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名存实无的 最低工资标准

发表:2006-09-09 16:0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8亿农民至今没有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常常在中国大陆的媒体上读到富豪一掷千金的报导,层出不穷的财富排行榜也让人审美疲劳,心里明白,这个社会穷人更多。说两个"特殊"的个案。前些日子我去黑龙江省采访,听说方玉荣还活着。我还依稀记得,她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中国英雄,全国小学课本记载过她的事迹。黑龙江的朋友说,37年前,这位鹤岗市工人,为保护集体财产舍身救火,全身烧伤面积达九成多,耳朵、乳房、脚后跟都烧掉了。今天,这位英雄早已被人们遗忘。老人晚境困窘,身上的旧伤依然摧残着她,多处溃疡而疼痛难忍。她每月退休金400元人民币(下同),还有60元护理费。这护理费已经20年没有增加了。每月不到500元,艰难度日,没有钱买药,只是以廉价的止痛片纾缓伤痛。

前一阵读报,读到邹春兰的消息,她是曾打破全国纪录和世界纪录的前女子举重冠军,先后获得14枚奖牌,其中金牌4枚。如今她在吉林省长春市一家大众浴池打工,给女顾客搓背,赚取微薄的收入。她丈夫也在这家浴池打工。他们的家不足5平方米,除了床,就是一张茶几上一台小电视机。他俩长年只是吃米饭和白菜,偶尔炒两个鸡蛋算是换口味了。邹春兰是6年前29岁时离开举重队的,由于只有小学3年级的文化水平,找不到象样的工作,生活举步维艰。举重运动令她异性体征出现,心理自卑折磨着她。她根本没钱治病。

矛盾凸显,充满怨恨

贫富差距矛盾凸显,底层对贫富差距充满怨愤,是当今中国令人无奈的话题。前不久,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13个部委协同参与制定的《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中称,许多人在谈到居民收入差距时,普遍认为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太高了。然而,从宏观意义上讲,中国收入差距如此之大,原因并非高收入阶层收入太高,而是中低收入水平太低。

在城市,最低收入的当属农民工和城市赤贫户。有学者说,贫富差距的主要矛盾,是由于政府缺位和权力越位使穷人太穷,收入差距大的实质原因,是因为改革过程中政府部门的失职和权力的失范:穷人始终被户口和身份制度排斥在城市和主流之外;工厂污染了田园,损害了穷人的健康而无处求告;他们连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增值收益的5%都拿不到;在城市,他们永远只是农民工,10年不涨工资,更常常遭遇无限期拖欠……

为了保障打工者的劳动权益,各地都出台了"最低工资标准"制度。"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时间内,在提供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单位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它包含奖金,但不包含加班费和其它津贴。

今日"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水平的是上海。上海的社会保险基金涉及千家万户,耐人寻味的是,正当中南海着手调查上海数十年来最大丑闻──社会保险基金委托贷款的32亿弊案之际,上海依据中央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政策,8月初率先出台同样"涉及千家万户"的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四项政策。或许有人说,出台新政策是为了掩饰社保基金大案激起的"千家万户"的民愤,不管怎么说,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还是让"千家万户"欣喜了一番。为让读者颗解中国"最低收入"标准,不仿将上海的新标准摘要如下: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8月1日起,调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现行的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320元。从7月1日起,调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现行的每人每年2340元调整到2560元。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从9月1日起,调整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由现行的690元提高到750元,小时工最低工资标准,由现行的6元提高到6.5元。上述调整后的最低工资为实得收入,个人应缴纳的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由单位另行支付。

另两项从略,是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提高公益性岗位劳动报酬。

上海推出的"最低工资标准"每月750元,是中国大陆最低工资保障的最新高度,令各地百姓相当羡慕。涉及240万企业退休人员的增加养老金新政,上海也于8月下旬出台。

各地虽都有"最低工资标准",但在执行中问题不少。相当多的企业歪曲最低工资的含义,故意笼统地支付计件工资,总额看似不低,但加班时间长,扣除加班费后,实际工资往往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一些企业明目张胆拒绝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企业主"底气十足",就因为剩余劳动力过于庞大,劳动力资源贱如破抹布,劳动者无奈接受连原本就不高的最低工资都拿不到的现实。

"最低工资标准"之所以难以达标,不可否认有劳动者维权意识淡薄,耽心被"炒鱿鱼"的原因。贵阳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400元,贵阳餐饮业从业人员中九成是农民工,几乎没有节假日,他们的月收入一般都是300元至350元。企业促销员、美容美发员,单位门卫、锅炉工、勤杂工、保安员的月工资一般也都是350元。两个月前,新疆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对15个地州市的5198个单位的劳动用工作专项检查,有三成劳动用工违法违规,其中主要是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当下的舆论大多归咎于政府监管不力,纵容了企业主,不能说不无道理,但面对众多私营、民营、外资企业,政府执法部门权力也有限,资方动辄撤资威胁,政府部门也颇为尴尬。真正症结还在于就业岗位有限与富裕劳动力不断增加这对矛盾。最大问题是就业问题,只有中国经济成为就业型经济,具备开发源源不断就业岗位与消化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令严重倾斜的劳动力供求关系趋向平衡,资方强势才能失去市场基础。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