅成为了可能。看了些原版小说后发现,英文的文字之美也不亚于中文,除了意境也有节奏、比拟、谐音,让人有些悻悻然的是正读得酣畅时猛然碰到一连串生词,多半是描述较微妙之处的,拿起辞典一一验明正身,这书中的语意仍旧如忙乱之后的那头虚汗---难以触摸,但只得爱恨交加地读下去,或掩卷长叹,这满篇养不熟的冤家真折磨死奴家矣, 惆怅不已。 www.6park.com

看电影也不错,舒适,音响不错,听起来比电视上看电影效果要好,对白基本听个大概齐,可前段时间看的<<断背山>>很让我沮丧,英文听力真的是任重而道远啊。

除了这些休闲外,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各种展览也是好的去处,记得悉尼的powerhouse museum为会员提供空白录像带和一些布景体验自编自导自演自录的全过程,不但孩子们欣喜不已,大人们也兴致盎然。墨尔本有家博物馆里有关昆虫的展览也很有意思,除了毫无生气的标本外,更多的是在一层玻璃之外快乐地活着的,还有夸张的卡通形象,总的感觉是,澳洲博物馆内设施先进,知识传达简朴形象,传达形式多种多样,实物、文字、录像、可操纵的模型,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联想曾在北京科技馆看过的有关太阳系的一个展览,展厅内大量的文字说明枯燥且高深,弄得我觉得云山雾障不知所云。另外,车展、航空展、游艇展、赛马等等都是开阔眼界的好机会。值得一提的是,每逢人多的场合服务设施都很齐备,比如停车场、流动的饮水龙头、厕所、急救站、失物及走失孩子认领处,总之你需要的他们都为你想到了,还有活动场所不许喝酒精饮料(他们深知酒能乱性),每次活动热闹而有序,节日庆贺中大人们翩然起舞不嫌做作,孩子们嘻闹追打不嫌烦扰,人们都自娱自乐或微笑地看着别人的快乐,比较之下中国人多显得含蓄和拘谨,常暗自揣摩难道我们的脸部肌肉和舌头一样僵化了?面目表情深不可测,嘴上英文简洁得如外交辞令,动辄“志当存高远”,整个一个有抱负的政治家。

另外,我喜爱澳洲的秩序。澳洲一切都是有序的,各级政府机关、税收、福利、医疗、银行及各种商业及服务机构网络四通八达,在国内吃过官僚机构之苦的人在这里都会有舒适之感,去某机构办事前,可以在其网站了解其办事程序、办公时间及地点、注意事项、必要时可下载申请表格或在线申请,其实只有少数情况需要亲自上门,信用卡的普及使许多服务通过电话或网络就完成了。总的来说,允许你糊涂,给你申辩的机会,绝无欺诈和一棒子打死。比如说同时给你罚单和申诉表格,催交电费,催你报税,只要你照办了继往不究。这里又想说点伤心的事情,曾因中国护照快过期了想去领事馆申请延期,想了解其地点、咨询电话和办公时间,在网上查了半天就楞没找到地点和电话,网上提到的申请要求也是和领事馆办事员说得不同(这是后来知道的),最后从Melway上找到了地点,找过去,三条长龙摆在院子内的车道上,一个是申请签证一个是取签证,还有一个是接待处,接待处内窄小不说,复印证件要投币,没有笔没有胶棒,说中文的洋鬼子恶恶的,负责接待的中国人也是恶恶的,还只收现金不可刷卡,同外面排队的人聊起来听说来这里办签证不是第一次了,无论刮风下雨都是在院子里排着队。澳洲这么多机构,据我所知,最官僚服务最差的当推Centrelink,然而令人汗颜的是中国领事馆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羞愤真的说不出别的什么了。

我喜爱澳洲文化的多元化

说到澳洲文化的多元化不能不提到政府和民众的包容性。政府在就业、福利、教育体系的法规中明确规定杜绝种族歧视,民众乐于接受异邦人士带来的各式各样的英文发音、服饰、美食和风俗,除了有机会让老外们了解中国,我们也多了些口福和见识,意大利的pizza,韩国的泡菜,日本的sushi,拉美的音乐,穆斯林的头巾,虽则表层,毕竟正宗。其实多元化的好处不仅是多吃几种美食,更是多颗博大的心,理解和宽容另一些文化习惯和风俗,转而反思自己自小耳濡目染的文化氛围,有机会作点思考,比如说中国人易于厚积薄发注重大的幸福,象金榜题名、洞房花烛夜,多年操劳只为一时的挥金如土如烟花的灿烂,中国人个个踌躇满志目光炯炯始终高于生活,无论多么富有永远都不会觉得幸福,精益求精的偏执和不偏不倚的中庸奇异地组合在每一个中国人身上,令人有些不解,还有中国人的明哲保身,自扫门前雪,对公众少了一副古道热肠。当然,这其中也有可以理解的原因,在国内资源匮乏造成人们竞争并且没有安全感,在国外要花数倍的气力才可占有的资源怎么也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至于公益事业这类“沽名钓誉”的事情向来是清高的中国人不愿做的。应该说,中国人是这里惹麻烦最少的,照章纳税,照章行驶,给澳洲政府省了许多麻烦,我是想好好赞一赞中国人的。

其实,还有许多感受难以尽述,做了多年的理工科领域研究工作,被逻辑思维洗了脑,除了会啃那些干巴巴的“骨头”、罗列关键步骤、考虑N多的异常处理,没有丝毫的浪漫的遐想和介于0与1之间的模糊地带,数字化的铿锵与僵化取代了模拟信号的柔美和丰富,武功全费,怅惘不已啊,对着这澳洲的美景...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