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产业化成负担 高额学费老百姓难承受

发表:2007-02-23 12:0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有媒体批评中国教育产业化导致高额学费,教育支出成为老百姓难以承受的负担。

美国中文网络媒体多维网星期三转载了题为“教育产业化的破产:中国‘异形’高校学费杀人”的文章。文章指出,“教育产业化”是中国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的时髦词汇。然而,2004年中国教育部官员否认有“教育产业化”的政策。

教育部长周济曾表示,现阶段中国教育的发展要反对‘教育福利化’和‘教育产业化’两种倾向,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教育发展要以政府投入为主。

文章说,中国教育产业化的盛行,始于1998-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靠外贸拉动经济的政策遇到困难,转而寄希望于拉动内需。有经济学家提出:以教育产业化拉动内需。他们预算,高校扩招100万,全国就可拉动2%的GDP,3年内中国高校招生量扩大一倍,从每年200万扩大到400万人,新增学生全额自费,以人年均缴学费1万元计,每年可收学费200亿,这些学生在校消费40亿,这总共240亿可带来1000亿的投资和最终消费。

此后中国政府的相关文件,提出发展教育产业的方针。但是,中国延续至今的大学高收费并没有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收费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却将负担转嫁给民众。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夏明教授,就中国教育业的现状说---

夏明:“中国高等教育和整个教育机制的最基本问题第一就是不实用,首先高考和大学不应该成为成功的唯一的一条路,通过技校、中专、像美国的这种大量的社区学院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读书。这样可以培养一些既实用又务实的人才,国家的投资以也比较少。而中国培养很多高、精、尖的人才,理论上很深,实际技巧很差;第二目前中国的大学需要做几件事情:第一个事情应该在大学内部,尤其是名牌大学内部建立起自己的基金,这个基金能够帮助大学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和科研都可以进行帮助。”

中国国务院1992年曾提出,将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到2000年提高到4%。然而实际上却一直在3%以下徘徊。对此,夏明教授表示---

夏明:“中国的总体教育投资很低,中国长期是家庭把大量的钱做教育投资。国家的投资方式目前就是搞超级重点大学。像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等给了很多钱,包括很多地产和房子,但是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大学的投资经费用在了什么地方?中国的经费使用也是靠行政命令,也就是大兴土木,搞形象工程,而不是去建大学真正需要的图书馆。”

数据表明:2001年中国教育经费只占GNP的2.6%,在全球120个国家中位于96位,是世界上教育投资最少的国家之一。而台湾在经济起飞阶段GDP的12%~22%都投入了教育。据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玉林按中国教育预算4%差额测算,从1985年到2003年,中国政府少投入教育的经费超过一亿万元。政府投入不足,导致高校收费水涨船高。目前,中国大学的平均收费每年达5千元,而中国农民的平均收入仅为3千多元,占人口多数的农民根本无力负担子女的高等教育费用。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采访报导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